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职称论文范文新时期政府发展公共图书馆的策略思考

所属栏目:社会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6-01-08 17:19 热度:

  公共图书馆是每个城市都会有的一种建筑项目,也是城市文化发展的一个总要设施,我国也在不断加强各个城市的文化建设,公共图书馆也是提高整体国民素质的一个途径。本文是一篇评职称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新时期政府发展公共图书馆的策略思考。

   摘 要: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府发展公共图书馆,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提升国民素质、实现中国梦的一个必要途径。文章从加大投入、统筹规划、注重传播等方面,探讨了新时期政府发展公共图书馆的策略。

  关键词:新时期政府,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发展策略

  作者简介:胡进玲(1971―),安徽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馆员;潘杏仙(1961―),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

  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我国政府坚持发展好公共图书馆,就是满足老百姓的精神需求,是提升国民素质、实现中国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笔者注重分析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政府职责,探索新时期政府发展公共图书馆的途径与策略,求教于同行与专家。

  1 政府发展公共图书馆的背景

  公共图书馆是由国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新时期,我国发展公共图书馆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任务之一。

  1.1 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

  早在1992年,邓小平就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指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化优越,物质充足,才是真正富裕。作为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图书馆,对完善国民人文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是惠及群众的民生工程。我国1982年宪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此条文体现了发展图书馆事业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政府为保障公民平等地获取知识信息的自由权利而设置的公共文化措施。公共图书馆是政府依法治国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必备机构,它的发展壮大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

  1.2 公共图书馆自身生存的需要

  政府文化职能的范畴包括通过所属的专业部门对图书文化事务进行政策指导、宏观调控,以推动文化事业的建设。国家投资或社会捐赠设立或运营的公共图书馆,为民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在我国,公共图书馆一般由政府设置,公共图书馆事业总是受政府政策影响。1987年,文化部、财政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颁发了《文化事业单位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的暂行办法》,从政策上对图书馆开展经营活动给予大力支持,收费服务在公共图书馆界蔓延开来。图书馆“以文补文”搞创收是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公共财政投入不足时不得已的权宜之计。它造成副业冲击主业,侵占读者阅读空间和损害读者权益的现象不断发生。然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公共图书馆原则上应该免费提供服务,建立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责任”。2011年,我国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意见》,这个意见的出台和实施,标志着所有公益性文化单位免费开放工作的全面启动。政府的这一举措为努力实现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公共图书馆对社会实行免费开放、实施大型工程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等还需政府支持。

  1.3 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渴求

  恩格斯说过:文化植根于“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经济发展阶段”。早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词中,毛泽东就指出: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钢铁大王卡内基认为:造福社会的最佳方式就是向社会提供一个促进人们上进的切实阶梯――修建公园和娱乐设施,以利于民众的身心健康;安排艺术活动,让人们赏心悦目并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各式各样的公共设施,以改善人类的普遍环境。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政府就必须创新思路,发展好公共图书馆事业。

  2 新时期政府发展公共图书馆的策略

  2.1 加大投入,重视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明确指出:“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和地方当局的责任。必须制定专门的法规支持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属于公益事业单位,民间机构投入该建设,有的会因利益受损而中途放弃。因此,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主要在于政府的支持力度。政府重视它,发挥宏观调控功能,相关政策上予以保障,资金上给予支持,公共图书馆事业势必蒸蒸日上。

  IFLA也曾强调:每个国家都应制定图书馆法。1997年,深圳市颁布的《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图书馆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国首部公共图书馆地方性法规。正是《条例》的颁布和实施,避免了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使得深圳各级政府把发展图书馆构想变为政府意志,把各级政府发展公共文化事业的责任规范为法律责任。文化部在《2012年度财政拨款支出决算具体情况》中指出:图书馆年初预算为68,721.11万元,支出决算为69,341.5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0.90%。可见,为完善公共图书馆制度化建设,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政府需要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引导和推动各级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图书馆所需的商品和劳务,并保障公共图书馆发展所需的多项支出费用,诸如工作人员的统一服装费、技能培训费、公共图书馆的科研费、采购文献信息费、装备维修费等。   2.2 统筹规划,均衡城乡区域图书馆资源

  我国图书馆事业整体上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区域间发展不均衡现象,普遍存在着西部落后于东部,农村落后于城市,小城市落后于大城市的问题。迟福林认为,我国大中小城市发展不均衡的突出表现是公共资源配置的严重不均衡,现阶段按行政级别而非按人口规模配置的模式导致公用财政投入指标集中于行政级别高的城市。县级城市公共资源配置水平与地级市相差两倍左右,与省会城市相差近4~5倍,与北京等特大城市相比实际差距可达到8~10倍。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推进公共资源在大中小城市的均衡配置。可见,包括公共图书馆服务在内的公共服务将是缩小城乡和大中小城市之间实际差距的重要途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正确处理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城乡之间均衡发展的关系,切实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因此,政府要统筹规划,均衡城乡区域公共图书馆资源,推进图书馆信息资源在全国各地共知共建共享,从而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

