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论文:对拉卜楞寺藏式宗教建筑细部门廊的研究以及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所属栏目:伦理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2-01-04 09:51 热度:

  摘要: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测绘和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具体分析建筑整体形态与建筑细部的关系,总结出拉卜楞寺传统宗教建筑门廊的特点,继而得到门廊细部的构造方式,使读者对拉卜楞宗教建筑的门廊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最后,再结合其他地区用现代手段建造的此类建筑,为当前同类建筑的建造起参照作用,对此类建筑的文化保护也起到积极意义。
  关键词:拉卜楞寺;宗教建筑;门廊;应用
  1绪论
  1.1课题的提出
   从八十年代开始,中国的地域建筑创作形成了多元化局面,进入新时期以后,显得更加主动,不但逐渐看出地域体系,而且在保留原有成就的同时,开创了许多新的思路。当前的中国地域性建筑创作,既有通过采用现代结构和功能,将原有传统地方建筑细部简化、变形,同时遵循传统建筑的布局、形体、尺度、色彩等特点的作品;也有通过对建筑空间、环境处理,体量和塑造,地方材料的运用等方式,而不再追求传统造型和符号,从另外一个方面体现建筑地域特点的方法。
  2.2课题的研究价值
   藏区高原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发展、人文宗教、社会制度、生活生产方式等构成了藏式建筑的产生与发展。而藏传佛教寺院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藏式建筑类型之一,值得我们对其进行专门的研究和探索。藏传佛教寺院大多经过数百年的时间逐渐发展而成,是藏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重大的影响力。
   拉卜楞寺地区宗教建筑细部,作为藏族地区地域性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对它们进行分析和研究,融入不同设计领域,对开拓今后藏族地区建筑创作思路而言,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我们可以通过对传统藏族宗教建筑细部及装饰的扬弃,进行深入的建筑细部创作,结合建筑、室内、景观,整体上弘扬传统文化,让今后藏族地区城市发展成为一个既保持传统藏族城镇面貌,又能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行为。
  2藏式宗教建筑的门廊研究
  2.1门廊在建筑中的空间构成
   门廊在拉卜楞宗教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建筑的立面中(见图1),可以看出,门廊在建筑的正立面上占据着很大的体量,位于建筑的中轴线上,并且联系着大门和室外空间,起到了强化入口的作用。拉卜楞宗教建筑无论佛殿还是经堂,都有很大的体量,并且大部分都由沉重的石制材料构成,显得非常沉重,加上建筑高度很高,而且有些佛殿还有汉式的金顶,整个建筑看起来虽然敦厚但不很稳定,而门廊位于建筑的底层,又突出与建筑主体,平衡了建筑的庞大体量造成的视觉上的不稳定性。在建筑的侧立面上,门廊与大厅以及建筑主体形成层层抬高的立面形式,使建筑的侧立面过渡平缓自然,并使建筑融入当地的自然环境,形成层层叠叠的山峦。
  2.2门廊的形制特点
   门廊在拉卜楞宗教建筑中有着明显的特点,大部分重要的经堂和佛殿建筑中,都有门廊出现。门廊在建筑的功能中非常突出:
