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

所属栏目:社会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19 16:55 热度:

  摘要:在资源禀赋和基础设施一定的情况下,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决定着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加强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建设,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从观念、制度、教育、监督等方面入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改善。
  关键词: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
  一、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内涵及作用
  经济发展软环境,主要是指经济发展中不具有物质形态的非经济因素,它包括思想与观念、政治与文化、法律与政策、体制与机制、管理与服务等内容。它与一个地方的资源禀赋和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构成经济发展的整体要素,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可以这样说,经济发展的软环境更多地带有人文色彩,是一个地方政治、文化共同孕育的结果,是一个地方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行为物质化的积累。
  1、政府职能是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政府是营造发展环境的主体。政府职能如何界定和行使、政府管理是否规范和具有效率,是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最主要评判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本身就是最重要的软环境,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最重要的是加强政府建设,也即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增加政府管理工作的透明程度、办事效率、工作机制和廉洁状况,自觉地把权力转化为责任,把管理转化为服务。
  2、机关公务人员的服务质量是经济发展软环境优劣的直接表现。政府公职人员是政府形象的载体,因为公职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代表的是政府。一般说来,在软环境建设上,问题往往出现在那些与基层、与企业、与群众、与投资者经常打交道的公职人员身上。从这一意义上讲,我们说公职人员的服务质量是软环境,主要是指公职人员的服务态度、责任意识、自身能力和工作作风直接决定着人们对一地区发展环境的评价,影响着资本对投资地域的选择。这就要求每个公职人员要有大局意识、宗旨观念,真心实意地为服务对象着想,为服务对象负责,成为软环境建设的支持者、实践者。
  3、社会诚信程度是经济发展软环境的重要内容。在现实社会中,投资者对投资环境的选择,往往看重的是你这里是否有良好的社会诚信度,其投资的回报率能否有效的实现。从这一意义上讲,我们说社会诚信程度是软环境,主要是指政府要讲诚信,企业要讲诚信,公民要讲诚信,投资者也要讲诚信。事实上,最讲诚信的地方,就是对区域外资金最具有吸引力的地方。
  4、地方文化特色对经济发展软环境形成具有很大影响。地域特色文化既是历史的产物,也是现代文明的成果。它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并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一个地方综合实力的象征。大概说来,投资环境好的地方,都是重商文化氛围较浓的地方,反之亦然。如江浙一带商业文化氛围浓厚,人们的创业激情高,亲商、护商、助商比较流行,民营企业发展就十分兴旺;而传统农业地区受农耕文化的影响,小农意识强烈,小进即满、小富即安,骨子里把工商业视为末业,没有创业的激情和亲商的动力,工商业发展就相对滞后。从这一意义上讲,我们说文化氛围也是软环境。
  5、社会治安状况也是经济发展软环境的重要方面。社会安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社会治安实际状况如何,对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没有人愿意到治安混乱、犯罪活动多发的地方投资,也没有人愿意把资金投放到一个不但回报不安全,甚至连人身安全都不能保障的地方。从这一意义上讲,我们说社会治安状况是软环境,主要是指那里的治安、刑事案件的发生程度、黑恶势力的存在程度要低,社会稳定和环境的净化程度要高,投资者有一个“安全、舒心”的创业环境。
  二、影响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主要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提高和科学发展观的日益深入人心,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正不断由挖掘资源禀赋优势为代表的物质驱动型,转向挖掘人们的创新能力为代表的内生驱动型。而人们的创新能力,主要表现为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产业组织创新等等。在这些创新中,观念、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属于经济发展软环境的范畴。正因为此,各地都在加大政府观念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的力度,以期营造适宜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基于这种认识,考察各地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中的问题,可以发现,它对也往往集中在这些领域。
