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输入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之社会学论文

所属栏目:社会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2-04-09 15:48 热度:

  【摘要】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当今的中国英语学习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但是英语教学中大多只注重西方文化的输入,忽视了本土文化的学习,这样势必会造成学生对本土文化的漠视,也会影响跨文化交际。本文社会学论文论述了在中国当代英语教育中导入本土文化的迫切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目的在于使本土文化输入成为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本土文化;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一、论文引言
  众所周知,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知识是内涵,没有内涵的语言教学必定是苍白的、枯燥的、不受欢迎的(刘润清,2003)。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要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误解、摩擦和失误,只学习外语的语音、语法、词汇、用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同时学习与掌握对象国的文化和跨文化交际学诸研究范畴内的各种知识和跨文化交际策略(曲政、俞东明,2003)。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逐步演变成一种国际语言,为越来越多的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学习和使用,随之而来的是英美强势文化的渗透。据报导,全中国约有三亿多人在学英语,约占总人口数的四分之一,其中,在大、中、小学学习英语人数超过一亿人。英语是从小学到中学直至大学必修的课程,也是重大考试如高考、硕士、博士研究生考试的必考科目。很多老师甚至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养成用英语思维和行事的习惯。他们以为只有如此,才能获得母语者的熟练程度(native-speakerproficiency)。目前,许多中国学生的文化立场开始发生动摇,他们对英美文化的认同甚至超出了本土文化的认同。这种情况是十分危险的。现实主义大师汉斯摩根曾经说过,“较之军事、经济等因素,如果运用得当,文化能征服人们的头脑,产生持之以恒的、更稳定的战略效果。”Kramsch也认为,外语教学并不是一种文化认同和文化同化的过程。而且,她认为,英语并不是一种自我封闭的文化实体而一定要学习者取适应它,不同文化背景者讲英语会有不同的文化感受(张伊娜,2000)。一味的强调英语文化的输入,忽视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势必造成英语学习者对本土文化的漠视。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文化平等意识的培养,也不利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因此,在中国特殊的英语教学环境下,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提高学生本土文化的表达能力,促进跨文化交际是英语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本土文化输入的必要性
  随着世界各国之间交流的不断密切,英语成了全球通用语,在国际贸易、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等领域占有绝对的优势,英语在世界信息流通中的垄断地位使人们对这门语言工具产生了极大的依赖,熟练掌握英语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强烈的社会需要。美英等西方国家借此推行语言和文化霸权,借以影响和控制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如Phillipson指出,英语的推广,是对一种语言(英语)和一种文化(英美文化)的提升,而牺牲的是其他语言和文化(Phillipson,2001:193)。他将“英语霸权主义”定义为:通过家里和不断修整英语和其他语言之间的物质、文化上的不平等来主张和维护英语的主体地位((Phillipson,2000:47)。这是一种思想和社会的悲剧。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国家早已意识到了在接受英语这个世界性语言的同时,保持本土的语言和文化、维系民族文化身份的重要性。毕竟各种语言文化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本身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对不同的语言文化都应采取平等和宽容的态度。
  目前,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在世界的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国的文化依然作为弱势文化而存在,其他国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是有限的,误解比较深,对中国的歪曲甚至是有意诋毁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中国的文化要想不被强势文化所同化,保持勃勃生机,必须提高人们的民族意识,自觉使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在外语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从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去审视西方文化的优劣,才能更好的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事实上,英语教学中已经意识到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文化输入的必要性。新版的各种教材也增加了文化输入的内容,提供了更多相关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习俗的介绍,例如许多大学的英语专业都开设《英美国家概况》、《欧洲文化入门》等课程,还聘请外籍教师讲授英美历史与文化。新版的大学英语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中介绍了“身体语言”、“美国人的时间意识”、“文化冲击”、“适应新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但是这些教材中的语料多出自目的语国家其中以英、美国家的语料居多。由于每一种语言都会用其独特的方式和视角来描述客观事物,体现在篇章中便是以本国文化为出发点,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强调其民族文化的优越性并推行其强势文化。久而久之,部分外语教师或学生便滋生出一种崇洋心理,极力推崇西方文化。这种文化输入方式只侧重于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输入,而忽视了本土文化的输入。许多大学课程设置中,大学语文只开设一两个学期,有的甚至作为选修课开设,而且没有任何要求学生语文水平的规定。文史哲课程除其本专业开设外,其他专业几乎不开设,致使许多学生对西方文化及其宽容,甚至来者不拒,而对本土文化知识欠缺已经达到了令人担忧的程度,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除了由于对于目的语文化人士缺失而受到限制之外,也会因为对本土文化知识的欠缺或因为没有掌握本土文化的英语表达而出现交际障碍,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文化休克(cultureshock)或“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便不足为奇了。例如有的学生在进行翻译时,遇到古代诗歌或典故时只能望文生义。当被外国朋友问及中国的儒家思想、书法绘画、气功八卦等知识时更是不知所云。