   1,在经堂中,首先,经堂是僧人学习辩论佛法的地方,伴随着讲经时间的开始,瞬时人流很大,而门廊位于建筑室外和室内的中间(见图2),这个灰空间舒缓了瞬时人流对建筑入口的冲击。其次,经堂中常举行一些法事祭奠活动,而经堂内部陈设比较多,是学习场所,干净整洁,不适宜举行较为凌乱的活动,所以常常在门廊中举行法事活动,这样既保证了室内环境的整洁,法事活动又有门廊的保护,不受外界风雨的影响。最后,门廊位于经堂大门前,四周墙壁常做精美的壁画,门廊柱身与柱头以及天花也装饰非常华丽,各种雕刻彩绘云集,是拉卜楞寺宗教建筑中装饰运用最多的建筑部分之一,门廊与大门相互呼应,烘托出浓郁的宗教气氛。
   2,在佛殿中,佛殿通常比经堂小,是供僧人和信徒朝拜供奉神明的地方,瞬时人流较小,人流密度较为平均,因此首先在功能上,佛殿的门廊也不需要经堂的门廊那么大,形制要稍小一些。其次,佛殿内部陈设较为简单,通常为一尊佛像和数个佛塔,空间较为宽裕,因此佛殿的法事活动通常都在室内完成,很少在室外的门廊中举行。最后是可以供普通信徒朝拜的地方,所以门廊中一般都铺设有木质地板,以供信徒们在此对神明行五体投地的大礼。
  2.3门廊的细部构造做法
   拉卜楞宗教建筑的门廊分为经堂门廊以及佛殿门廊两种形式,下面将分开论述。
   1,经堂门廊。此类门廊在拉卜楞寺多见于比较重要的经堂建筑中,在佛殿中几乎没有。门廊一般为三开间,两进深,中间的开间稍大,通常为4000mm左右,两侧的开间较小,通常为3600mm左右。门廊地坪到梁低净高度一般在3900mm左右(见图3)。进深方向,靠外侧进深3600mm左右,称为外门廊,内侧柱中线到墙边2600mm左右,称为内门廊。
   门廊内的柱都有石制柱础,柱为多边形,无收分。多变形柱做法是在木材上直
  接雕出各个面上的凸凹关系(见图4),柱身宽度260mm左右,整体漆红色,上面有各式彩绘以及雕刻,内容多样繁杂。
   柱身上部做斗,上大下小,呈倒梯形,斗与柱身粗细相仿,高度大约250mm左右,斗整体漆红色,上部有彩绘,内容多为祥云等图案。
   斗上做托木或小拙木(藏语称为“玉同”),边缘成波浪形,上大下小。托木上部做类似与托木,但比托木尺度稍大的构件,称为弓木或大拙木(藏语称为“玉让”),弓木边缘同样做波浪形,并向两侧舒展开来。通常托木和弓木都结合在一起,宽度与柱身相仿,高度各为300mm左右,统一刷红色油漆,上面绘有祥云等图案,另有猛兽的雕刻附于其上。
   弓木上做一道木梁(藏语称为“蓝杂”),木梁底部和顶部向外突出少许,中部向内凹进少许,断面呈“工”字形,木梁宽度340mm,高度520mm,木梁整体漆红色,上有彩绘及雕刻,内容多为莲花以及藏传佛教经文。
   梁上做一道木板,厚度约60mm,上有圆形金色图案突出,称为钱枋(藏语称为“洞创”),钱枋整体漆红色。
   钱枋上部做木板,170mm厚度,边缘做四分之一弧形,称为莲花座(藏语称为“班玛”),莲花座整体漆红色,上面有彩绘的莲花装图案。
   莲花座上做一层厚度约170mm的木板,木板上镶嵌倒三角状小木块,一共五层,由下向上依次增加,分别是1个,3个,5个,7个,9个,此层整体称为蜂窝枋(藏语称为“确子合”),蜂窝枋通常被交替漆为蓝,红,绿三色。
   在蜂窝枋上部,做两层短椽(藏语称为“扎朵”),上层比下层略长,上下每层短椽之间都做一道木板相隔,短椽围绕外门廊一圈,整体漆红色,端头处有各式彩绘,内容通常是金刚杵和藏式坛城。内门廊则无上述装饰层面。
   在两层短椽的上部,沿进深方向,用长方木做檩,方木断面为正方形,边长240mm左右,整体刷防水漆,搭接在各个承重柱和承重墙上。檩略突出与下层短椽。
   在内门廊和外门廊的天花板下,一般都铺制一层香布,上面有绣花图案,颜色通常为蓝、红、绿混搭。香布作用是保护上部方木,避免方木受潮腐朽,以及增强门廊的装饰效果(见图5)。
   门廊四周墙壁有各式彩绘,内容丰富多样,大多为藏传佛教神明。
   2,佛殿门廊。此类门廊多见于拉卜楞寺宗教建筑的佛殿中,因为佛殿门廊较小,所以此类门廊一般只有一开间,一进深。与经堂门廊相比,此类门廊中的柱子样式有所不同,柱子有收分,上小下大,并且装饰层较少,较为朴素。其他部分与经堂门廊形式及构造相同,再不做分析。
