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研究

所属栏目:社会学论文 发布日期:2021-02-02 09:26 热度:

   摘要:我国历史悠久,遗存文物丰富多样。文物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缩影,涵盖的内容广泛。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必须将文物保护工作落到实处。文章从博物馆文物陈列和文物保护概述入手,深入分析目前博物馆文物陈列和文物保护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博物馆陈列和文物保护工作的主要措施,以提高博物馆文物陈列水平和文物保护意识,促进博物馆文物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

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研究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陈列;文物保护意识;概述;问题

  1博物馆文物陈列和文物保护概述

  博物馆文物陈列主要是指在一个固定的空间范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并在周围搭配一些附属展品,根据一定的主题、序列和顺序进行有效的组合排列。博物馆文物陈列是面向整个社会的,需要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知识结构群体的需求,对参观者进行直观教育,传播历史文化知识,提供更多的审美需要。博物馆陈列出现于19世纪中叶,通过博物馆展示的文物向社会和参观者普及历史知识,其产生和发展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代帝王、贵族对珍稀物品的珍藏。博物馆陈列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陈列内容可以划分为社会历史陈列、自然历史陈列、科学技术陈列、艺术陈列;按照陈列的方法可以分为复原陈列、原状陈列、模拟陈列、演示陈列、生态陈列等多种形式;按照陈列的场地可以分为室内陈列和露天陈列;按照展示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基本陈列和临时陈列;根据陈列的动态还可以分为固定陈列和流动陈列。目前,许多博物馆的陈列方式千篇一律,大多采用的是“点线面、绕墙转”的方式,陈列的方法过于单调。博物馆文物陈列的目的是借助展览文物与参观者交流互动,让参观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文化内涵。博物馆是公益性机构,不仅具有社会功能,还具有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博物馆能够通过文物展示的方式,让参观者了解并学习社会历史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文物保护是指对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历史遗留物采取一系列防止其受到损害的措施,这一系统的过程被称为“文物保护”。文物是历史文化研究和现代科技文化发展创新的主要依据,对历史文物进行有效保护是爱国主义教育最主要的体现,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的安定。博物馆文物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文物的保护还可以间接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促进各地文化的交流。

  2目前博物馆文物陈列和文物保护存在的问题

  2.1过分追求经济效益

  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与追求经济效益的发展在有些情况下会存在矛盾,每年仅文物行政部门接手管理的文物违法案件就达数百起,有的是公然违法故意损毁文物,导致一些文物永久损坏,有的野蛮施工导致许多古遗址、古墓葬惨遭破坏,还有的地方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将文物看作是摇钱树,超负荷地利用和开发,导致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受到严重破坏。许多博物馆文物的陈列方式并不符合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很多文物处于闲置的状态,影响人们参观博物馆的积极性,这也严重影响文物的保护,导致文物保护工作难以落到实处。有些博物馆将文物带到各地举办临时展览的过程中不注意保护,文物在长途运输或布展过程中得不到合理的保护。

  2.2文物陈列环境差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对于文物的管理缺乏重视,文物保护意识较差,导致一些文物所处的环境较差,许多文物保管和陈列设施不完善。博物馆陈列的展柜老化现象严重,有的文物连最基本的保护都没有做好,没有全面地考虑到文物保护的防雷、防震、防火、防潮、防盗以及防虫要求。现代社会很多城市空气质量不好,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会对文物造成严重的破坏,特别是一些刚刚出土的文物,不适宜与空气长时间接触,应及时放置于特定环境中保护起来,但相关的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许多文物都因此受到或多或少的损害。

  2.3工作人员缺乏文物保护意识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缩影,见证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博物馆是馆藏文物的最主要场所,博物馆管理人员是与文物接触最为密切的人,要具备文物保护意识,才能有效地避免文物遭受到损害。目前,许多博物馆的管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文物保护的基本理论知识,但是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却做得并不完善,许多细节都没有注意,无法做到及时发现并记录文物的状态,这样会严重影响文物保护的效果。特别是书画等纸质类文物,经过长时间的存放很有可能出现老化、粘连的现象,如果无法及时发现很有可能给文物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坏。因此,文物管理工作人员一定要提高文物保护意识,让每一件文物都能得到有效保护。

  3博物馆陈列和文物保护工作的主要措施

  3.1提高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

  为了有效地加强文物的保护和管理,首先就应该注重提高博物馆管理工作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博物馆工作人员应该得到专业的培训和管理,在文物陈列和保护的过程中要以保护文物为前提,确保文物的安全性。一方面,开展针对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定期培训学习,以《文物保护法》为主要的依据,学习文物保护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文物保护技能。另一方面,要提高博物馆工作人员日常管理和观察文物状态的工作意识,对于每一件文物都要做到实时的跟踪记录,及时发现每一件文物出现的异变,针对出现变化的文物进行有效和及时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这也要求博物馆需要熟知并掌握文物保护知识、具备文物修复能力的专业人才。

  3.2选用绿色环保的建筑、装饰材料

  对博物馆的文物带来损害的不仅有外部的自然因素,也包括内部建筑、装饰材料的使用。博物馆内的文物要和这些建筑、装饰材料直接接触,许多材料的使用并没有达到合格的标准,甚至存在使用一些甲醛等化学元素超标材料的现象,这些化学元素会对文物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在选用博物馆建筑、装饰材料时应该尽量选取一些绿色健康环保的材料,对于博物馆所用的建筑、装饰材料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检测,为博物馆和文物营造绿色健康的环境。如安徽省的绩溪博物馆就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有的树木,在建筑的布局中设置了多个庭院和街巷,充分运用古槐这一天然的环保材料和文化元素,为前来参观的人们营造了舒适的空间环境和文化氛围(图1)。

  3.3创新文物陈列方式

  博物馆文物陈列大部分是为了给参观者进行学习提供一个有效的展示平台,让每一件文物可以充分地展现其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科学价值。但是千篇一律的文物陈列会严重影响参观者的参观积极性,这就要求博物馆要创新文物陈列的方式。博物馆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陈列形式和陈列顺序,有效地调动每一位参观者的参观兴趣。一方面,创新文物陈列方式可以充分地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手段,播放有关文物的视频和动画,有条件的可以让感兴趣的参观者进行模拟体验,这一互动的环节会大大提高参观者的兴趣。另一方面,博物馆的文物陈列创新可以与学校、社区、企业进行合作,可以通过数字化博物馆的展览方式,让每一位参观者都可以便捷、智能地参观文物,除此之外,还可以创作一些有意义的文创产品或文物画册,让每一位参观者来到博物馆都可以有所收获,更能提高文物的输出价值。如苏州博物馆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苏州“文化古城”的元素,从而确定了“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以及在建筑结构上采用“让光线来做设计”的原则,使苏州的许多传统文化得到了创新,让馆藏文物和苏州中式传统有机结合,让参观人员对苏州博物馆流连忘返,提升了馆藏文物的历史和现实文化价值(图2)。

  4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博物馆文物陈列和文物保护存在的过分追求经济利益、文物陈列环境差、工作人员缺乏文物保护意识等问题,要提高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选用绿色环保的文物保护材料、创新文物陈列方式,从而将文物保护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增强文物保护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一凡.文物博物馆管理体制的创新路径探讨[J].新西部,2017(10):112,121.

  [2]于晓敏.浅谈保管和陈列中的文物保护意识[J].中国民族博览,2017(5):220-221.

  [3]吴茜.保管和陈列中的文物保护意识探讨研究[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8(3):27-29.

  《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研究》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作者:冯梦琪

文章标题: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shehui/4495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