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近距离”艺术现象探究

所属栏目:社会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20 08:56 热度:

  摘要: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近距离”艺术现象的产生是伴随“新生代”艺术家的成长而发展的。他们用近距离的观察方式表现自己的世界,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和文化立场,并通过传统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生存状态及对社会的看法和态度,有效地评述了现实生活的本质,逐步形成一种本土的艺术表达方式。
  关键词:近距离,新生代,自我叙事,消费图像,虚拟图像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行为方式都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受社会情境的影响,中国当代艺术在经历了“85”沉寂之后,出现了一批称之为“新生代”的艺术家。这批艺术家通过一种名为“近距离”的观察方式把90年代以来变革社会特有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现象进行了充分阐释,形成中国当代艺术中一种重要的艺术现象,即“近距离”艺术现象。
  一、“近距离”艺术现象与新生代
  “新生代”具体是指出生在六十年代的一批艺术家,与五十年代出生的艺术家不同,他们没有红卫兵和知青的人生经历,与怀有崇高理想主义的50后艺术家存在着根本的精神断层。他们初入社会是在90年代前后,亲眼目睹了“85”新潮的兴起与没落,对理想主义的文化狂热和借鉴、照搬西方现代主义思潮早已不感兴趣。在社会变革的影响下,他们逐步认同了这个物质不断膨胀的社会,并对商业文化下的一切产生了不顾一切的依赖。他们大多关心自己的切身经历及身边发生的事物,喜欢用近距离的观察表现自己的世界,用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和文化立场表达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社会的看法及态度。
  二、“近距离”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近距离”是指艺术家的一种特殊的观察方法,即把视角放到身边和周围,关注身边“无意义”的现实。这种观察方法比传统的方法更能全面而深入的表现社会的现实,是新生代艺术家常用的一种创作方法。
  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近距离”是相对大观念下的艺术而言的,它不光是一种艺术观察的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国内“85”前的主流艺术,是对事物的形象和外观进行的写实主义的具象化表现,题材上只能是美化环境和图解政治的假现实图像留念。随着中国社会人们自我意识的逐步显现,一种全新的社会文化观察方法:“近距离”观察方法的形成,拉近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观念的距离。尹吉男先生认为:新生代作为90年代“后艺术”的艺术状态代表,可以用近距离来概括,也可以把他们的艺术叫近距离艺术。
  “近距离”艺术与中国当代传统艺术有着一定的传承关系,也有着自身的特点,是具有艺术史意义的重要创作现象。“近距离”艺术在艺术形式和语言上,借用传统的表现手法,普遍具有叙述性、直接性和客观性,甚至具有超越客观的主观性的写实主义的特点。在表现题材内容上,他们认为“精神的榜样,文化的主旋律,与我们每个人所面对的日常生活存在,所面临的各种困惑与迷失,是毫无关系的,甚至是一种伤害。”于是,新生代艺术家逐步远离甚至抛弃了“宏大叙事”模式的传统,通过从“微观叙事”的层面,把个人的生存经验和可以把握的日常生活,作为他们创作的表征对象加以呈现。
  三、“近距离”艺术现象的艺术形式
  “近距离”艺术家创作时大都采取的是易于解读和掌握熟练的写实主义的艺术语言,直观地向大众描述一种自我体验和日常生活,塑造一个有时间和环境的内容和情节,让人感受一种真实的存在,表现出一种对现实主义艺术形式的“回归”。但就其艺术形式而言,虽然他们在题材和艺术语言的选取上有着共同之处的,都在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与回归叙事,但在艺术形式上却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局面。
  (一)、自我叙事的艺术形式
  “近距离”艺术注重对个体自身及生存环境的关注,用一种具有现实主义的特点的艺术方式强调自我叙事性。面对90年代新生文化的强势行进,新生代艺术家不由自主地身陷资本市场与现代化的潮流中,他们无法预知未来的世界,虚无的理想不在是他们的诉求对象,没有了生活目标,他们只能在生存渴望与现实恐惧里挣扎,普遍表现出一种困惑和迷茫的情绪。自然而然地部分艺术家开始把目光转向了对自我的审视,以自我叙事的艺术形式去陈述自己对生活的理解,阐释自己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
  “新生代”艺术家刘小东的作品,经常取材于身边事物。用他的一句话就是“我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没看到的我绝对不画。”例如《三峡移民》的创造就是他历时几月的时间,对这一浩大工程进程的记载,以自身的感受,通过作品呈现这一历史的变迁。范迪安在为他写的专题评论文章中对他的“意欲表达的不是作画之前就虚构的情景,而是真挚地面对实在形象所涌发的感受”加以赞扬。
  尹朝阳作为“青春残酷绘画”的代表人物,他的绘画把对青春的表达置于一种人性反省的重要位置,并且对于时代性的青春境遇进行了感性化的一般概括,开启了70年代出生一代人的青春感伤抒情主题,并真正开始塑造这一代人自我形象和情感特征,通过一种戏剧性的视觉和叙事的张力,表达了这一代人在后意识形态时期所处的人性困境和自我矛盾。
  (二)、消费图像的艺术形式
