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脱胎漆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研究

所属栏目:社会学论文 发布日期:2021-04-10 10:13 热度:

   江西省是我国漆器制造大省,拥有历史悠久的漆器制造传统,鄱阳脱胎漆器便是其中之一[1]。鄱阳脱胎漆器的制作过程是纯手工的,要经过复杂的工序才能制作出具有圆润光泽的成品,这项工艺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是一项宝贵的文化财富(见图1)。

鄱阳脱胎漆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研究

  1鄱阳脱胎漆艺的传承

  1.1家族传承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社会的各个行业几乎都受到了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鄱阳脱胎漆器的传承是非常保守的,传承人不会将与鄱阳脱胎漆器有关的技艺教授给本家人之外的任何人。

  1.2师徒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传统技艺的传承也不仅拘泥于家族传承,传承人开始向拜师学习的人教授工艺流程和工艺法则。但是对于徒弟的挑选,传承人是非常谨慎的,要挑选出既有天赋又肯下苦工的徒弟也是一件劳心劳力的事。当选出认真钻研技艺的徒弟后,师傅尽心指导,便能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2]。

  1.3校企结合

  随着时代发展,国家对非物质文化越来越重视,民间艺术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许多学校和企业合作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课程的种类,还为学生提供了进到生产线学习的机会[3]。校企结合的传承模式也正响应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中提出的“生产性保护”理念。对具有社会需求的鄱阳脱胎漆器,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扶持、引导鄱阳脱胎漆器的保护和传承发展[1]。

  2生产性保护对鄱阳脱胎漆艺的重要意义

  2.1增强了传承主体的保护意识和文化自觉意识

  企业化生产是一种现代的商业模式,是一种能够实现规模效益、利润最大化的生产模式。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传承人要面对愈来愈大的市场需求,此时他们对传统制作工艺、文化内涵的坚守就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4]。生产性保护概念的提出,能够有效减缓这种工艺文化受损的局面,可谓是恰逢其时。利用企业化生产,在不改变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的同时,增加了保护和传承文化的责任心。

  2.2改善了鄱阳脱胎漆器的生存条件

  只有保护好鄱阳脱胎漆器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才能促进企业化生产,用规范化的生产来带动传统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当学习传统技艺的人越来越多时,了解这项文化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好地应对鄱阳脱胎漆器面临的传承危机。

  2.3进一步重视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

  调查发现,传承人不仅是传统技艺的传承人,也是生产的组织者。他们的角色是多变的,既要守护也要生产和营销[5]。因此,对于他们来说,生产性保护能够促使各方面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使他们获得社会的尊重。

  3生产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保护对象需要进一步厘清

  为了满足市场的多样性需求,鄱阳脱胎漆器的生产分为高端和低端产品,高端产品属于艺术精品,价值较高,利润空间较大;低端产品属于普通饰品,精致程度远不如高端产品,但是能够实现量化生产,满足大众的需求[6]。传承人制作高端产品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精雕玉琢的产品得不到市场的认可,那就会打击传承人的信心,会导致原本从事鄱阳脱胎漆器生产的传承人越来越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要保护传承人,除了年长的传承人需要得到保护,刚刚从事学习的年轻传承人也要得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出现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传承人老化,许多技艺高超的传承人已年近花甲,鄱阳脱胎漆器的传承缺少年轻有活力的优秀人才。

  3.2现代化生产对传统工艺造成冲击

  不论是鄱阳脱胎漆器的企业化生产还是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企业化生产,都能看到现代机械的身影。现代机械与现代工厂缩短了生产的时间,让产量的规模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机械替代了人工,漆器中的手工劳作占比下降,影响了产品中所含的人文价值。手工艺中的灵魂和生命来自于手工,手工艺的“活”在于人文关怀,这是智能化和机械化都无法取代的。

  3.3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鄱阳脱胎漆器的生存现状并不是十分乐观,传承人认为政府提出的生产性保护概念很好,但是实际支持的力度却不够。许多传承人、地方“非遗”保护部门甚至对“文化产业”“产业化”等词汇感到陌生。有些传承人在接受相关访问时表示,在计划经济时代,会有政府部门拨款负责“非遗”产品的保护和生产,但是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政府只会出一部分资金,很多项目还需要靠自己承担资金,政府的补助不够用[4]。

  4生产性保护中的传承与创新

  4.1生产性保护中的传承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属性是传承性。国家部门和相关民间组织所做的保护工作都是为了能够保护“非遗”一直传承下去,但是传承并不意味着墨守陈规,在适当的时候也要做出改变。随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形式的改变,“非遗”可能随之发生变化,但就算形式发生稍许变化,其文化的精神不变、内核不变。鄱阳脱胎漆器诞生至今已经几千年,经历了朝代更迭依旧具有活力,其中就是因为不同时期的人们根据生活环境的变化调整漆器的制作细节,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只要核心技艺、核心价值不变,“非遗”就不变。不仅要保护文化遗产的内容与形式,也要保护文化遗产的生态环境。如果机械化生产的产品被大量投入市场,那么文化遗产的属性就可能会发生变化,“非遗”的整体性会遭到破坏。“非遗”不再拥有人性的关怀,而是变成了工厂化和现代化的产品[3]。

  4.2辩证看待传承与创新

  传承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要有创新,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创新可以体现在制作和销售的各个环节,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创新的调整。创新与传承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关系,不变的传承会让“非遗”晦涩,但也不能脱离传承进行创新[5],创新是传承的一种手段。生产性保护过程中会出现如何取舍传承与创新的局面,只要秉持保护传统与创新并重的原则,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5结语

  江西鄱阳脱胎漆器是一项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手工技艺,是一项国家和地方都花费人力和物力去保护的文化遗产[6]。“生产性保护”的提出为鄱阳脱胎漆器的传承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尽管目前生产性保护依然存在问题,但不能否认其对鄱阳脱胎漆器的重要意义。在生产性保护中,要注重对手工技艺的核心技艺和核心价值的传承,也要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为鄱阳脱胎漆器注入新活力,助力传统文化技艺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林继富.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实践路径研究———基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视角[EB/OL].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149-159[2021-01-29].

  [2]贺一烽,陈涛.基于生产性保护的绍兴黄酒工业遗产传承与发展[J].工程技术研究,2020,5(22):252-254.

  [3]张婉玉,周春燕,陈宇.基于互联网+APP的羌族银饰生产性保护模式研究[J/OL].包装工程:1-7[2021-01-29].

  《鄱阳脱胎漆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研究》来源:《轻纺工业与技术》,作者:张婷 邓超

文章标题:鄱阳脱胎漆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shehui/4543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