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园林的文化效应

所属栏目:广告论文 发布日期:2011-02-16 09:02 热度:

  城市园林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从表面层次上,就象城市的衣服,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体现着一个城市的品位。单从建设角度,它仅是一种设施,一个场所,一种人为营造的生活空间。无论建设的多么奢侈、豪华,也只能给人造成瞬间的视觉冲击和短暂的感叹、折服,留给人们的只能是表面的、浅层次的记忆,无法引起内心的共鸣和深层次的体会。一旦将文化内涵注入城市园林,就象给城市园林注入了生命,赋予了灵魂,创造了思想,使人们随着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脉络去遐想,去探究,去回味,去感受,留给人们的将是一种无穷的魅力和深深的震撼,是那种无法泯灭的记忆。一个城市的园林风格,实际上是其当地的哲学思想在园林艺术上的反映,是在其当地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和自然条件的背景下形成的。可以说,一个城市的文化,就是城市园林的主题元素,是这个城市园林的精华所在。
  一、 城市园林的文化主题定位。
  菏泽因其经济、历史等因素,城市园林起步较晚,在绿化规模和档次上无法与先进城市相媲美,只有抓住当地历史文化积淀丰厚的优势,走特色园林建设的路子,用历史文化的魅力提升园林的档次,让人们在优美的环境中去感受、体会历史文化的精髓,在多彩的文化氛围中感受艺术的震撼,由此形成菏泽鲜明的文化个性,更好地展现菏泽园林独有的风采,达到理想的园林效果。
  菏泽新一轮城市绿化总体规划,把以“花城水邑”为依托的平原森林城市作为城市绿化特色。这一定位很好的概括了菏泽城市的历史风貌和自然资源特征,体现了城市历史文化特色。
  地处黄河冲积平原的菏泽,是我国古代经济、政治、文化发达最早的地区之一。大平原的肥田沃土养育了这里勤劳勇敢的人民,也孕育了这里古老灿烂的文化艺术。丰厚的文化积淀,造就灿烂的菏泽文化、艺术。菏泽市素有“牡丹之乡”、“戏曲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的美称,由其而衍生出的文化成为菏泽文化内涵的主体。“花城”由来于菏泽牡丹种植历史悠久,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牡丹生产、培育、观赏、科研基地,是中国的牡丹之乡;“水邑”反映了黄泛区的自然地貌特征,菏泽地处黄泛区,是古代的沼泽地,地势低平,湿地湖塘等水体发达是基本的景观特征之一;“平原森林城市”则反映了具有黄泛区特色的文化景观,大面积的植树造林,是黄泛区土地改良的重要经验,是具有深厚民众基础的地方传统,塑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农业景观。
  二、城市园林的文化主题建设
  城市文化与园林的结合,是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通过把城市园林作为载体,使城市文化得到更为广泛的宣传,把一些抽象的文化成分,通过雕塑、小品、设施,进行具体化、现实化,让人们能够耳闻目睹,与生活密切接触,加深人们对城市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从而产生对城市品牌的放大效应。
  1、 发挥牡丹品牌优势,突出城市园林的牡丹文化中心主题。
  菏泽是中国的牡丹之乡,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基地、科研基地和观赏基地,有着“菏泽牡丹甲天下”的美誉。勤劳智慧的菏泽人民,在长期的牡丹栽植、培育中,孕育形成了包括药物学、植物学、园艺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戏剧曲艺、民俗学等多科在内的牡丹文化,如牡丹保健系列产品、牡丹酒和以“牡丹”、“国花”、“天香”等为主题命名的店牌及各类产品的商标比比皆是,各种关于牡丹的美丽传说广泛流传,人们画牡丹,说牡丹,唱牡丹,牡丹已经融入了菏泽的每一个寻常百姓家。
  突出牡丹文化主题,要把住牡丹文化的脉络,让牡丹文化通过城市园林这个载体,实现人工与自然的巧妙结合,使牡丹文化的各项内容,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把观赏者引入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城市公园、广场绿地是传播牡丹文化的理想场所,在做好人工造景突出文化主题的同时,将牡丹传说、工艺产品、医药功效、民俗文艺等以雕塑、小品、图片、文字等形式遍布其中,不失时机地点破机锋,再以沿路的牡丹鲜花作引导,让人们在花香中接受着牡丹文化的洗礼,仿佛置身于牡丹仙境,引起人们对景观更强烈的共鸣。要做好曹州牡丹园、曹州百花园和古今园三处牡丹主要景区的整合,加大保护开发力度,按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快配套景点建设,丰富游览内容。并做好引花进城工作,进一步增加城区绿地牡丹数量,突出花城的意境。近年来,菏泽在中华路、西安路及城区主要道路绿地大力开展了牡丹、月季栽植工作,收到显著成效,每到谷雨时节,城区绿地到处鲜花拥簇,花香绕人,美不胜收。设置雕塑小品是突出绿地文化主题的有效措施之一,可更为直观地实现绿地文化主题的凝聚。比如在周花园绿地设置的天女散花雕塑,宛如九天仙女在牡丹丛中飘然而至,一夜间把鲜花和美丽撒满人间,把牡丹文化传说的优美意境表现的淋漓尽致。