  外语学习的目的绝对不是使学习者越来越外国化,而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文化输入的目的是促进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信息的发出者和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交际”(贾玉新:1997,23)。交际是交际双方相互的传送和接受。跨文化交际不仅仅是对目的语知识的认知、理解的简单过程。其核心在于跨文化交际者能够担当起文化使者的重任,在向国人介绍、引进目的语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向世界传播本土文化。如果只强调目的语文化而忽视本土文化知识,势必影响交际的平衡。前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21世纪:教育的自强发展与国际融合》的报告中强调指出:“中国入世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培养的人才必须适应国际市场变化的需求,成为基础知识扎实、懂外语、善合作、会沟通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还要保持本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基于种种原因和变化,中国的教育必须走一条自强发展和与国际合作之路。自强而不丧失个性与特色;合作而不致落伍于时代潮流。”学生要学好英语并成功地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丢弃自己的文化身份使自己英美化,不一定因为使用英语而改变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甚至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文化本身具有多样性和平等性,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一种文化由于产生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和发展演变的过程不同,因而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中国的本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带有典型的中国文化特色。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应该以英语为媒介,平等对待中西文化,这样才能显现出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才能使目的语文化和本土文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使其不仅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成功,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以便更加准确的理解和恰当得体的使用英语,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三、本土文化的输入方式
  Holliday把课堂教学比作珊瑚园,世界环境、教学管理机构、教师、学生等各个方面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构成园中独特美丽的风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学习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以及正确看待、分析问题的技能。要使英语教学成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本土文化输入需要几个方面共同努力。
  1.教材的编写和课程的设置
  外语教材决定着外语教育的成效,同时决定着外语教育的文化倾向。中国的外语教材应该体现文化的多样性和平等性,加强学生对目的语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双重理解。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应主要包括历史传统、民俗风情、文化语境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的获得的主要渠道是教材。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从来不缺乏编写教材的素材。以中国文学为例,在翻译教材中可以适当加入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中国的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精髓,具有惊人的艺术魅力,让学生感觉到自然、社会、人类的多维美学魅力。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语言实践的艺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深切体会到本国语言丰富的表现力和无限的生命力。当然,对中国文化的介绍不应局限于文史哲,但也不能太泛滥,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文化材料,坚持实用和审美的统一(曾青梅,2007)。
  2.增强教师文化修养,改变文化教学方式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应定位于提高意识,而非认同采纳。文化教学的目的并非是要让学习者变得越来越外国化,而是要通过外国语言文化学习的跨文化对话让学习者具备跨文化的交流意识和理解意识,做到母语文化与第二文化的互动(Kramsch,1993)。我们提倡本土文化的输入,对英语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本土文化输入的必要性。现在的教师大多没经过正规的文化教育,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应通过阅读书籍、报刊,参加与文化教育有关的培训班等方式更好的了解中西文化,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
  英语教师在向学生教授文化知识时,可以直接大量的讲解,也可以将中西文化进行比较分析,这样学生在理解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增强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和宽容。例如,一位老师在讲授《修辞与写作》课程时,曾将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与Lincoln的GettysburgAddress比较说明中西文化的共通之处。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
  whenwhowherewhat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why
  Fourscoreandsevenyearsagoourfathersbroughtforthonthiscontinentanewnation,
  whenwhowherewhat
  conceivedinliberty,anddedicatedtothepropositionthatallmenarecreatedequal.
  why
  两个处于不同时代、来自不同地域国家的人,表现手法却惊人的相似。利用这种方式授课特别便于学生理解,并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本土文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本土的学生学习本土的文化有先天的优势,可以使他们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感受到本土文化的价值。教师应该利用这一优势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所谓文化意识,指的是对文化多元性的意识和对差异的宽容态度,对异文化成员的共情能力,以及对其自身文化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的觉察和反省(赵冬云,2004)。文化意识能够促使学生主动获取、应用文化知识,并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让学生模拟对外汉语教学、在跨国公司面试求职等场景,使他们亲自体会到本土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论文结束语:语言与其负载的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中国,实行本土文化教育是英语学习的必然要求,只有实现中西文化的融会贯通,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Phillipson,R2001InternationalReviewofEducation,EnglishforGlobalizationorfortheworld’speople?KluwerAcademicPublishers.
  [2]Phillipson,R2000LinguisticImperalism[M],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
  [3]Holliday,A1994AppropriateMethodologyandSocialContext.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4]Kramsch,C1993ContextandCultureinLanguageTeaching.[M].Oxford:OUP.
  [5]刘润清.漫长的学习道路[J].外国语,2003(4).
  [6]曲政,俞东明.功能语体.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J],(2003,3).
  [7]张伊娜.外语教育中跨文化教学的重点及其内涵[J].国外外语教学,2000,(3).
  [8]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9]《陈至立:21世纪:教育的自强发展与国际融合》,《中国教育报》,2001年8月28日第一版.
  [10]曾青梅.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输入[J]湖南社会科学,2007(4).
  [11]赵冬云.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两个误区[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6).
  

文章标题:大学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输入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之社会学论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shehui/1166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