  从广义上说,人们观看所有图像的过程都是图像消费,也可以说是消费图像。图像具有直观性、真实性和符号性的特点,图像自身不需要语言解释和文字叙述,就可以把它所有的信息传递给我们。从中国传统的看图识字到现在无处不在的吸引人们视觉的招贴广告都能充分地说明我们通过图像所接受到的信息。
  “近距离”艺术家身处图像信息泛滥的时代,面对高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文明背后的虚无与彷徨,消费图像已经是个人日常生活的必修课。在大众和流行的前提下,这种日常经验自然成为了“新生代”艺术家艺术表现的主题,铺天盖地的消费图像和各种公共图像资源被他们借鉴和利用,作为一种具有本土性艺术的实践,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消费图像的艺术形式。消费图像的艺术形式除了复制拼贴外还有很多创作方式,比如有对摄影界所遗弃的照片进行二度创作的,有借用摄影中特殊效果的,有借用媒体中图文并茂的手法的,甚至还有将图像中的微观景象给予放大性处理的等等。
  王广义是在中国最早关注消费符号的艺术家,他借用伟人、名人图像,文革政治招贴与西方消费广告进行拼贴和复制等方式,巧妙的描述并嘲讽了当时拿来主义下过快过急学习西方文化的整个社会状态,产生了新的文化内涵。《大批判》系列、《可口可乐》作品是他把图像直接转变成为表达自己对日常生活的感受,并进入一种具有实证批判力量方式的创作过程。
  王庆松的作品就直接以图像展现出来,像《韩熙载夜宴图》、《大摆卖场》、《我们来了!》等都涉及到了社会现实的消费问题,表达了他关注全球经济化发展后消费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对生活消费的观点。当然这种借用图片进行复制的艺术家还有很多。
  (三)、虚拟图像的艺术形式
  虚拟图像的艺术形式是“近距离”艺术家创作的重要方式。他们注重从个人体验的角度去表现当下年青人的孤独、迷茫、空虚等生存状态与消费社会所存在的问题,这种欲望的私人沉溺及自我的新生和崩溃,这种深刻内在的超级转变中,灵魂也在转变,转变中的灵魂是新世纪艺术的一个主题倾向。现实图像已经不能表达他们的个人经验,而只能按自己的理解虚构出能表达内心世界的虚拟图像,来作为他们的创作方式,从而建立了艺术家各自的虚拟图像世界。
  在观赏虚拟图像艺术作品时,我们总会感受到既有一种超越时空的虚幻感,又有一种熟悉感,是因为他们呈现出了一个既有一定客观现实又具有主观现实性的场景。例如,卡通绘画主要选择的是躲入虚拟世界,并在漫画视觉的上瘾性和观看快感的制造上,使青春的痛苦和绝望感转换成一种在游戏中寻求自我解脱式的游戏虚拟感。
  李继开的《白日梦》等作品,画面上的各种意象并不自然地缠绕在一起。小人物、飞机、垃圾、闪电、木柱和方桌,像是被刀精细地雕刻而成,异常夸张的比例,空缺,短而直的线,紧凑意象、单一的色调背景,以一种梦幻世界的方式纠集在一起,在没有逻辑关联的意象作品中,组成一幅梦幻的场景,它们超出了日常经验,形成了一种超现实的艺术表达方式。
  熊宇的画面中就具有一种寓言化形象。那些飘浮在透明的水池中的穿皮衣的卡通人,给人一种强烈的虚无感,体现出在物质消费中成长的这一代的脆弱、敏感、幻想、自我中心以及精神飘浮等特征,即他们是养尊处优、灵魂漫无边际的一代。宋克西的《飞行玩偶》、《儿时游戏》描绘的是一群戴着面具游戏的人,他们在嬉戏中隐去了真实的面孔,具有幻想及精神飘浮特征的虚拟场景的图像,表述了一种年轻一代的对待生活、处理生活的生存方式。
  以这种“近距离”方式感受自己微观世界的艺术家,有着从内容到形式上不同于以往的思维状态和文化针对性。他们对艺术和人生的“近距离”观察,主要是来自于他们自身的社会经验和人生经验,他们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成功和自我价值实现。而这直接反应了新一代艺术家所关注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心态,同时也创造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四、“近距离”艺术现象标志着中国本土艺术形式的形成
  “近距离”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现象,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转型是紧密相关的,是“新生代”艺术家在特定时代的历史文化情境中对自我的社会经验和人生经验做出的精神把握,是国内艺术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当代化过程中,经历了盲目进取的哲学式自我审判后,逐渐开始进行一种实用式自省。它突破了之前混乱且盲目的局面,使中国艺术的道路产生了良好发展势头,并无意识地让新一代艺术家开始了一种对本土艺术方式的主动实践,产生了自我形式的真正意义的新艺术,且衍生出一种本土的自我艺术形式。可以说“近距离”艺术现象的出现是中国当代艺术行进过程中的里程碑,是中国本土艺术形式形成的标志。
  纵观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近距离”艺术用贴近自我现实生活,去感受显示生存状态的方式,正是中国当代艺术自我本身所应具备的一种艺术形式,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立足艺术本身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一个丰富的多元化格局。
  
  
  参考文献:
  1、邹跃进著《通俗文化与艺术》,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8月版
  2、尹吉男著《独自叩门》,三联出版社,1993年8月版
  3、马钦忠著《中国当代艺术倾向丛书——卡通一代与消费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文章标题: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近距离”艺术现象探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shehui/128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