  2、完善城市绿化体系,优化城市园林的文化主题区域分布。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科学设置城市园林的文化主题区域分布。利用菏泽古城遗址,以旧城墙、护城大堤这一城市独有格局和赵王河、洙水河,形成“内方外圆”两个绿化环和“十”字型的绿化主框架,把公园绿地有效地组织起来,合理设置其他文化主题区域,将“戏曲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等文化主题充分展现。菏泽戏剧活动历史悠久,剧种繁多,异彩纷呈,享有“戏曲之乡”的美名,其中枣梆系全国仅有的,有“天下第一团”之称;菏泽人民历来崇文尚武,人才辈出,群众武术活动遍布城乡,有着良好的民间基础;菏泽历史上书画名人众多,为书画艺术留下了宝贵历史遗产。在各个文化主题区域内,结合建设博物馆、文化专题活动广场、主题雕塑小品、仿古园林建筑等载体,推动主题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在两环内设步行道,分不同地段设置名人雕塑、寓言雕塑、文化主题雕塑小品等。并做好位于西大堤处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黄巢点将台”、位于城墙西西北角的城隍庙、位于东城墙的钟楼等古迹遗址的恢复建设,使菏泽历史文化古迹得到有效保护。
  菏泽人文资源丰富。相传尧、舜、禹三位著名的氏族部落首领主要活动在这一地区。灿烂的古代文化哺育了一大批卓越的历史名人,医圣伊尹、军事家孙膑、思想家庄子、农学家汜胜之、经济学家刘晏、文学家温子升、晁补之、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宋江等大批圣贤,都出生在这片土地上,“商界鼻祖”范蠡经商、刘邦登基称帝、曹操成就霸业、黄巢起义、宋江聚义等也都发生在菏泽。在古城墙遗址上建设的环城公园,将12座桥分别用12位菏泽历史名人命名——尧王桥、舜王桥、禹王桥、汤王桥、伊尹桥、范蠡桥、孙膑桥、胜之桥、临济桥、刘晏桥、思源桥、登宇桥,既昭示了公园人文品位,又彰显了菏泽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曹州碑廊、城垣叠翠、古河印月、七孔映荷等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点,让人们留恋忘返,进一步突出了公园的文化意境,2006年12月,环城公园被国家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菏泽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民间故事、民歌、民谣、民谚、民舞繁多,民乐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品种丰富,尤以唢呐、古筝影响最大,有着浓厚的群众基础。这些民间文化瑰宝,都可以与园林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作为局部的文化主题,把菏泽民间艺术传播颂扬,发扬光大。
  3、加强文化主题内容管理,弘扬城市历史文化。
  城市园林文化主题的建设,能够较好地把城市文化向人们推广和宣传,更重要的是要围绕文化主题组织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为这些文化活动提供发展、交流的平台,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对城市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比如在蒋震植物园群众曾自发组织了“英语角”,每周日在此用英语对话,提高英语交流能力。在儿童公园每年开展的“少儿文化周”,组织少年儿童参与书画比赛、歌咏比赛、有奖猜谜、科普宣传等活动,实现了对少年儿童的精神文化教育,被授予“山东省十佳儿童文化广场”荣誉称号。在环城公园曹州书画院南侧绿地,群众自发组织开展了“文艺专场”,进行戏曲表演,吸引了大批群众驻足观赏。在其它一些“戏曲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等为主题的园林广场、绿地、公园,也要积极组织开展戏曲表演、乐器演奏、文艺演出、武术演练等文化交流、表演活动,使城市文化在交流中繁荣、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城市文化的放大、传播。
  三、城市园林文化主题建设中注意的几点问题
  城市园林文化的塑造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尽可能利用公园、绿地、雕塑、桥梁等,当作传承城市文化特色的载体,充分展现城市的文化特色,使城市文化易于在广大市民中广泛传播,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教化作用,进而更好地推动城市特色的营造,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和谐发展。在建设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园林文化的基本线索是如何使自然人化和使人自然化,要首先通过由人创造的景观来表现其文化特征,切忌简单地往园林上贴上文化标签附会历史掌故。要通过高水平的造景手法,实现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把园林景观向更高层次的“人化”过程生动地展现出来。
  2、菏泽名人、古迹较多,要注重与城市整体风格的协调,努力寻找城市文化与现代城市空间的协调构图元素,使之能够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3、由于菏泽的城市文化内容丰富,要做好中心文化主题与其它文化主题的区别。在重点突出牡丹文化主题的同时,将其它文化作为副主题,成为中心主题文化的副题和衬托,切勿喧宾夺主,过多地宣扬副主题,只能导致主题文化的淹没。
  4、当园林的主题确立后,所有的构思都要为主题服务。要避免单一就绿化而绿化,更不能让种植设计与构图主题分离,要根据城市的文化特征努力培育菏泽园林独有的风格。
  5、要处理好现代园林与城市文化的关系,现代园林是表现载体,城市文化是精神内涵。强调城市文化,并不是唯古是从,要选择好两者的结合点,做好研究开发,创造性地通过城市园林,表现出其文化特征。
  
  
  

文章标题:论城市园林的文化效应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guanggao/714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