  1、政府职能错位。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是服务。但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政府的职能还没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很好地转变过来,有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市场主体,直接参与应由市场运作的事情,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使政府应有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情,而自己应当管好的事情又没管好,“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这不但破坏了经济发展软环境,而且也降低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2、经济管理部门违规操作。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作为是创业者认识本地发展环境的第一印象。本来,经济管理部门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理应是“纳税人”的“保姆”。但是,有些经济管理部门过分看重于手中的权力,在实施管理过程中,不注意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吃、拿、卡、要,随意采取强制性措施,影响了企业和投资者的正常生产和经营,这不但伤害了企业和投资者的信心,而且也败坏了社会风气。
  3、执法人员的素质不高。由于官本位观念浓厚,一些执法人员把手中的执法权,变成了服务自己私欲的工具。工作中,他们名义上是代表国家行使执法权,是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建设者和“保护神”,实际上却为虎作伥,以情代法,甚至把执法权力变成为部门、为个人谋取利益的工具,使社会正义受到侵害。
  4、服务行业作风建设滞后。服务行业是指直接为企业、为投资者提供服务产品的公共部门。这些部门,大都是国家垄断性的部门,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它,地方经济发展有求于它,他们是否具有亲商的理念、热情的态度、周到的服务,对投资者的去留影响很大。从目前来看,有些服务部门,缺少“亲商”理念,对服务对象不但态度生硬,而且办事效率低下,给人一种“人格上受到伤害,出了这个门就不想再进”的感觉。这是影响软环境建设的重要因素。
  5、社会风气负面较多。社会是丰富多彩的,但一个地方的社会风气是昂扬向上的,还是灰暗腐朽的,同样影响着软环境建设。现在在一些地方,政治腐败表现明显,官员们以权谋私,尸位素餐,这是发展软环境的癌症,危害最大。另外,有些地方的社会舆论“杂音”过大,像那些无中生有的“告状风”、小题大做的新闻炒作风、茶余饭后的怪话议论风、见不得别人成功的红眼病等,都在潜移默化地消磨人们的斗志,恶化人们的情绪,使人“干也不是,不干也不是,干不好更不是”。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都在毒化经济发展的软环境。
  三、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应当采取的基本对策
  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具有全局观念和持续推进的准备,必须从本地客观实际出发,多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推进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好转。
  1、发挥政府在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中的主导和带头作用。首先要建设基于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念,强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目标追求。目前,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在地方政府中主要表现为机构的公共服务意识欠缺、组织结构很不合理、服务机制不够健全、服务能力较低以及公众满意度不高等。因此,在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中,必须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意识,注重公共服务部门的功能整合,建立合理的效能管理评价体系,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第一,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彰显管理就是服务的行政理念。我们的政府是人民政府,人民政府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务意识是政府机构和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坚定的理念。新加坡政府被世界公认是效能较高的政府,面对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作为新加坡政府处理基层工作重要组织的社区发展理事会,向公众推出了《经济衰退应变指南》小册子,为处于困境的民众指明了一条创业自救“路线图”,被舆论誉为“急人所需的应变指南”;加拿大政府在政府系统推行“以用户(公众)为中心,而非以本部门为中心”的原则,强化政府部门“服务者”的地位。这就是报务理念支配下的服务型政府的作为。我们周口市政府,面对金融危机造成的严峻考验,从管理创新的诉求出发,努力履行服务职能,决心扎实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千方百计抓好“项目建设”,推进“双十五工程”,扩大就业载体,为改善民生提供支撑;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全体人民享受到发展的成果;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保持经济与社会协调进步等等,这些都体现了政府服务意识的强化,彰显了市政府追求管理创新的真诚意愿。
