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论文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所属栏目:社会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4-06-04 15:19 热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语言的基石。学习英语的目的主要是用于交际,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存的,只有深入理解一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才能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从而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使得中西方文化存在诸多差异。

  摘要: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的产物。同时,文化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又是语言的基石。因此,作为语言的学习者,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是极其必要的,作为语言的传播者,并将其与语言的学习相结合是极其必要的,也是跨文化交际顺利实现的保障。

  关键词:文化教育论文,文化,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差异

  一、文化习俗差异

  中国人见面喜欢询问对方姓名、年龄、单位及收入等。而西方人则很讨厌人家问及年龄与收入等个人私事。中国人路遇熟人总爱寒暄道:“吃饭了吗?”“到哪儿去?”“上班呀?”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这是一种有礼貌的打招呼用语,而若你跟西方人这样打招呼“Haveyouhadyourmeal(吃过饭了么)?”“Whereareyougoing(你去哪儿啊)?”这种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会引起误解。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会说一声“Hello”“Howdoyoudo(你好)!”或按时间来分,说“Goodmorning!”“Goodafternoon!”“Goodevening!”就可以了。而英国人见面会说:“Nicedaytoday,isn’tit?”

  又如teacher的意思是“老师”,也就相应地把“王老师”称为“TeacherWang”。然而,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正是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才造成了学生的简单理解:王老师即TeacherWang,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张护士”“李经理”称为NurseZhang,ManagerLi,这种称谓让英语国家的人感觉不可思议。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Mrs.,Miss,Ms等。

  二、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

  词汇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信息的浓缩,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直接反映着文化的差异。

  中英文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对中英文词汇文化意义的介绍,以免学生单纯地从词汇本身做出主观评价。首先,英汉两种语言在颜色词上不同含义的表现尤为突出。黄色在英语和汉语中的引申含义差别较大。汉语中黄色一词可引申为“嫩,小”的意思,故有“黄毛丫头”“黄花闺女”等说法,而英语中“green”一词通常表达“没有经验、缺乏训练、知识浅薄”,因此,就有greengoods(新鲜货),agreenhand(生手,易上当受骗的人),agreenman(新来水手)等说法。汉语中的黄色有时表示低级趣味、色情庸俗、下流猥亵的意思,如黄色电影、黄色书刊、黄色光碟等等。这些名称中的“黄”与英语中的“yellow”无关,另一个颜色词blue却常用来表示汉语中这类意思,如bluejokes(下流的玩笑),bluefilms(黄色电影)等。

  动物词汇在中英文中的含义有时是对应的,但大多数时候却传达不同的文化信息。中国人蔑视狗,因而有“走狗”“狗奴才”“狗急跳墙”“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等说法。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则欣赏狗的勇敢和忠诚,对狗的赞誉也屡见不鲜,并把人比作狗。如aluckydog(幸运儿),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Everydoghashisday.(凡人皆有得意日)。形容人“病得厉害”用sickasadog.。“累极了”是dog—tired。与此相反,中国人十分喜爱猫,用“馋猫”比喻人贪嘴,常有亲昵的成份,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同样的一件事物,不同的文化背影,人们的看法大相径庭。在中国,“龙(dragon)”是我们的精神图腾,是吉祥和权力的象征,中国人也以作为龙的传人而倍感自豪,然而在西方人眼中,对“龙”就没有这份特殊的情感,甚至将“龙”理解为一种张牙舞爪的可怕怪物。如果企业家对此不甚了解,将印有“龙”图案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试想这种产品能否刺激西方人的购买欲?

  中国人偶遇熟人时,往往会无所顾忌地说:“啊呀,老兄,你近来又发福了!”或者以关切的口吻说:“老兄,你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啊!”而西方人若听你说“youarefat(你胖了)”或“youaresothin(你又瘦了)”,即使比较熟悉,也会感到尴尬和难以作答。因为英美人对fat一词忌讳莫深,见人说fat会令人沮丧不快而且反感。说到fatmeat(肥肉)多半会被认为是毫无价值、该扔掉的废物。而中国人见了小孩子说“胖嘟嘟”“胖乎乎”,则表示对孩子的喜爱,对成年男子说fat有“发福”之义,对成年女子讲fat有“丰满”之义,都有赞美恭维之意。日常生活工作中,也经常听到人们说某东西是块“肥肉”或某差使是个“肥差”的话语,言下之意是不可多得的东西或是求之不得的位置。中国人不但不讨厌fat,而且对其赞美有加。

  三、社会礼仪的差异

  对于别人的赞美和感谢,中国人通常表示谦虚,并有一套谦虚之词,如“惭愧”、“哪里”、“寒舍”等。而西方人总是高兴地回答“thankyou(谢谢)”以表接受。中国人用“谢谢”的场合较西方人少,尤其是非常亲近的朋友和家庭成员之间不常说“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而西方人整天把“thankyou”挂在嘴边,几乎用于一切场合,送上一杯水,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即使是亲朋好友和家庭成员之间也不例外。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youlikesomethingtoeat/drink?),中国人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但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thanks.”就行了。

  四、餐饮礼仪的差异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可见,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中国人将吃饭看作头等大事。中国菜注重菜肴色、香、味、形、意俱全,甚至于超过了对营养的注重,只要好吃又要好看,营养反而显得不重要了。西方的饮食则比较讲究营养的搭配和吸收,忽略了食物的色、香、味、形、意如何,他们的饮食多是为了生存和健康,似乎不讲究味的享受。

  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会上,中国人在餐桌上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礼仪。而西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在餐桌上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在进餐时不能发出很难听的声音。

  五、价值观的差异

  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谦虚”这一概念在西方文化中的价值是忽略不计的。人们崇拜的是“强者”“英雄”。有本事,有才能的强者得到重用,缺乏自信的弱者只能被无情地淘汰。因此,西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文化特征,崇尚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每个人都必须自我奋斗,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不习惯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不过问他人的事情。正由于以上两点,主动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在西方常常是令人难堪的事。因为接受帮助只能证明自己无能,而主动帮助别人会被认为是干涉别人的私事。

  综上所述,中西方文化中还存在很多差异和分歧,也成为了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这些文化的差异不能说谁优谁劣,要了解并尊重这些差异。因此,作为语言的学习者,应提高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培养文化意识,将学习语言基础知识和了解文化差异有机结合,并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从而消除由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解和冲突,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取得最佳的交际效果。

  参考文献

  [1]段连城:美国人与中国人——中美文化的融合与撞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

文章标题:文化教育论文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shehui/2122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