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要素替代弹性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所属栏目:作物生产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21-03-28 10:03 热度:

   摘要:指出了要素替代弹性是衡量生产中要素使用情况的核心指标之一,所以农业生产要素替代弹性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经济指标,它的变化趋势从微观和宏观方面都会对农业生产与农业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采用文献法对农业生产要素替代弹性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进行了研究,依据已有文献研究的主要内容将文献分为3种类别进行研究。通过对3种类别文献的对比研究展望了农业生产要素替代弹性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困境,提出了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方向。

农业生产要素替代弹性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关键词:农业生产;要素替代弹性;农业经济;收入份额

  1引言

  在Hicks首次提出了要素替代弹性的概念后,要素替代弹性迅速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成为了经济研究中的一个核心指标。要素替代弹性作为经济研究的核心指标在微观与宏观层面都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在微观层面,要素替代弹性可以测度要素的相对投入对要素相对价格变化的反映程度,反映越大要素替代弹性越大。生产决策者充分掌握了要素替代弹性的信息后,对于要素的供给、价格变动及政府在要素市场上的干预行为等均可以在生产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调整要素的投入组合,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在宏观层面上要素替代弹性与要素收入分配是紧密联系的。Hicks首次分析了要素替代弹性在要素收入份额变动中的作用。Grand-velle认为要素替代弹性不但影响要素的收入份额,还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指出二者之间存在正相相关关系。因此,要素替代弹性可以影响资源的配置效率、要素的收入份额、经济增长。这3个方面都是经济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和关键问题。要素替代弹性对这3个方面影响的研究文献较多,然而,对要素替代弹性本身变化趋势的研究较少。要素替代弹性影响着3个经济方面的重要问题,对要素替代弹性本身的研究不仅能为其它研究提供参数支持,也能为决策者在资源配置时提供相对充分的信息,还能从要素替代弹性的差别与变化趋势中分析经济增长的变化趋势。

