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中的“难题”

所属栏目:美学论文 发布日期:2022-04-01 09:36 热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艺术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艺术品收藏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而艺术品拍卖会作为艺术品二级市场,是大众收藏和购买艺术品的一条重要渠道。随着一些企业名人和娱乐明星纷纷走入艺术品拍卖会,再加上媒体和网络的不断渲染,艺术品拍卖会越来越火爆。事实上,艺术品拍卖市场表面上一片繁荣,背后却是困境重重,难题不断。一些拍卖公司为了生存下去,各种违规操作的现象频频发生。

试论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中的“难题”

  一、艺术品拍卖市场中的“难题”

  首当其冲的是“拍假”问题。在当下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中,这种现象比比皆是,而这也是大多数艺术品拍卖公司不可回避的问题。当前,拍卖企业“拍假”的方式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方式是拍卖企业在不知道拍品是赝品的情况下拍假。笔者相信大多数艺术品拍卖公司在征集拍品的过程中,还是本着“去伪存真”的理念的。只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拍卖公司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误将赝品当作真品而进行拍卖。比如,某些拍卖企业的鉴定人员由于鉴定水平有限,会误把某些伪作当成真品而进行拍卖。当然,如今的艺术品市场中,赝品伪作的造假手段和水准非常之高,鉴定专家们很容易以假乱真,由此导致拍卖企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犯下错误。当下,有一批书画造假者,利用科技手段高清扫描某书画名家的作品原迹,将其印制在宣纸上,然后高薪邀请书画艺术家的学生,在宣纸上进行添笔加工。由于学生对于老师的风格、技法十分熟悉,很容易接近于作品原貌,这种作伪手段令人防不胜防,甚至连书画艺术家本人都很难分辨真伪,着实令人汗颜。第二种方式是知假拍假。某些拍卖企业为了赚取高额利润,在明知是赝品伪作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拍卖,甚至出现个别拍卖企业专门拍售赝品伪作的情况。此外,某些素质低下的拍品供给者,利用各种手段将赝品伪作送进拍卖会进行虚假拍卖,在拍卖公司获得了拍卖成交记录后,如同获得了通关证书,为这些赝品伪作日后的交易流通找到了“合法”的凭据。这些卑劣的手段,致使很多赝品伪作流入了艺术品拍卖市场,严重地玷污了拍卖公司的形象,对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发展十分不利。第三种方式是部分拍卖公司将赝品伪作包装成“真品”进行拍售。比如,利用金钱买通书画家的家属,让其在赝品上进行题跋,鉴定赝品为真品。这种手段迷惑性很大,一些不知情的新手竞买者很容易被蒙骗。其次是“假拍”。“假拍”,通常情况下,是指拍卖企业与拍品供给者私下商定,将某件艺术品以公开拍卖的方式进行虚假拍卖,来制造虚假的拍卖成交记录。当下的艺术品拍卖,尤其是对于当代青年书画艺术家的作品,通过艺术品拍卖会炒作“假拍”,已成为业内人人皆知的秘密。这种现象似乎已成为艺术经纪人和拍卖企业十分重要的一种市场运作手段。通过艺术品拍卖会上的“假拍”手段,拍卖公司可以获得佣金收益;而艺术经纪人,为了获取高额利润,通过拍卖会的操作,使其炒作的作品快速“升值”,以此来吸引部分艺术品收藏者和艺术爱好者来购买、收藏。此外,一些拍卖公司的买受人,利用各种人脉和手段,在未付款的情况下,将拍下的拍品提货,送至其他拍卖会上进行拍售。拍卖成交后,利用所获得的款项,再与第一家拍卖公司进行结账,以此赚得差额利润。这种方式在艺术品市场行情大好时也许行得通,殊不知在艺术品市场转入低迷的情况下,一旦资金链断裂,很容易给拍卖各方造成巨大的损失,给艺术品拍卖市场造成严重的影响。拍卖各方由于利益关系,相互串通勾结,损坏其他人的利益。这些损人利己的行为,严重减缓了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发展前进的步伐。

  二、造成艺术品拍卖市场中“难题”的原因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由于国内艺术市场起步较晚,在艺术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艺术市场的运行体制建立存在者“先天不足”的缺陷,相关的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就整个艺术品拍卖行业来说,虽然每个艺术品拍卖企业都会制定符合本公司的艺术品拍卖规则,但这些规则多数是为了本公司的生存发展而制定的,缺乏专业性、规范性和强制性。对于拍卖行业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以下简称《拍卖法》)是最重要的法律之一,但也因为诞生年代久远,有些条例有待完善。虽然在2015年,国家对其做了相应的修订,但是其中某些条款,例如“拍卖企业不保真”条款,仍然受到相关业内人士的质疑。我国《拍卖法》第六十一条规定,拍卖企业和拍品供给者,如果在拍卖会开始前声明不能保证艺术拍品的真伪,是不用承担相关责任的,最终结果是将风险转移给了竞买人。其实,此条款的本意是为了保障拍卖公司的合法权益,却被某些艺术品拍卖企业加以利用,成为了赝品伪作流入艺术品拍卖会的保护伞。某些拍卖公司明目张胆地去拍卖赝品伪作,更有拍卖公司和造假团伙合作,形成一条集生产、销售与鉴定为一体的产业链。此外,《拍卖法》第二十一条还规定,倘若委托拍卖者或购买拍品者要求对其身份信息进行保密,拍卖企业应当为其保密。这一条款也已经变成某些拍品供给者的挡箭牌。由于拍卖公司可以对其身份保密,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往艺术品拍卖会上输送赝品伪作。

