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分析探讨

所属栏目:美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2-06-28 09:50 热度:

  摘要:本文作者从绿色生态、规划形态、小区风格塑造、空间环境等方面,对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进行了多方位的阐述,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城市住宅小区;规划形态;中水系统;空间环境;园林绿化
  1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系统
  1.1能源系统
  能源系统包括新能源利用和节省能耗两方面。进入住宅小区的能源在一般情况下有:电、燃气、煤。对这些常规能源要进行分析优化,以便从系统上采取优化方案,避免多条动力管道入户。对于汉中来说,在保证电、天燃气供应的同时,应鼓励采取新能源和绿色能源,如太阳能和其它再生能源。
  1.2水环境系统
  对住宅小区的水系统,要考虑水质和水量两个问题。在室外系统中要设立将杂排水、雨水等处理后重复利用的中水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等。汉中是“西北小江南”,城区内江、河、沟(渠)纵横,小区景观用水系统要充分结合城市自然水系进行专门设计,形成有机统一的城市水系。小区的供水设施宜采用节水节能型,要强制淘汰耗水型室内用水器具,推广节水型器具。
  1.3气环境系统
  住宅小区的气环境系统包括室外和室内两个方面。室外空气质量要求达到二级标准,居室内达到自然通风,卫生间具备通风换气设施,厨房设有烟气集中排放系统,达到居室内的空气质量标准,保证居民的卫生和健康。
  1.4声环境系统
  住宅小区的声环境系统包括室内、室外和对小区以外噪音的阻隔措施。室外声环境系统设计应满足:日间噪声小于50dB、夜间小于40dB。建筑设计中要求用隔音降噪措施,使室内声环境满足,日间噪声小于35dB、夜间小于30dB。对于小区周边产生的噪音,如果影响了小区的声环境,则应采取降噪措施,如设防护带、隔离噪声源、住宅设中空玻璃等。
  1.5光环境系统
  住宅小区的光环境一般着重强调满足日照要求,室内要尽量采用自然光。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居住区内防止光污染,如强光广告、玻璃幕墙等。在室外公共场地采用节能灯具,提倡由新能源提供的绿色照明。
  1.6热环境系统
  住宅小区的热环境要满足居民的热舒适度要求、建筑节能要求以及环保要求等。对住宅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和保温隔热提出要求,以保证室内热环境舒适性要求。冬季供暖室内适宜温度:16℃~18℃;夏季空调室内适宜温度:26℃~28℃,住宅的供暖、空调应采用清洁能源,并因地制宜采用地热等新能源和绿色能源。
  1.7绿色建筑材料系统
  在建筑绿色生态住宅中,一定要提倡使用3R材料(即可重复利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一定要选用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有益人体健康的材料,宜采用取得国家环保标志的材料。
  2规划形态
  规划形态是小区规划设计创作的具体表现,必须以人为本,符合居民生活习惯、行为轨迹和管理制度的规律性、方便性和艺术性。多年来的小区规划设计与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以小区一组团两级结构模式,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制。由于组团规划均匀,管理合理与方便,很多小区规划形态常以小区道路将用地均衡划分,组成多个组团,几个组团围合成一个公共绿地,被称作“中心型”。然而,由于小区管理走向现代化与科学化,小区内社区活动、安全保卫、环境卫生、设施维修、绿化管理等业务已远非过去的管理机构所能承担。管理模式的转变也直接影响小区的规划结构,小区基本组成单元趋向于如何能更好地组织和丰富居民的邻里交往和生活活动内容。除了原有的组团形式以外,还出现了院落式、街坊式的邻里空间,它们尺度宜人,内静外动,使人感受到亲切祥和的氛围,因而将组团半公共空间引向了小型化、私密化。应适当扩大住宅间距,最少也要保证1.1~1.2H(H为建筑高度),争取1.3~1.5H,结合绿地布置,形成多种形态的居民交往、老人休闲和儿童游乐的小区单位。
  3小区风格的塑造
  3.1因地制宜的布局
  小区的建筑离不开土地,它与建筑基地地形、地貌、地物等密切相关,规划设计要充分注意保护环境,防止污染,防止见山就挖,逢水就堵填,逢树就砍,致使青山绿水不断遭到破坏的行为。应善于把握历史、地形、地貌和地物作为创作的依据,反映出小区的特色。汉中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进行旧城区改造时要特别慎重对待基地上的古树名木,不宜随便将其移栽,要将其保护并与规划的空间有机地组织,就能反映空间环境的文化历史底蕴。
  3.2传统文脉的延续
  小区是构成城市的细胞,应充分体现城市的建筑文化传统、居住环境文脉、城市景观环境等要素。充实小区的文化内涵,营造多种主题的小区,诸如绿色环保型、健身康乐型、山水园林型等,同时要求规划从整体到局部以至细节都贯穿同一个主题。如江南城市可采用低层建筑布置,粉墙黛瓦以及传统造园手法,体现出江南水乡的古朴、清新、淡雅的特色。
  3.3建筑形象的创作
  小区风格主要由大量性的住宅风格形成,而住宅风格是由其形象决定。建筑形象是反映建筑内容的建筑空间艺术形象和建筑外形构图。它首先反映建筑物的性格,反映小区的风格,它是建筑形式与内容两者密切联系的结果。其次是反映内部空间之间,内部与外部空间组合的情况,以及立面构图、细部处理、材料的色彩与质感,光影和装饰处理等;第三是反映不同技术条件、不同自然条件以及不同的民族特点等;第四是建筑物所在地区的气候、地形、道路及绿化等。