  2.3 注重传播,弘扬社会主义优秀文化

  公共图书馆是人民群众汲取知识信息与思想文化的有效场所,政府部门要借助实现中国梦的东风,利用公共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先进的传播技术,宣传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阐释好我国优秀文化的内涵。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因此,立足国内,放眼世界是必要的。新时期,发展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就必须在展示中华文化魅力上下工夫。立足传统优秀文化,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把我国古今的优秀文化及其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向世界唱出中国好声音,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要取长补短,同国外有先进技术的文化机构进行合作,学习一流的制作技术和传播手段;开展图书文化传播方面的关键技术研发,不断汲取多国文明营养成分,创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话语体系,从而丰富我国公共图书馆文化资源。

  2.4 升级管理,加快社会信息化建设进程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的文献信息中心,各级政府要通过一系列可行措施,进一步升级管理。推动公共图书馆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狠抓业务规范,优化基础服务,创新特殊服务。以人为本,不仅激励图书馆工作人员自觉强化业务素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而且真正关心他们的生活条件、社会待遇,解决他们生活福利等方面的切实问题。通过出台《公共图书馆法》,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加快社会信息化建设进程,有效提升公共图书馆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培养爱岗敬业、业务全面、技能精湛、服务到位的可持续发展队伍。

  李长春强调:“要进一步加强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网络建设。要结合工程建设,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带动网上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加快建设以公共图书馆、学校电子阅览室、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载体的未成年人公益性上网场所,拓展绿色上网空间,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段讲话对推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日前要求各地区结合实际,进行“宽带中国”“智慧城市”等国家重大信息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建设。统筹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博物馆建设、直播卫星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数字农家书屋、城乡电子阅报屏建设等项目,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在基层实现共建共享。据《人民日报》报道:2012年2月,文化部、财政部决定“十二五”期间在全国实施“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推进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发展完善面向三网融合的资源传输调配体系。建设现代公共图书馆所需要的服务网络模式、技术标准、人力资源等,政府可牵线让大城市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等具有先进技术和人才的单位帮扶落后偏僻的公共图书馆进行信息化建设,助力各地公共图书馆更好地发挥其社会职责,提高其现代信息开放水平。

  2.5 引领民意,助力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

评职称论文范文

  紧紧围绕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由人民评判、为人民共享这一根本要求,全面规划公共图书馆事业,引领民间个人、社会团体经营图书馆事业。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与各个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政府继续对公共图书馆进行经费支持,多渠道增大公共图书馆经费的来源。在我国,民间个人、团体为农村、城市、学校捐建图书馆、捐赠图书一贯有之。季羡林先生曾见到故乡村庄没有图书室,就在1976年写给马景瑞同志的信中说:“我设想,在十年以内,为我们庄(小学在内)建立一个有几千册书籍的图书室。”短短几年,季羡林邮给自己故乡村庄两千多册图书。据王岳川《世纪老人的十个瞬间》记载:2001年,季羡林先生向北大图书馆捐赠图书近三万册(其中包含孤本类),历代名人珍品字画和文物四百余卷,还有极具学术研究价值的手稿和名人通信等。

  对于此类丰富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善举,政府要大力提倡,鼓励民间力量关心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指出:要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3 结语

  公共图书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国民素质、实现中国梦的一个必要机构。公共图书馆事业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只有政府重视,人民给力,该画卷才会更加绚丽地铺展开来。

  参考文献:

  [1][11][1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KG2*4/5][JP5]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EB/OL].[KG2*4/5][2015-01-15].http://www.xinhuanet.com/.

  [2] 蒋永福.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政府责任[J].图书馆论坛,2006(6):85.

  [3] 胡光耀,孙颖.浅谈县级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服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3):93.

  [4]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692.

  [5] 程亚男.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图书馆情结[N].深圳特区报,2005-02-27.

  [6] 潘燕桃.公共图书馆理念的成功实践之三:“深圳图书馆之城”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1 (6):131.

  [7] 2012年文化部部门决算[EB/OL].[2013-07-18].http://www.mcprc.gov.cn.

  [8] 周和平.充分发挥大城市图书馆作用,带动事业全面发展[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1(3):6.

  [9] 迟福林.经济增长依托城镇化按人口配置资源[EB/OL].[2014-04-01].http://www.chinadaily.com.

  [10]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17.

  评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学习论坛》深入宣传和研究马克思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开拓新事业。

文章标题:评职称论文范文新时期政府发展公共图书馆的策略思考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shehui/2955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