  (二)相关鉴定体系杂乱无序

  随着艺术品收藏持续升温,大众对于艺术品鉴定的需求陡然大增。然而,目前国内相关的艺术品鉴定体系混乱不堪,缺少权威的鉴定机构。据笔者了解,目前比较权威的鉴定机构主要有省级的艺术品鉴定评估专家委员会和省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等。除此之外,民间的相关鉴定机构五花八门,质量参差不齐,让人眼花缭乱。各种鉴定证书,“铺满”整个艺术品市场,有的其实就是一纸空文,没有丁点参考价值。近些年来,一部分鉴定专家、艺术家家属为了个人利益,鉴假为真,使得艺术品市场尤其是艺术品拍卖会上,经常会出现名家鉴定为真的赝品伪作。

  (三)监管力度不够

  国内当下,艺术品拍卖市场之所以陷入困境,相关管理部门和拍卖行业协会监管力度不够是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缺乏艺术品拍卖相关的知识和经验,部分艺术品拍卖公司的非正规操作可能被视而不见、监而不管。其实,任何一个市场,都离不开政府机关的严格执法和行业协会的科学监督管理。对于艺术品拍卖这样一个朝阳行业更是如此。虽然国内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可以对艺术品拍卖企业放松警惕。

  (四)艺术品拍卖公司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国内艺术品拍卖公司的质量可谓是参差不齐、鱼龙混杂,这对于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近些年来,由于艺术品收藏异常火爆,艺术品拍卖公司数量呈井喷式增长。艺术拍品数量有限,艺术品收藏者和艺术爱好者数量有限,拍卖企业鉴定人员鉴定能力有限,拍卖企业高管人员行业素质有限,这些因素导致部分拍卖企业知假拍假,有的拍卖企业甚至参与拍品制假,影响十分恶劣。

  三、改善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良方”

  目前,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的纠纷主要集中在艺术拍品真伪的鉴定和举证问题上。因此,建立和完善立见成效的艺术品鉴定体系,制定和执行相关的艺术法律法规,是解决当下艺术品拍卖市场中的“难题”最为关键的两个方向。

  (一)相关法律规范的制定和执行

  众所周知,国际上艺术品拍卖公司的两大领军者苏富比和佳士得,成立至今,已有将近三百年的历史,而国内的艺术品拍卖公司最早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只有约30年的历史。由此看来,国内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有待于改进和优化。从国家对《拍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规范的修订,到2016年文化部制定发布的《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都说明政府有意在加强对艺术品经营活动的管理,规范艺术品市场,保障艺术家群体、艺术品经营者和艺术品收藏者等多方的合法权益。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国内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一定会逐步走向规范、走向繁荣。

  (二)相关鉴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经营管理虽在规范,但是艺术品拍卖市场中拍品真伪问题仍然是一大难题,要想方设法去伪存真,完善艺术品鉴定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虽然国家已经成立了一些相关的鉴定机构,但是一些机构的相关程序烦琐复杂,而民间的艺术品鉴定机构五花八门,良莠不齐。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应当合理简化鉴定程序,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治理民间艺术品鉴定机构。针对艺术品鉴定,国内知名的企业雅昌文化集团建立并推出了雅昌艺术品鉴证备案服务,联合全国知名艺术家,对其作品原作进行鉴定,并运用科技手段对艺术品进行检测备案,为每一件艺术品创建“身份证明”。艺术品鉴证备案服务,可以为国内部分艺术品的鉴定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帮助,为国内艺术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总之,艺术品拍卖市场固然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它同样对于中国的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唯有加强立法,严格执法,参与者知法守法,多方维护艺术市场秩序,为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方能更好地解决国内当下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难题”,更好地繁荣我国的艺术品市场。

  参考文献:

  [1]郑瑶琦.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规范问题研究[J].书画世界,2017(12):93-94.

  [2]杨越.艺术品拍卖行的作用[J].书画世界,2004(4):101.[3]常亮.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可持续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2(6):109.

  [4]力简.浅析目前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存在的“三假”问题[J].艺术市场,2007(12):118-119.

  [5]赵林青.拍卖法中“不担保条款”的合理性法律分析[J].行政与法,2010(6):104-107.

  《试论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中的“难题”》来源:《美与时代(中)》,作者:厉锐

文章标题:试论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中的“难题”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meixue/4809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