文学论文范文红楼似梦诗性如辉

所属栏目:文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5-09-17 14:13 热度: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很多文学家也对红楼梦进行过一些分析和研究,本文就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一篇文学论文范文,文章题目是:红楼似梦诗性如辉。

  摘要:《红楼梦》是一部凝练高度思想,充满艺术气息的小说。它的字里行间,不仅仅充斥着作者对所处时代的批判,还散发着诗性的光辉。它在国外也引起了广泛的翻译热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全译本。随着《红楼梦》翻译浪潮的推进,对于《红楼梦》译本的研究也提上日程。例如修辞手法、人物形象、文化差异的翻译研究等。其实,这些研究方面都渗透着诗性特征的魅影。诗性特征是指作品的诗性美。它是支撑作品流芳百世的支柱,是流淌于整部作品间的血脉。因此本文以霍克斯版本为例,努力对《红楼梦》诗性特征翻译做出一个探讨。

  关键词:《红楼梦》,诗性特征,翻译

  引言

  洋洋洒洒,如浪涛不绝;寻寻觅觅,似曲径通幽。《红楼梦》如同山水画连绵不绝。它之所以如画一般美妙,不单是借助作者精彩的描述,更是因为充斥于整部著作之间的诗性特征。那么,能否将诗性特征淋漓尽致的翻译出来,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随着对《红楼梦》翻译的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开始对诗性特征的翻译加以重视。我们最常见的,是对语言诗性特征的研究和修辞的翻译。此外,在意象的翻译方面,也是引起了广泛关注。我们都知道,《红楼梦》中的意象或优雅婉约,或悲悯伤怀,或诗情画意。它们共同营造了书中的意境,在《红楼梦》的诗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章诗性特征以及其翻译原则

  诗性特征是文学当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从狭义上说,诗性特征指著作中的语言如同诗歌一般。当我们翻开古代的文学著作时,可以发现大部分作品都或多或少夹杂着诗歌宋词。然而,诗性特征不仅仅是指诗歌宋词,它还包括作品的意境美,情感美,是读者在阅读作品时,获得的审美上的享受。这就是广义的诗性特征。总结起来说,诗性特征在于创造一种言外之意,给人以别有洞天之感。那么诗性特征又该如何翻译呢?

  对于翻译,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标准。如严复的“信、达、雅”,林语堂的“信、达、美”等等。无论这些标准有何不同,主要的都是“忠实”。因此,诗性特征的翻译也离不开对原文的理解。其次,诗性特征的翻译应当属于文学翻译。应该在如实翻译原作的基础上优化作品,使之具有近似于原作的美感和艺术性。在不歪曲原作的同时,力求语言美,形式美,并通过目标语优势和原语文化特色的结合,来阐释诗性美。

  第二章意象美的翻译

  南朝的刘勰曾道“窥意象而运斤”,他将意象看做是“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张映先,张小波)。可见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地位。在翻译《红楼梦》意象的时候,译者不免要花些心思。

  1. 语言的运用

  意象美的塑造与语言的运用密切相关。语言使用得体方能描绘出意象的神韵,彰显出诗性之美。所以,在对意象翻译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语言的选择。

  说毕,便密授以云雨之事,推宝玉入房内(第五回)

  Disenchantment then proceeded to give secret instruction in the art of love. (霍译)

  “云雨”是男欢女爱的隐晦表达。用“云雨”一词,给读者以想象空间,又不失文雅,透露出别样的风情。霍克斯在处理它时,语言选择的很好。“art of love” 一词,将男女之事比作艺术。艺术本来是供人们玩味的,用 “艺术”来翻译 “云雨”,表达委婉得体。

  2. 修辞

  修辞是文学艺术中常运用的手段。有些修辞可以在目标语中找到相应的表达方法,其它的则需要译者通过意译来完成。

  小耗现形道:‘我说你们没见世面,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认得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第十九回)

  “The vegetable tuber is not the only kind of sweet potato. The daughter of our respected Salt Commissioner Lin is also a sweet potato. (霍译)

  “香芋”和 “香玉”这两个意象用到了谐音双关。林黛玉中的“玉”和香芋中“芋”是同音的,宝玉巧妙的运用了这一点来逗林妹妹说她才是真正的香芋,诙谐幽默。霍克斯在翻译香芋的时候,为了既能表现果子,又能暗指黛玉,而将“芋”翻译成了 “potato”。因为,在英语中,“potato”不仅是香芋的意思,还指人。“sweet potato”则不光指味美的香芋,还指甜美的人,一语双关。

  第三章意境美的翻译

  所谓意境之美,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它是作者通过词语句段的雕琢所创造的一种氛围。而英汉两种语言是有差别的,因此翻译的时候是有一定难度的(辛玉婷)。下面我们来看看霍克斯是如何解决的。

  忽见面前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迁,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向草地下扑来......宝钗......香汗淋漓,娇喘细细。(第二十七回)

  这一段话,字数不多,却将宝钗扑蝶的形象写活了。曹雪芹却用静止的文字将扑蝶的动态刻画的淋淋尽致,同时,也写出宝钗那活泼灵动的少女之心。

  she noticed two enormous turquoise-coloured butterflies a little way ahead of her, each as large as a child’s fan, fluttering and dancing on the breeze. She watched them fascinated and thought she would like to play a game with them...... Bao-chai had to stalk them with bated breath for fear of startling them out on to the water. (霍译)

  霍克斯将蝴蝶迎风凤舞的动作翻译成了“ fluttering and dancing on the breeze”。这看似几个简单的单词写出了蝴蝶上下飞舞的轻盈欢快,为映衬宝钗内心的愉悦做了铺垫。而且这”breeze”一词译的更妙。它是春日里柔和的暖风,正好能映衬少女细腻的情怀。”stalk them with bated breath”则刻画了宝钗扑蝶时的细微动作,”bated”虽然不如原文,却也生动的展现了宝钗的捉蝶时的忘情和喜悦。

  结语

  《红楼梦》是一部典型的诗化小说,字里行间都透漏着诗性美。诗性美是模糊的, 是朦胧的,是溢于言表的。除此之外,汉字本身就具有模糊性,中外文化习俗又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诗化特征的翻译具有一定难度。霍克斯是具有中华文化素养的大师,在中国文化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在翻译《红楼梦》的时候,会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习俗入手,揭开文字背后的含义。在诗性特征翻译这一点上,霍克斯结合自己的理解,采取了多种技巧手段,尽可能的传递原文的诗性美,为我们呈现了一部精湛的英文译本。(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

  指导老师:尹闫桐

  参考文献:

  [1]曹雪芹. 红楼梦[M]. 北京: 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2.

  [2]David Hawkes. The Story of Stone[M].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6.

  [3]辛玉婷. 从翻译美学角度谈《红楼梦》回目翻译[J]. 南昌高专学报, 2007(4).

   文学论文发表期刊推荐《上海文学》是中国一本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学杂志,曾由巴金主编,创刊于1953年,编辑业绩卓著。《上海文学》历年来推出的大量优秀作品,已成为当代文学史的名著名篇,如邓刚的《迷人的海》、王安忆的《小城之恋》、阿城的《棋王》、韩少功的《归去来》、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等等。

文章标题:文学论文范文红楼似梦诗性如辉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wenxue/2810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