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河南民俗文化的开发

所属栏目:社会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1-10-31 16:50 热度:

  摘要:河南地处中原,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积淀极其丰厚。本文在分析河南民俗文化的类型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借鉴静态、动态以及主题附会开发三种模式,并采用相应的策略,才能促进河南民俗文化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民俗文化;开发
  一、民俗文化概述 
  民俗文化的分类有多种,目前学术界大多采用沈祖祥教授关于民俗文化的分类方法,即将民俗文化分为三类:物质民俗,意识民俗,社会民俗。物质民俗是中华民族在物质生产、消费和流通中形成的文化传统,是中国民俗多层次结构中的基础层面。物质民俗主要包括农耕民俗、畜牧民俗、渔猎民俗、手工业民俗等。意识民俗是一种深层次的民俗现象的总和,它体现的是人们以信仰为核心的心理活动和操作行为。意识民俗主要包括原始信仰民俗、宗教信仰民俗、禁忌民俗、巫术民俗等。社会民俗主要包括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令民俗、社会结构民俗、游艺民俗等。
  二、河南民俗文化整合
  结合民俗文化的分类及河南民俗的具体特点,可以从物质民俗、意识民俗、社会民俗三个方面对河南民俗文化进行整合。
  (一)物质民俗
  物质民俗作为民俗文化的基础层面,在河南主要表现在饮食习俗、居住习俗、民间艺术等方面。饮食习俗指居住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带有地方特色的饮食风俗。河南饮食品种有省会郑州的烩面、享誉省内外的开封小吃等。居住习俗主要体现在中原的传统民居中。中原传统民居主要有窑洞、砖石房及石板房等。其中窑洞最具代表性。民间艺术主要通过中原的民间工艺品体现出来。河南民间工艺品种类繁多,有古朴典雅的开封汴绣、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豫西风情的民间剪纸、浚县泥塑和泥猴张,以及李天华剪纸艺术等[7]。其中开封汴绣和朱仙镇木板年画最具代表性。
  (二)意识民俗
  意识习俗作为一种深层次的民俗类型,在河南主要表现在民间信仰、寻根祭祖两个方面。
  民间信仰指民众自发地对具有超自然力的精神体的信奉与尊重,它体现的是一种民间文化风俗,是一个民族共同的心理。河南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是姓氏宗亲祖根的重要发源地,保留着大量祖祭文化遗址。如商丘的火神台,周口淮阳的太昊陵,新郑的黄帝故里等。
  (三)社会民俗
  社会民俗是在群体间的结合和交往的基础上产生的民俗,在河南最具有特色的表现是游艺习俗。河南的游艺习俗主要体现在古庙会、社火、踏青酒会、书会等方面。
  三、河南民俗文化的SWOT分析
  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Qpportunity)、威胁(Threat)。所谓SWOT分析法,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
  (一)优势
  1资源优势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五千年历史长河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这些浓厚的文化背景孕育了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使河南成为国内的文化资源大省,成为国内旅游业的支柱。
  2交通优势
  河南地处中原,位于全国心脏部位,交通运输条件优越。京广、陇海、焦枝、京九等铁路干线纵横交错。公路、航空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优越的交通条件从整体上提高了旅游的可进入性,为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二)劣势
  1缺乏统一规划
  河南省存在丰富的民俗旅游产品,但缺乏统一规划,景区之间联系较少,较为分散,不利于游客游览。
  2游览方式单一
  河南的民俗旅游项目多以静态游览为主,如清明上河园、河南博物院等。但随着现代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单纯观赏性的游览方式已远远不能完全满足游客求新的的心理。
  3机遇
  (1)大旅游的形成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它已渗透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方方面面,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方向已基本形成。这些都将为河南民俗文化的进一步开发提供机遇。
  (2)政策重视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把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放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将大力发展旅游业列入河南省“十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八项举措”之一,并制定了《河南旅游业“十五”发展规划和远景规划》,促使了河南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4.威胁
  (1)客源市场分流
  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地位确立以后,各地纷纷出台旅游发展规划,挖掘和创造旅游产品。
  (2)旅游人才匮乏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才仍然是发展的关键。目前,河南省旅游业的从业人员,从管理部门到旅行社,都存在着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均的严重隐患。
  四、河南民俗文化开发建议
  根据国内外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与经验,结合河南民俗文化的内容和特点,河南民俗文化的开发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模式。
  (一)静态开发模式
  静态开发模式是以游客静观为主的旅游项目开发模式,多以民俗设施、民俗陈列为主要形式。有的可以直接利用原生的民族村落,有村民的介入,是一座活生生的民族露天博物馆。
  (二)动态开发模式
  动态开发模式是以游客参与或半参与的特定民俗活动为主的开发模式,包括民族传统的节庆活动、宗教活动、民族婚俗、民俗表演活动等形式。动态开发模式可使游客亲身经历各种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游客可以从中感受当地的民俗风情。
  (三)主题附会模式
  主题附会模式是将民俗文化主题与某一特定功能的旅游业设施结合起来进行开发的模式。这种模式对前两种模式来说主要起辅助和画龙点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巴兆祥,中国民俗旅游[M].福建人民出版,1999,56-62.
  [2]王锋.广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J].产业经济,2007(05S):51-53.
  [3]沈祖祥.旅游文化概论[M].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16-19.

文章标题:浅议河南民俗文化的开发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shehui/10528.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