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与互动

所属栏目:文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1-10-29 09:15 热度: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以农业为基础,宽厚凝重,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统一与和谐,世代延绵。西方文化则以商品经济为基础,善于对客观世界进行精确的逻辑分析,呈现出强烈的对外欲求特性。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互动成为人类世界发展的基本动力。
  关键词: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差异,互动
  
  中西文化交流经历了一个从间接到直接,从物质到精神,从个别的、偶然的到全面的、必然的发展过程。应当肯定的是,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发展成为推动全人类发展的强大动力之一。
  一.中国文化嬗变及其特征
  
  中国的古代文明,一般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距今7000年前,中国出现了原始观念文化,主要表现为原始宗教崇拜和图腾崇拜,是人类思维水平尚处于蒙昧阶段的产物。随着实践经验的日益丰富,以及智力和体力不断增强,人们对自身能力和信心的崇拜则与日俱增,“以神为本”的文化逐渐开始向“以人为本(Puttingpeoplefirst)”的文化过渡。
  西周时期建立了宗法制度、制礼作乐,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模式的雏形。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中国人开始在自然条件良好的封闭的环境里进行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活动,这种自然经济很容易使中国早期人类走上了不屑外求的文化道路。秦汉时期,以汉民族为主体的空前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和多元整合的大一统文化正式确立。
  隋唐时期,中国文化进入了隆盛时代。唐代对文化和人采取较为宽容的姿态。两宋时期,理学完整建构、士大夫文化与市民文化勃兴、教育和科技成就斐然。明清时期,文化专制主义空前强化,程朱理学长时期占据统治地位,中国文化进入沉睡期。尽管中国历代都出现了相对广泛的文化交流,但是此时的中国文化依然是自成一体的独立世界,从而错失了迎战与融合的大好时机。
  中国传统文化最富个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崇尚伦理道德的人际关系、重视政务的价值取向、推尊入世的处世哲学、强调统一的政治理念和光宗耀祖的功名思想。它建立在农耕的基础上,以宗法家族为社会结构支撑。这种文化模式在哲学思维方式上的沉淀,表现为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统一与和谐。二.西方文化嬗变及其特征
  
  西方文化主要发源于“两希文明”,即古代希腊哲学理性和希伯来宗教精神。从欧洲的整个历史及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来看,西方文化与古希腊罗马传统和基督教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古希腊文化是在海洋环境中产生的,古代欧洲人自始就注重利用海洋的优势,发展海上贸易。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时代,文艺复兴使西方文化恢复了正常的发展。文艺复兴最伟大的成就就是对于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文艺复兴时期人的“自我发现”,促进了民主的发展。西方文化对自我的承认与肯定,必然导致利己和向着自然界要求种种东西以自享的态度。西方文化始终是在矛盾的困惑与冲突中演进与发展着。
  西方文化的基本价值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而发展成为了现代的具有科学性的价值。与中国文化相比,西方的特别之处在于:强调个性、注重理性、以法律为准绳、注重成效。总之,西方文化以商品经济为基础,人们习惯于从人与神、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对立中把握世界的本质,呈现出强烈的对外欲求特性。
  三.中西文化的互动与演进
  
  中西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由于地理的遥远、政治的变迁和交通手段的限制,早期中西文化接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断断续续的状态。公元前2世纪左右的丝绸之路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最早通道。罗马与中国文化交流持续了五六百年之久。
  唐代、两宋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鼎盛时期,古代中国的杰出文明刺激了欧洲文明的迅速发展。16世纪晚期到18世纪初期,西方传教士大批涌入中国,西方科学知识被介绍到中国,同时大量中国文化典籍被译介到欧洲。
  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使中国人认识到,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地方不仅仅是在物质技术方面,更有管理制度方面的原因,于是,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冲突进入制度层面。当时维新派思想家们宣传、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各个流派的学术观点和政治理论学说,启蒙了人们的思想。
  具有启蒙意义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促使一批激进民主派人物以“民主”、“科学”为武器,向根深蒂固的封建文化发动了猛烈的冲击,形成了中国现代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启蒙运动。20世纪50年代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现阶段意识形态的核心。这一时期中国在发展中学习,在中西文化冲突与互动中整合与提升中国文化。
  四.结束语
  
  西学东渐,使中国人接触到一个崭新的知识世界和思维方式,对自然界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学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此同时,东学西传,同样令西方人大开眼界。当前我国文化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中西文化从古至今不断的渗透与融合,这已成为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在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氛围中,我们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和学术交流,博采各国文化之长,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Softpower)”,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建设的新成就。
  参考文献
  
  [1]王锦贵.试论中国传统文化若干特点(上)[J].阴山学刊,2002,(3).
  [2]杜鹃,盛晓兰.西方文化之源——古希腊传统和基督教思想之观照[J].社科纵横,2007,(3).

文章标题:中西文化差异与互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wenxue/1051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