  3藏式宗教建筑门廊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拉卜楞寺地区宗教建筑细部艺术,在建筑设计领域中应用的最直接体现,就是通过将它们与建筑装饰结合,在建筑外部表现藏族传统建筑特征;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设计构思,或是局部应用在建筑创作中,或是整体应用在建筑创作上。
  3.1结合建筑装饰设计体现民族感
   在全国范围内的藏族地区这一具有独特地域传统、民族文化环境下进行建筑创作,从较早的拉萨贡嘎机场到近期的西藏博物馆、九寨沟游客接待中心等,已出现许多有一定影响的,具有浓郁藏族风情的地域建筑作品。在这些建筑上,或多或少,都能看到拉卜楞寺宗教建筑细部的一些特征。这主要是因为此类宗教建筑在这里的向心性,使这里的宗教建筑及细部早已成为了人们心目中藏族传统民族建筑特征的代表。
   这些建筑实例,并不是都集中在甘南地区;它们所借鉴的藏族传统建筑文化,也包括了从藏族民居到碉楼等的多种形式。在这些结合传统藏式建筑文化进行建筑创作的实例中,建筑们为找寻创作灵感和表现文脉,设计出反映藏族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纷纷借鉴和吸收传统藏族传统建筑做法。他们对藏族传统建筑文化的借鉴,着眼点根据设计所处的背景,各不相同:有的注重形式、有的注重空间、布局、有的注重对传统建筑技术和地方材料的运用。
   这些因素具体表现在建筑设计手法上,主要有两个不同的方向:一种是不再局限于通过对传统造型或形式等具体的民族建筑语言的再现,而是以现代建筑技术、语言等,通过对建筑空间和环境的处理、形体的塑造,结合地方建筑材料、特征等表达建筑的地域民族特征,挖掘传统民族建筑的精神内涵;另一种是采用现代建筑的结构、材料、布局方式等,结合地方民族传统建筑语言的重要特征如形式、符号、色彩等,通过现代手法,加以改造和变形,直接在建筑中塑造和表现鲜明的民族传统建筑特征。
   在这两种创作方式中,为了在建筑本身外部形象上表达民族倾向,或多或少都要具体运用传统宗教建筑细部及装饰色彩,具体的方式,就是在建筑细部创作上体现。在第一种方式中,虽然对传统建筑装饰特征的提炼不是重点,同样需要在建筑细部处理上结合传统藏族建筑色彩;在第二方式中,传统宗教建筑装饰与色彩本身已然成为建筑细部创作的来源,体现建筑民族倾向。
  3.2建筑细部创作中的局部应用
   传统藏族宗教建筑细部处理的重点部分,主要是屋顶、门廊、门窗、墙身、檐口、柱子的形式等,这些部位的处理都十分具有民族特点,它们所表达的藏族风情可以说让人一眼就能感受。这些传统的细部创作手法,经过建筑师们的提取和转化,与现代建筑外部形式相结合,在今天成为表达建筑民族形象的一种重要手法。
   拉卜楞寺传统宗教建筑细部在建筑设计中的局部应用,主要是指建筑师通过对这些传统民族建筑特征中某些重要的或最明显的部分,在建筑上通过简化、再现、变形等方式,结合建筑细部,表现在建筑外部形态上。以此来表达建筑的民族感。这种方式,主要是和上述两种民族建筑设计思路中的第一种结合得较为紧密。
   在这种思路中,建筑师以现代的建筑造型,通过对建筑空间和环境的处理,形体的塑造,表达建筑的地域民族特征。在这里,挖掘传统民族建筑的精神内涵是其主要原则,但是出于对建筑外部民族特征表现的需要,都或多或少的借助了传统建筑细部中的一些片段或重要部位的装饰特征。当然,在运用这些语言或特征的时候,基本上都会将其以各种方式抽象或简化,使其与现代建筑语言和表现手法互相融合。但有时候也会以很直接的方式,将其作为建筑的一种符号,直接表达建筑师的设计意图。
   例如位于西藏拉萨的拉萨火车站,作为拉萨大型公共交通建筑,方案本身并不是用具象的方式去表现藏族建筑的传统形象(见图6)。创作者试图在设计中,通过对符号特征、藏族建筑的精神内涵方面深入的探求,找到一种能够体现藏族建筑文化的现代建筑语言。例如在的建筑外立面入口细部,通过对传统宗教建筑入口门廊装饰手法运用,表现西藏传统民族建筑的特征。传统的藏式门檐出挑的飞椽子作为宗教建筑中的常用装饰手法,在这里通过局部符号的再现,成功的与现代建筑的入口相结合。在这一方案中,建筑师将传统藏族宗教建筑细部体系整体的简化和抽象,就很明显的提示出了建筑所处的地方及民族特征。
