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化窑观音瓷塑的艺术风格

所属栏目:美学论文 发布日期:2021-09-08 09:39 热度: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观音信仰历史悠久,尤其是明清时期,供奉观音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而建立在意识形态信仰的基础上,通过瓷塑将这种意识形态进行具象化,也是提升其社会影响力的根本。明清时期德化窑的观音瓷塑具有极强的审美价值,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提炼了艺术风格,也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相关艺术笔触。因此分析德化窑的具体发展背景,建立在观音瓷塑的艺术造型基础上落实特征分析,不仅是本文论述的重点,也是进一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落实陶瓷文化发扬的关键研究课题。

论德化窑观音瓷塑的艺术风格

  一、传统观音瓷塑的发展背景

  德化窑位于中国南方的福建省德化县,是我国着名的窑口之一,在中国的历史商贸领域是沿海地区瓷器产品流通的重要产地。德化陶瓷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在明清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德化白瓷以及白瓷雕塑佛像远近闻名,制作工艺细腻,雕刻极为精美,生动的造型不仅满足了古代劳动人民对于信仰的追求,也满足了瓷器本身的艺术审美需求。在德化窑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典故,也借鉴了魏晋以及隋唐时期石刻佛像文化的相关理念,同时,印度佛文化也对德化窑的观音瓷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观音又被称为观世音,是家喻户晓的菩萨,其象征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在我国的历史中具有较为悠久的传承基础。在明清时期供奉观音已经成为主流文化,而观音瓷塑是建立在思想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实现的具象化转型,观音瓷塑本身承载着较多的理念意识,因此需要通过细节的刻画和造型的改变来传承这种思想意识形态,这种传承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多样化特点,但是又具备统一性和标准性,他不会脱离观音本身的理念,同时也迎合不同时期受众的心理需求,因此,德化瓷塑观音在制作以及流通的过程中,其艺术特征灵活多样,具备极强的陶瓷文化传承,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价值。

  二、德化窑观音瓷塑的艺术风格解析

  我国的陶瓷文化以及佛教信仰文化本身具有极强的历史发展背景,观音文化不仅来源于中国的传统历史,也受到了多国文化交流的影响,当前我们所研究的关于文化体系具有极强的多样性特点,而德化瓷塑是建立在既有瓷器雕刻以及生产要求的基础上,融合观音文化以及其他国家的文化体系,在艺术特征方面存在着较强的多样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面部特征的艺术形态

  综合当前明清德化窑的观音瓷塑面部特征来讲,具有一定的印度文化以及希腊风格特色。这种特色对观音瓷塑的影响是积聚已久的,魏晋以及隋唐时期佛像的面部表情以及鼻子便融合了希腊文化风格,例如龙门石窟以及麦积山石窟的佛像刻画有着浓郁的印度特色,受此影响,明清时期德化窑工匠在进行观音瓷塑面部特征塑造的过程中,也呈现着低垂双目,额头与鼻梁齐平,敛神凝思,笑意若隐若现的状态。这种神态与印度的犍陀罗佛像面部刻画过程中的艺术特征不谋而合。例如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代德化白釉观音坐像,目光低垂,希腊式鼻子十分明显,嘴角后收,整体的面部表情,呈现着洞察一切的状态,但是又能够营造恬静优雅的内心世界,这符合观音本身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同时更能衬托出观音本身超凡绝尘的典雅气质。

  (二)身体形态艺术特征

  结合我国当前的观音坐像身体形态来讲,大部分以端正站立以及坐立为主,但是结合对观音文化进行研究之后可以发现,普门品中,将观音的化身提炼为33个,变化多端,涉及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和人设结构,其中以居士、妇女、仙女、比丘尼、优婆夷、童女等为主,体现出了极为多样的教育文化,而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唐宋时期佛教的日益兴盛,让佛像的艺术形态更趋于中国化和世俗化。

  通过对德化窑观音瓷塑的身体形态和基础造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大部分的艺术形态与普门艺术有着直接的关联,例如白衣观音、立云观音、鱼篮观音、执经观音等,诸多造型都来源于普门文化对观音形态的分析。但是又在普门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改编,例如清代的倚狮观音,造型虽然借鉴了普门品中的阿摩提观音,但是从以后的形态上来看,更加接近世俗,具备世俗美感,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神佛形象。又比如鱼篮观音,呈现了犹如平民女子提裙避水的世俗之态。这些关键词的状态更接近于中国明清时期的大众审美,同时也更与世俗文化相接壤,能够打造独具一格的观音体系。

  (三)艺术神韵的特征

  艺术神韵是建立在具象事物的内涵基础上,通过细节表现出来的艺术形态,它在不同人眼中有着不同的体系,但是结合我国的观音文化以及观音崇拜信仰来讲,人们脑海中的观音往往以普度众生的慈爱形象为主,那么在进行观音瓷塑设计和雕刻的过程中,更倾向于通过雕刻手法以及基础形态表现不同的艺术神韵,来增加观音形象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而这种艺术形态的展现,也依赖于不同时期人们的思想状态,例如在明清时期,文人墨客心中对于美女的形象是身姿修长,细目樱唇。这种人文形态也对观音瓷塑的艺术神韵造成的影响,在进行瓷塑制作的过程中,德化观音体现出了明清时代的审美标准,大部分的观音塑像身材修长,上身前倾,弯眉细目,小巧樱唇,整体的形态端庄温柔,文静中略带着妩媚的气质,例如渡海观音像,便呈现出了这种身体形态。

  三、结语

  综上所述,观音瓷塑的风格变换不仅结合了明清时代的实际历史发展情况,也结合了不同时期人文风情以及审美形态,发展至今观音瓷塑已经成为我国瓷文化体系中的重要成果,同时也代表了我国的神佛信仰,是一种具象化的艺术产品,极具研究价值和审美价值。这种艺术形态的魅力不仅体现在特征和细节角度,也体现在整体产品的融合角度,它涵盖了国内外对于观音形象的认知和理解,涵盖了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信仰观念,同时也是德化窑的典型代表。

  参考文献

  [1]黄佳敏探寻德化窑白瓷瓷塑中视觉审美要[]美术大观,2016,(6):84-85.

  [2]赖双安论德化窑白瓷瓷塑的文化参与性[J].艺海,2018,(3):119-121.

  [3]苏联旺论德化窑传统瓷塑技艺在现代陶瓷造型中的意义[J].才智,2016,(17):200,202.

  作者:刘忠坪

  论德化窑观音瓷塑的艺术风格相关推荐颜色釉在陶瓷戏曲人物绘画中的应用探究

文章标题:论德化窑观音瓷塑的艺术风格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meixue/46660.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