  2农业生产要素替代弹性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随着“三农”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对于农业生产要素的替代弹性的研究也日益增多。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本文将农业生产要素替代弹性的研究文献按研究的内容分为三类:第1类是劳动力与农业生产其它要素的替代弹性;第2类是农业多种生产要素的交互替代弹性。第3类是考虑区域异质性的情况下研究农业生产要素的替代弹性及影响替代弹性的因素分析。2.1劳动力与其它农业生产要素的替代弹性研究此类研究着重考虑的是农业劳动力与农业生产其它要素的替代弹性。Hicks研究了资本对于劳动力的替代弹性,研究的对象也涉及到农业生产。Bingwager通过建立超越对数成本模型测算了美国农业生产1912~1968年要素价格变动后劳动力对其它要素替代弹性的大小及变化,证实了农业经济学中的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价格变动会导致农业生产中采用相对廉价的要素替代其它要素)。Takeshima以尼日利亚南部地区农业进行实证验证通过分析农业机械与劳动力的替代弹性来研究二者的替代关系变化。黄玛兰等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分析了中国农业劳动力与农业机械之间的替代关系,指出农业机械与劳动力的替代弹性在1978~2015年呈现出4个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并与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阶段性特征相一致。陈芙蓉等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对玉米生产中机械对劳动力的替代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研究得出玉米生产中机械已经有效地替代了劳动力,机械对劳动力的替代弹性为1.17,并在2008年以后呈现出平稳趋势。宋海风等采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对小麦生产中机械对劳动力,劳动力对化肥的替代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全国小麦生产中机械对劳动力的替代弹性为正呈现下降趋势;劳动力对化肥的替代弹性为正也呈现下降趋势。张静宇等采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的影子替代弹性(SES)测算水稻生产中的要素替代关系。通过对2015~2017年江苏省水稻种植户追踪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在2015~2017年间样本区内水稻生产的全部过程及其中各个过程环节中农业机械对劳动力的替代弹性均为正,存在替代关系。2.2农业多种生产要素的交互替代弹性研究。Nghiep分析了日本农业生产中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弹性变化趋势。刘英基利用中国2001~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详细分析了粮食生产中的各生产要素间的替代弹性。结果表明劳动用工量与化肥、农药、农用柴油使用量、农业机械设备等生产要素之间替代弹性为正,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农业机械设备与农药施用量、农用柴油使用量的替代弹性为负值,存在显著的互补关系,与化肥施用量的替代弹性为正值但数值较小,存在微弱的替代关系。黄建强等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对全国粮食生产1988~2015年间的样本数据时行实证分析得出农业机械对劳动的替代弹性平均为平均0.6815,农业机械对用种量平均为-0.2563,用种量对劳动力平均为0.143。并由此断定农业机械与劳动力之间是替代关系,与用种量为互补关系,用种量和劳动力为替代关系。王晶晶等采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测算了我国2000~2016年间玉米生产中要素间的替代弹性。结果显示在2000~2006年间机械与劳动力间是互补关系之后为互替代关系;在2000~2005年期间,机械投入对土地投入的替代弹性较为稳定,在0.6~0.7之间波动。2006~2016年期间两者的替代弹性值在0.85以上,这种变化主要与农业土地政策中的土地流转有关;劳动力与化肥和种子的替代弹性为负一直保持互补关系;土地与化肥和种子的替代弹性为正,是较为稳定的替代关系。2.3考虑区域异质性的农业生产要素替代弹性研究这类研究与前两类不同,主要是考虑区域异质性的情况下研究农业生产要素的替代弹性及影响替代弹性的因素。Fischer,Done等均研究了存在地区异质性时农业生产要素的替代弹性的测算与变化趋势。宋海风等对小麦生产的研究中也关注了替代弹性的地区差异性,并指出替代弹性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替代弹性大于1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方平原地区,而四川和云南地区的替代效应受制于地形条件,替代弹性小于1。张静宇等在研究农业机械对劳动力的替代中分析了替代弹性的在水稻生产的不同过程中的替代弹性存在差异。张静宇,周宏认为在耕地环节的平均替代弹性最大为0.384,其次是收割为0.358,而插秧环节替代弹性最小为0.315。说明水稻各生产环节劳动力与机械的替代弹性存在明显差异,相比耕地和收割环节,插秧环节的机械对劳动力的替代程度较低,对水稻全程机械化实现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类研究文献相对较少,也表明在考虑区域异质性情况下对替代弹性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

  3研究文献的综合述评

  第1类文献主要研究劳动力与其它农业生产要素的替代弹性,多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或成本函数进行测算。通过对劳动力要素与其它农业生产要素间的替代弹性的研究,可以判断它们之间是替代还是互补关系以及关系的强弱。这类研究较少考虑到其它要素之间的替代关系,比如机械与化肥之间,土地流转日益发展下的土地与其它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弹性问题。第2类研究考虑到了农业生产中多要素间的替代弹性,在一个模型中同时测算多种要素间的替代弹性可以较为详细地掌握各要素间的替代或者互补关系,从而在农业生产决策时可以综合考虑要素的投入组合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然而,研究较少关注研究对象的异质性特点。农业生产受地域影响是很大的,在利用全国或省际数据时如果不充分考虑地区的差异性,所得结果为替代弹性的平均水平,此类研究为农业发展提供的数据支持仍不够精准。第3类研究将地区间的差异性考虑进来分析替代弹性差异的影响因素,这可以为农业发展政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和建议,避免政策上的“一刀切”。然而,第3类研究文献大都只考虑单一的异质性,如只考虑土地类型、或者土地坡度、所在省区为东部、西部等这样单一的指标来衡量异质性。这反映了现有的研究多从宏观层面的数据进行测算,必然会导致对地区异质性的考虑不足。若能从市、县一级的数据进行测算,可以进一步将地区异质性的问题体现出来,这将为县、市的农业生产发展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

  《农业生产要素替代弹性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来源:《绿色科技》,作者:邱兰 任秀峰

文章标题:农业生产要素替代弹性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zuowushengchan/4533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