  3.3建筑细部创作中的整体应用
   整体风格的系统运用,主要是指在建筑的外部形态表达上为了达到对民族形象的进一步追求,将原来的传统藏族宗教建筑细部手法系统地考虑,有机的组合,并加以简化和抽象,或者是直接表现。但是这种方式与局部运用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是仅仅将其中的某些部位或片段,通过符号的方式抽取并运用在新建筑的某些部位上,而是整体的将它们综合表现,或是化繁为简,或是以其他的方式再现。
   整体应用传统装饰及色彩特征,与前文所述的民族建筑创作思路中的第二种联系较为紧密。采用现代建筑的结构、材料、布局方式等,结合地方民族传统建筑语言的重要特征如形式、符号、色彩等,结合建筑细部创作,加以改造和变形,使建筑反映出鲜明的民族特征,一直以来,都是许多文化建筑对地域性以及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方式。于一九九九年十月落成的拉萨西藏博物馆,在建筑造型上通过直接运用藏族传统宗教建筑及装饰形式,很好体现了西藏民族以及地域特色(见图7)。
   西藏博物馆作为在西藏拉萨落成的大型公共文化建筑,方案在整体形象的塑造上,通过建筑整体立面造型,以及体量上的进退,结合参考传统宗教建筑细部处理方法,屋顶为平顶和镏金铜瓦藏式“金顶”的结合;通过外铺金色的琉璃瓦,在色彩上与原来的“金顶”呼应;屋面檐口用藏式墙身,绕墙头以棕色饰带围绕;采用喷涂的处理手法在追求色彩及质感上的效果;墙身的细节也与传统装饰手法相似。拉卜楞寺宗教建筑上喜用布幔遮阳,以保护建筑上的油漆彩画,在这里建筑师以图案的形式画在入口上方墙面上,图案本身则采用宗教建筑装饰中最常见的吉祥纹,大大加强了入口装饰效果。其他如斗拱、梁、柱、枋和门、窗等形式也都大量借鉴传统藏族传统建筑的手法和形象。墙面外贴浅色花岗石,并且在石材颜色选择上借鉴了藏式色彩。西藏博物馆寓创造于借鉴,将藏式传统宗教建筑装饰手法如门、窗、屋顶、墙身以及外部墙面色彩、材质等变形和简化,在建筑外观上系统的组织和塑造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细部,加深了建筑本身的民族地域感,并且避免了西藏旧建筑中常有的宗教气息。
  4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全球化的风潮下,建筑的地域主义以及民族特点已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地域主义,著眼于特定的地点与文化,关心社会生活中,与人们关系密切并熟悉的事物,而地方历史、地理、人文景观、传统宗教、文化社会风俗等让人身历其境的真实情况都可能成为地域主义的创作来源。
   通过对拉卜楞寺宗教建筑细部的门廊论述,对这种宗教背景很深的艺术形式有了一定的了解,藏族同胞的宗教热情,使这种艺术的发展能够在今天也持续下去,与很多其它的民族工艺相比,藏族建筑装饰艺术的现实意义更为强烈。在甘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藏区,许多藏族传统的建筑以及装饰技巧、工艺、做法等都得到了流传。
   希望通过藏传佛教寺院拉卜楞寺这样一个点来进行的分析研究,能够进一步总结探索新时期甘南地区地域建筑创作的原则,以此作为基础力求能对其在文化传承,地域性建筑建造及保护以及现代建设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文章标题:伦理学论文:对拉卜楞寺藏式宗教建筑细部门廊的研究以及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lunli/11010.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