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翻浆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所属栏目:社会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2-05-03 09:15 热度:

  摘要:文章分析了造成道路翻浆的原因,针对造成公路翻浆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尽量减少翻浆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道路翻浆;原因;防治
  
  一、概述
  我国北方季节性冰冻地区,在地下水位较高或地表排水不良情况下,冬季路基开始结冻,不断向深处发展,上下层形成了温度差。在负温区内,土中的毛细水、自由水首先结冻,薄膜水逐渐移向冰晶体而结冻,于是该处土粒周围的水膜减薄而剩余了许多表面能,增加了从水膜较厚的土粒处吸湿的能力。土中温度高处的水分便向上移动,补充低温处土粒薄膜水的转移。
  在正温区内,下层水分向零度等温线附近移动,汽态水由于冷处比暖处气压小而移向冰晶体,凝成液态水而结冰;毛细水通过毛细作用上升移向冰晶体,部分冻结,部分转变为薄膜水以补给负温区的水分转移。从而造成大量水分积聚在土基上层,随着气温的下降,零度等温线不断下移,形成一层、两层或多层聚冰层。土基中水分冻结后体积膨胀,使路面冻裂或冻胀隆起。待到来年春季,气温回升至零度以上时路面结构层及路基开始化冻,由于路面导热性大,使结构层自身及其下路基土融化较快,路基中的水分不能迅速向下或向两侧排除,土基上层便呈现过湿状态,有时甚至超过液限。路基强度及承载能力显著降低,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发生"弹簧"、开裂、鼓包,严重时泥浆外冒,路面大量破坏,就形成了翻浆。
  二、造成路面翻浆的主要原因
  (一)受地表水类的影响。公路建设,它不同于其他建筑的建设,公路在一般情况下应修建在地表外一定的高度(在平原一般高于地表1.0米左右),但公路建设面积较大,地域较广,受地形、地物等因素限制较大,个别地段路基仍处于低洼地带。因受地下水位较高、地表水排水不良等影响,以及上层滞水、地下潜水、层间裂隙水、山泉水和排水管道漏水等诸多水类影响,会导致路基潮湿,使路基含水量过大甚至达到饱和状态,造成路基强度的降低,在这种情况下路基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出现弹软、沉陷、翻浆,这是造成道路翻浆的一个根本原因。
  (二)受地表水类的影响。人们常说的地表水主要是指季节性积水,它包括路基、路面排水不良而造成的路旁积水和路面积水。因受地表水类的影响,使路基较长时间在水中浸泡,表面积水侵入路基内部,导致路基含水量过大或者达到饱和状态,造成路基强度降低,严重时达到半流动状态,从而导致路面翻浆。这是造成道路翻浆的又一根本原因所在。
  (三)受土质的影响。路基基层地质结构、土质颗粒的大小也是影响道路翻浆的一个因素,因公路在设计中及施工中受地质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如采用粉砂土或粘土修筑路基时,由于粉砂土、粘土颗粒较细、表面积较大、吸附水较多。易造成含水量过大,若遇雨季施工或用过湿的土质填筑路堤,或不按有关施工技术规范施工,使路基含水量过大,这也是导致道路翻浆的一个原因。
  除上述因素外,造成道路翻浆的原因还与诸多自然因素及客观条件等有关,如路基靠近坑塘、鱼池、边沟排水不畅、边沟被利用排放污水、农田排涝、灌溉、路面积水、积雪、路基高度不足、水文、地质情况复杂、交通量过大、重型车辆过多等。这些都极易导致道路翻浆的原因。
  综上所述,造成道路翻浆的根本原因主要与水类来源、土质类型、温差冻胀的大小、以及受行车的作用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冻胀和行车作用。因此,我们在公路建设施工与养护过程中,针对造成道路翻浆的各种原因,采取不同的预防治理措施和施工方法,用科学的方法加以修建和养护,这样才能使公路少出或不出现翻浆,以利发挥公路的有效作用,延长公路的使用年限。
  三、翻浆的防治
  1、提高路基,加强排水。根据实际情况加高路基,使路基上部土层远离地下或地表水面。路基加高的数值,应根据当地冻土深度,路基土质和水文情况,以路基最小填土高度及临界高度确定,一般应保证路基处于干燥状态。良好的路面路基排水可防止地面水或地下水侵入路基,使路基土体保持干燥,从而减轻冻结时水分聚流的来源,这是预防和处理翻浆的重要措施。
  2、修隔温层。在路面下铺一层炉渣、矿渣、碎砖等材料。因其小孔隙多,传热能力小,可使它下面的土层不冻结或减小冻结深度,起到预防翻浆的作用。隔温层的厚度一般为20至50cm,其宽度要比路面每边多30至50cm。
  3、铺设隔离层。当地下水位或地面积水位较高,路基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且又不宜提高路基时,可铺设隔离层。隔离层铺设在路基顶面以下0.5至0.8m处,目的在于隔断毛细管水上升进入路基上部,防止在负温差时的水分积聚,以保持路基上部处于干燥状态。隔离层按使用材料的不同,可分为透水和不透水两种。透水的隔离层是采用碎石、砾石、粗砂、无纺布等材料铺成的,厚度为0.1至0.2m。不透水的隔离层可用沥青土(厚2.5至3.Ocm)、喷洒沥青材料(2至5mm)或者铺油毛毯、塑料薄膜等做成。
  4、降低地下水位。为了不让地下水大量上升到路基上部土层,可设法降低地下水,常用以下两种方法,
  (1)设置渗沟。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可在边沟底下设置排水渗沟,以降低地下水位。
  (2)路肩盲沟。为排除春融期路基中的自由水,达到疏干路基上部土体的目的,可在路肩上设置横向盲沟,盲沟应用渗水性良好的碎砾石填充,沟底宜做成4%至5%的坡度,盲沟出水口应高出边沟水面30cm。
  5、改善路面结构。
  (1)、铺设砂砾垫层。砂砾垫层采用砂砾、粗砂或中砂铺成,具有较大的空隙,能隔断毛细管水的上升;化冻时能蓄水,排水;冻融过程中体积变化小,可减小路面的冻胀和沉陷;具有一定的强度,能将荷载进一步扩散,从面减小路基的应力和应变。
  (2)、铺设石灰土、煤渣石灰土垫层。石灰土的水稳性和冻稳性较好,能减轻路基的冻胀和翻浆。但在重冰冻地区潮湿路段不宜直接采用,须与其它措施配合应用,如石灰土下铺设砂垫层。煤渣石灰土防治路基翻浆的作用与石灰土大致相同。
  结语
  翻浆现象是道路的病害之一,并且发生的频率范围都很大,掌握了翻浆的原因,考虑路线经过地段的土质,水文及地质等情况,考虑该地区的气候,温度,地质,地理等情况,在路基翻浆路段,只有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科学施工,只有这样,翻浆现象才能够根除,从而减少道路病害,加速我国道路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建议.道路翻浆形成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学院,2003.
  [2]刘永智,吴青柏,张建明,盛煜.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变形[J].冰川冻土,2002.

文章标题:道路翻浆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shehui/1188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