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论文期刊投稿地域文化视野中的何顿小说

所属栏目:文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5-04-02 14:55 热度:

   摘 ; 要:作为湖南本土作家,何顿在小说创作中立足于长沙地域的风土文化,其作品融入了浓厚的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娱乐方式,并在表达中不吝运用长沙市井语言,真实地反映长沙地域的风土人情、文化特色。

  关键词:发表论文期刊,地域文化,何顿,小说,长沙

  一、长沙之于何顿

  长沙是一座涌现了无数英雄的古城,历史上辛亥革命等事件都与长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决定了长沙这座城市的高大形象。但任何一座城市都存在着世俗的平淡,正如长沙不仅仅依靠历史的英雄主义形象存在。何顿对于长沙的描写,始终保持着一种单纯的情感,不刻意抬高,也不批判贬低,恰如长沙城的一位熟人而存在。何顿小说中的长沙故事,是现实的、世俗的、功利的,是最普通的现代长沙市民每天都在经历的,丝毫不避讳地表现人们对金钱的欲望和对情感的渴望,通过对小市民琐碎生活的描写,细致地展现给读者真实生活的面貌;而对于悠久的长沙历史故事,何顿则保持理智的情感,用深刻的笔触展现厚重的历史中蕴含的湖南人民的人文精神,通过记录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让读者感受到爱国志士的英雄情怀,也表达着何顿对生命可贵的信仰,提醒人们珍惜“活着”的美好机会。

  二、何顿小说呈现的长沙味

  1.小说中长沙方言土语的运用

  何顿在长沙话的环境中长大,自然对长沙方言有着一定的依赖,正如何顿所说:“我习惯了长沙话的思维,用长沙话写作也更流畅。”语言在思想情感会产生种种影响,何顿小说中方言的运用,能帮助他保持独特的视角和朴素的情怀,展现最生活化的小人物。湖南人喜辣,这种辣又恰好表现了长沙人的豪放,何顿创作的小说中原生态的长沙话自然更符合人们的喜好。在长沙话中,“鳖”表示厌恶憎恨,何顿在创作中便会在特定场景中进行运用,例如《我不想事》中柚子的妹妹橘子因为父亲打骂而产生憎恨情绪时便骂父亲“老鳖”。这种粗俗字眼的出现,不仅不会破坏文章的美感,还会增强文章的情景感和亲切感,让读者充分感受作品中表现出的生活气息。

  而除了湘风大胆直接的语言风格,何顿作品中也含有楚风的浪漫主义。像《湖南骡子》这部作品,何顿用纯正的普通话进行创作,文中不乏用词清丽的语言,同时又保证文章没有脱离生活背景,使浪漫与平实交汇,更具可读性。例如其中对梦那张被境的描写:“那张被爹一枪打烂的脸,在爹的注视下忽然变成了一朵盛开的牡丹,红艳艳的,有只蜜蜂飞在花蕊上,正振动着透明的小翅膀……”这种诗化的表达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平静的美感,又能表现生命的残酷。

  2.长沙民风民俗的展示

  城市的生命力,不是存在于厚重的历史里,而是体现在百姓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信仰等方面。何顿深谙这点,因而他的作品多是描写小市民每天生活的长沙,这样的长沙,又正好是最真实、最具吸引力的。何顿对长沙的描述,小到百年老店的臭豆腐,大到抗战老兵记忆中的长沙会战,百姓们最平常的吃喝玩乐、婚丧嫁娶以及处世之道,何顿都尽量客观呈现,体现人生百态和生命本真的状态,展现给读者长沙人略有张扬但又保持本真的朴实情感。

  三、何顿小说的价值

  1.以传统叙事手法使小说平民化

  何顿的小说被形容为“照相写实”,老老实实的写作态度使何顿能把小说还给平民百姓,赢得更广泛的读者群体。首先在叙事视角上,何顿经常使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比如《我们像葵花》里的何斌,《无所谓》中的罗平,《河南骡子》中的何文斌等,何顿运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起到了还原生活的在场效果。同时何顿小说中第三人称的运用也不少,这些作品如《我不想事》、《告别自己》等都用故事中主角的眼光来讲述,这样的处理也可以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本真从而引起共鸣。另外在叙事结构上,何顿坚持传统文本的写作,使其作品更接地气。何顿作品描写内容多是城市底层小人物的生活遭遇,这使得他的小说偏向对民间生活的还原,逐渐形成了何顿客观、完整的独特写作体系。他创作的故事往往按照时间顺序线性流动,使读者感受事件发展的合情合理,既没有可以制造的悬念,也少有紧张激烈的冲突,只有对琐碎生活的真实再现。这种线性叙事的结构特点,使何顿的小说作品更好地适应了广大市民的审美趣味,使其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体。

  2.创造了当代湖南文学的新形式

  湖南作家群具有一种共同的模式,是一个拥有强烈地域空间意识的作家群体,他们的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学特色,但90年代以后,人们的生活中心开始迁入城市,因而对文学作品的关注也侧重于市民群体的生活。何顿的作品则恰好为我们展示出新兴的湖南市民是如何生活的。何顿的小说不碰触政治主题,在其历史题材的小说里也多是表现生存的可贵,他的关注点永远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意识。这种自觉卸下思想包袱、用于摘掉传统观念的心态,使何顿能以一双包容平静的眼去观察人民群众的琐碎生活,能以一颗宽容兼爱之心去体恤小市民平凡生活的辛苦悲酸,保持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何顿作品中的主人公从来不是公式化的生硬形象,而是个性鲜明的平凡小人物,他们或是对金钱有着强烈追求的小知识分子,或是在战场上贪生怕死的抗日英雄,或是最终回归顺民队伍的“湖南骡子”,每一个都可以看做一个独一无二的鲜活个体。何顿这种近生活、远政治的写作形式,无疑为当代湖南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形式启迪。

  结语:

  何顿的小说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他立足于长沙的本土特色,以细腻的描写刻画鲜明的人物性格,让读者真实地感受小说中描绘的小市民生活环境,具有深刻的人文精神。但其作品中同样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比如情节的模式化、深度不够以及语言的粗俗化、经不起推敲,需要我们在欣赏的同时去粗取精。

  参考文献:

  [1]董文桃.欲望的言说者和实现者――论何顿小说创作的文化内涵[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1(05)

  [2]吴培显.何顿小说的叙事结构分析[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3]康琼,康洪.品味长沙文化精髓与人文风格[J]. 文史博览. 2013(24)

  [4]彭巧燕.论何顿小说蕴含的长沙地域文化[J]. 船山学刊. 2014(02)

文章标题:发表论文期刊投稿地域文化视野中的何顿小说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wenxue/2604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