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粮食产能提升思路

所属栏目:作物生产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20-07-29 09:24 热度:

 

  黑龙江垦区作为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被誉为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随着黑龙江垦区集团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做如下思考。

地方粮食产能提升思路

  1垦区现代化大农业面临的新形势

  1.1农业生产在垦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动摇

  随着垦区改革的不断深入,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农垦总局)党委明确提出,要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稳定粮食产量为前提,以提升粮食产能为根本。要求各单位不断分析农业生产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牢牢确立和坚持大局意识和长远观念,始终把农业生产放在首位,巩固垦区在国家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地位。

  1.2垦区现代农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

  农业系统是个复杂系统,已经很难再依靠“点”上的技术突破实现整体提升,从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看,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撑力,将成为未来农业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核心技术,将带来农业系统全方位、全周期的变革。拜耳、阿里、京东、碧桂园等纷纷发力跨界进入农业领域,致力于形成可复制的产业模式,这些新技术、新思维、新模式将推动垦区农业裂变式发展。

  1.3垦区现代农业发展也面临严峻挑战

  受成本“地板”价、市场“天花板”价和国外进口价三重挤压,“资源红线”与“环境黄线”双重制约,农业国际竞争力不强。与美国相比,土地成本、投入品费用和资金成本等农业生产成本明显要高,而主要作物单产水平低,仅以玉米为例,2019年美国玉米产量竞赛(ncyc)创下38640kg/hm2高产纪录,垦区与其相差约19500kg/hm2。

  1.4垦区农业生产还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

  近几年来阶段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旱情、涝情危害不断加重;农作物迁飞性害虫侵入危险加大。这些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发展的因素,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2垦区粮食产能提升的几点思路

  2.1科学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

  以提升粮食等农产品供给能力、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加快形成粮经饲统筹、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格局。依托三江平原灌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项目,改善灌溉方式,逐步扩大水稻地表水灌溉面积;按照东部管理局灌区工程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展以及西部管理局水土资源条件,加强节水灌溉设施建设和节水技术推广,稳定优质绿色水稻种植面积,实现主产区水稻单产提高、品质改善和生态发展。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153.33万hm2以上,确保产能达到150亿kg。玉米和大豆生产面积保障能力分别稳定在66.67万hm2和53.33万hm2,产能分别达到70亿kg和15亿kg。围绕龙头企业拉动,在中西部局场高标准建设马铃薯种植基地2.00万hm2,产能达到2亿kg(折粮)。适当调减第五、第四积温带等高纬度冷凉地区玉米面积,适度扩大西部局场优质大豆种植面积;积极发展饲用玉米、青贮玉米和苜蓿等优质饲料饲草面积;以特色瓜果类、鲜食玉米、加工类菌蔬、酿酒高粱、有机杂粮等为重点,扩大高效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种植面积。

  2.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植保、土肥、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加强黑土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完善田间配套工程,巩固和提升绿色综合产能,全面提高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政策支撑水平。一是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三江平原灌区工程骨干和田间配套工程等农业基础建设,加快实施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不断夯实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基础。二是加强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多元融资,集中投放,重点向积极性高、自筹配套能力强和粮食增产潜力大的农场倾斜,提高建设项目的规模效益。继续推行田、水、林、路综合治理,完善晒场、烘干、机具库棚、土壤改良等配套设施建设。三是加强农机化建设。扎实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深松作业补贴政策,试验示范绿色高效新机具、新技术,推广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离田、精量播种、精准施肥施药等绿色高效机械装备,促进农机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启动无人农机作业示范区建设,提升农业机械保障能力。

  2.3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战略,提升粮食生产的技术保障能力。一是围绕加快现代大农业高质量发展,立足农业绿色增产、节本降耗、提质增效、防灾减灾等发展方向,遴选出一些成熟适用的共性技术和引领性技术模式进行复制推广。二是围绕大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四新”示范,推进良种、良法、良壤、良制、良机“五良”配套,以“两园三区”建设为平台载体,加快现代农业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推动垦区科技成果转化与生产力水平提升。三是在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上,发挥垦区现代化大农业优势,与科研院所开展深层次合作,推动建设几个院士工作站,搭建“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平台,为垦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支持和人才保障。四是以集团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为主体,联合集团产业部门、科研院校、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新型职业农工等多方参与,构建科技创新与推广联合体(“1+N”);形成集团总公司、分公司、农牧场与龙头企业、科研院所“三位一体”的研发推广机制;建立科技研发、集成转化、推广培训、应用反馈、再研发创新完善的“复式创新应用”机制,充分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五是创新研发“数字农服”平台,建立农地智能化平台、生资标准化供给、共享农机等数字农服板块,给粮食产能提升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

  2.4加快良种繁育和示范推广

  以北大荒垦丰种业为主体,整合垦区内外育种资源,快速提升垦区种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和供种保障能力,加快良种繁育、示范和推广,坚持生产用种的更新更换制度,坚持农作物新品种的展示示范、更新更换和先试再推的合法性使用制度,从源头上把好关。利用政府公益性开放性生物育种平台和垦区农作物品种试验站,形成覆盖垦区不同生态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品种试验和示范体系。在水稻上加快选育一批抗病、抗倒伏、适口性好的优质高产品种;在大豆上加快选育一批高油高蛋白的优质品种;在玉米上选育抗逆性强、耐密、早熟、高产优质品种;在马铃薯上重点推广抗病、抗旱优质新品种,完善脱毒种薯生产供应体系,健全脱毒种薯质量监测体系。加快自主品种的研发审定,积极推进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四化”示范制种基地建设。

  2.5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建设

  积极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范围内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两区”范围内的骨干水利工程和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优化井灌区及井渠结合灌区“井、池、渠、田”合理布局与三水联用。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因地制宜确定旱田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在西部管理局干旱区推广应用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具备规模化耕作条件的地区适当发展大、中型灌溉技术。在东部管理局经济作物种植区积极推广应用滴灌、微喷等技术。以“两区”为重点,着力实施产粮大场整建制高产高效创建活动,提高集成技术覆盖率,通过推进“四新”协调和“五良”配套,有效辐射带动垦区粮食平衡增产。

  2.6大力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

  深入实施“藏粮于外”战略,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和黑龙江省“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鼓励农业“走出去”的重大机遇,坚持统筹规划、循序渐进的原则,明确战略重点,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储备,加快以俄罗斯远东地区为主的种植业开发,进一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作者:杨世志

  地方粮食产能提升思路相关推荐市区粮食生产机制调研

文章标题:地方粮食产能提升思路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zuowushengchan/4336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