  3.4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小区规划设计中,一定要树立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它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遵循自然,回归自然,人、社会、自然和谐,生态综合平衡,生生不息的可持续发展。要敢于改革和创新,为居民创造舒适、美好、科学、卫生的生活环境,造福于后代。
  3.5小区风格是由社会生活形态发展变化的环境决定
  小区的步行、休憩、社交等公共活动空间,如景观步道、健康步道、商业休闲步行街等特色步行系统,将成为人们散步休闲的好去处;如老年人休息场所、儿童游乐场所、公共活动场所等,应便于邻里居民相互来往、交流,培养互爱、互助、互让、互勉的精神。
  4小区规划设计中的空间环境
  4.1协调中创造特色
  将人工环境融于自然,融于周边环境,融于地域文化,并在融溶的协调中,利用地理自然环境和地方人文环境的特殊性,创造小区的特色,使小区具有特殊的文化品位,给人以亲切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4.2整体中突出中心
  从空间的领域关系来看,由私有空间到共享空间,中间的过渡空间可有不同层次设置,有半私有空间或半公有空间,也有两者兼具者,各层次特有的功能、内容、尺度无声地规范着人们的行为,给予人们领域感和安全感。
  4.3连续中沟通交往
  连续的空间使人的活动连续,使社区具有一种扩大了的家庭形象,先进的物业管理增强了社区相对的独立性和社会维护能力,整个小区则可减少封闭的围合与分隔,以利于外部活动场地和空间的拓展与连续,使各类公共活动场地与设施的主动式交往空间和路径、回廊、过道等被动式交往空间连接一气,以使主动和被动交往行为交织起来,利于扩大居民的接触和交往。
  4.4配套完善的设施
  环境设计的内容包括喷泉、雕塑、游泳池、小品、体育运动场所、娱乐场所、休闲场所等。但由于多种因素,目前的小区环境艺术设计出现了误区:一是缺少人与环境交流的空间;二是人文意识缺少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过份崇拜欧化洋风,设计理念缺少人文和谐意识。
  4.5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
  满足有关日照、通风、朝向、防火、防灾等要求,保证居住环境基本卫生健康。对地区的风向、水文地质、地形等环境条件应作充分了解,对不利的环境因素要作防护隔离,对有利因素可作疏导利用。
  5小区规划设计中的园林绿化
  5.1环境是小区园林绿化建设的主旋律
  优美的园林绿化环境是住宅小区最基本的要素,对商品住宅的销售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许多开发商在住宅建筑尚未完工,甚至是刚开工时,就进行园林绿化的建设,为客户展示真实的环境景观,以达到促进销售之目的。
  5.2合理规划和利用空间,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区绿地率
  首先是利用自然条件和环境特点,结合小区规划布局,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系统。其次是绿化除和各种活动场地结合,还要与住宅建筑空间、公共建筑环境结合,合理搭配和运用园林建筑小品、水景、园林植物、园路和铺装等诸要素,在空间组织上达到一步一景,景随步移的效果,强调园林景观与生活、文化等的连接,充分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营造生态型居住环境和高尚的人文景观。再次是植物品种选择应考虑植物生态,适应地方气候土壤条件,反映地方特色;住宅庭院注意种植冬可透光、夏可遮阳、无毒无臭、防虫、耐阴、吸尘、防火的植物品种的配植。
  5.3景观设计师参与住宅小区的总体规划
  规划设计因素受到高度重视,成为住宅区销售的强有力支持。各房地产开发商都不惜重金,邀请国内外著名的景观设计公司参与小区的总体规划,而不是在布局、结构完成之后,再进行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景观规划的早期介人,可以保证小区开发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等资源,保证小区园林绿化与建筑和谐统一,使小区的园林绿化体现社区文化的氛围。
  5.4水景设计得到广泛应用
  水是流动的生命,是小区园林景观的灵气所在,容易成为视觉的中心。住宅小区应合理地利用飞瀑、绿池、流泉、水梯、叠水、喷泉、水池、水雾、水幕墙等形式,为静谧的家居生活带来清纯的水的活力。小区中设置浅水游泳池,不仅可以健身消闲,更使环境增色许多。
  5.5大城市中的小区应设置避难的广场绿地
  大城市高楼林立、道路密集,由于没有分布在居住小区的广场绿地,对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隐患很大。原因有两个:一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很短,人口密集,用地高度紧张,人均资源较少;二是在过去的小区建设中,比较忽略小区的绿化与环境问题,尤其是属于工业性质的城市,伴随着工业与污染的扩大,绿化却在减少,属于“先污染、后治理”模式。为有效应对自然灾害,避免或尽量减少灾害损失,小区应按相关规定设置避难的广场绿地。

文章标题:对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分析探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meixue/1243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