  第二,进行机构改革,搞好公共服务部门的功能整合。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目前的政府机构设置存在许多不科学的地方,相同相近的事务往往有几个部门分管,结果是有利的事大家争着管,负责的事又找不到确切的部门;对部门有利的事争着去干,让社会群体受益的事又都退避三舍。这种交叉重叠又“失位”、“缺位”、“越位”、“错位”的现象,既造成了行政资源的浪费,又败坏了政府的形象。因此,政府管理创新需要在组织层面上进行功能整合,优化行政资源配置,厘定职责定位,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高行政运行效能,从而确立职责更明晰、功能更强大、绩效更高的机构定位,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第三,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对行政行为实施科学有效的评价、激励与监督,是实现行政目标、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保障。我们日常工作中一大缺陷就是没有对行政行为进行有效考核的办法,一则直接或间接导致对公共服务部门及其成员评价不公、激励不足、监督不力的尴尬局面,二则导致上级对自己部署工作的落实情况缺乏及时掌握、效果无法合理评定。从最紧迫的需要出发,笔者认为应着力建立这样几种制度。一是政务办理时限制度。凡重大事项都有办理的时间表,都有办理的时序结点,使决策者和服务对象明了行政事务的办理进程,便于考察决策的质量;二是政务督导制度。各级政府都建立有督办督查机构,但这些机构的工作往往缺乏一贯性、权威性,满足于个案督办和情况反映。政务督导不应当是督办督查机构一家的职责,也应当是决策机构的工作常态。关键是督办机构要按照决策机构所确定的重大政务办理时间表,适时选取督查重点,向决策机构呈报政务决策执行情况晴雨表,为决策者下达新的政务指令提供参考;三是政务流程公开制度。群众到政府机关办事,最头痛的事就是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到那间办公室去办。虽然政务公开已经讲了多年,但这一状况并没有彻底改变,既便到了政务大厅,好多时候也不知去那个窗口。政府的各个服务部门,都应在办公地点显著位置公布主要政务流程图,把服务标准、服务顺序、服务项目、服务范围等公布清楚,使群众从办事“迷宫”中迅速找到“捷径”,一进大门就能了解要办事项需要几个环节,进那几个职能科室,大致需要多长时间,同时还能对办事过程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四是审批事项媒体公开制度。经过几次清理,国家规定的审批事项越来越少,但到底那些事项需要审批,普通老百姓并不容易知道。在应对危机、鼓励全民创业的关键时期,国家强调“非禁即允”,我们应主动把政府审批事项进行再清理,把需要保留的一律通过各类媒体公开,最大限度地让更多的群众知道,打消他们的创业顾虑。这些方面只是亟需建立制度的重点领域,政府管理创新在制度建设层面工作量很大,我们需要积极作为,选择重点方向,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推进。
  第四,强化责任追究,提高政务服务的主动性。政府管理需要解决责任问题。从过去的经历看,我们追求政府管理创新与改革公共服务时,常陷入“形式化”的困境,表面上看,行政的理念、组织、制度等已经很完善,然而一具体到某项工作,就疑难重重,收效甚微。比如我国的食品安全工作,历经几次改革,到头来仍是弊端丛生,那么多单位负有监管之责,还杜绝不了像“三鹿牛奶”那样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责任追究,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当前,在我市行政管理系统中,不负责任和乱负责任的问题很突出。一些部门对有关行政事务负有管理之责,但负责常常是在问题出现以后。日常工作中,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作风漂浮,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出勤就是为了罚款,不罚款就不出勤;本是职责范围内的正常工作,平时视若无睹,非要搞一些形式主义的“集中”活动,一些本职内的日常工作也做成了进行宣传的“新闻”题材,看上去轰轰烈烈,实际上是对自身平时失职渎职的掩饰。管理工作、服务工作,其功夫都在日常工作中,关键是在其位谋其政,主动服务,自觉负责。
  2、公共服务部门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在思想上树立“亲商”理念,在感情上贴近企业、贴近投资者,在工作上要善待企业,善待投资者,将其视为自己的服务“上帝”。二是善于换位思考,也就是说,假如你是企业,你是投资者,你希望怎样为你服务?如果我们都能这样来考虑问题,相信一定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答案,获得截然不同的结果。三是要变换角度,按照有利于企业、有利于投资者的原则办事,做到既对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又不触碰政策规定的“高压线”。
  3、要健全监督机制。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社会监督。一是各级人大、政协要把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作为视察、调研的重点,不断拓宽依法监督和民主监督的渠道。二是党委组织部门要把软环境建设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之中,切实加强考核监督。三是企业、投资者以及广大群众也要参与到软环境建设中来,组织开展好评议工作,主动监督公共部门。四是社会各界要密切关注软环境建设工作,多提批评意见。新闻媒体也要充分发挥其宣传与监督作用。
  4、加强社会文化建设,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主流文化氛围。大力培养人们的市场经济意识、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冒尖意识,鼓励人们亲商、助商、从商,大力宣传经济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成功经验,打击仇商和破坏经济发展的人和事,在全社会形成致富光荣,创业可嘉的主流价值观,为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改善提供深厚的土壤。

文章标题:关于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shehui/123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