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果流通现状与研究缺口分析

所属栏目:作物生产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20-01-18 10:51 热度:

   摘要:本文在综合分析所搜寻的 39 篇鲜果流通文献的基础上,结合鲜果流通实际,总结出目前鲜果流通中仍然存在的五大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鲜果流通的研究方向和现有缺口作了探讨,对未来鲜果流通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鲜果流通;研究现状;研究缺口

鲜果流通现状与研究缺口分析

  一、引言

  我国鲜果消费量随着全民健康养生意识的日益增强实现连年增长,但就人均鲜果消费水平来看增长不高,且离世界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2015 年我国水果人均年消费量为 32 kg(仅即食鲜果)。 相比健康标准 70 kg 还有很大的差距,不足发达国家人均水果消费量 105 kg 的一半。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 年)》预测,2020 年我国水果人均消费量将达到 60 kg。 就目前水平来说,未来鲜果消费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从鲜果生产来看,我国是水果生产大国。 现代生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鲜果生产力大大提高,鲜果品种日益丰富,鲜果成熟期不断延长,实现常年供应。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我国水果年产量由 2010 年的 2.01 亿吨增长至 2017 年的 2.52 亿吨,且增长仍在持续。 一方面是日益高涨的鲜果消费意愿,一方面是庞大且持续增长的生产量,但有关水果卖难、水果买贵的报道依然层出不穷。 供需错配矛盾不仅打压着果农的生产积极性, 还制约着消费者美好生活意愿的满足。 因此,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将关注点放在了鲜果流通上。

  二、从现有鲜果流通研究成果看我国鲜果流通现状

  (一)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仍然是困扰鲜果流通的首要问题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水果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我国并没有成为水果强国(张艳,2013)。 与世界农业强国相比,我国水果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仍显落后。 以湖南省石门县为例, 现阶段湖南橘农以家庭为单位种植户均面积只有 5.1 亩。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解决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希望,但在其申请批准、业务开展上还存在很多管理上的混乱,不少合作社有名无实(孙冰,2014)。 邱幼珍(2016)划分出赣州市赣南脐橙的 5 种流通模式,并对其流通效率和流通量作了比较分析,得出较低效的流通模式占据了主要比例的流通量。 一方面小农户生产难以与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形成有效对接,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组织部门整合衔接。 这就导致标准化难以实现,毋庸说品牌建设,从而生产者被动接受市场,流通渠道混乱狭窄。

  (二)流通主体间关系松散是阻碍鲜果流通的关键问题流通主体关系制约流通渠道的稳定发展。 首先流通同一环节主体间组织程度低,沟通少,难以形成利益共同体。 不同环节间主体力量不对等,主要体现在主导环节主体强势(以龙头企业为主)。 以合同等文件为约束的渠道关系仍在少数,大多流通主体间依靠地缘关系或口头约定达成的供收关系,易受多变的市场环境破坏。 不同环节主体间沟通不畅。 赵月(2017)在研究河北鲜梨流通过程中表明,流通渠道中占主要地位的中间商和终端零售商之间的关系质量不佳直接影响着鲜梨的流通效率,并实证研究了渠道间沟通的重要性。 另外,渠道主体关系的弱稳定性导致渠道模式的多变性,同时给供求信息的实时统计增大了难度,制约着供求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完善, 从而也影响了经济预警的可行性与准确性,使供需调控丧失准确性和有效性。 可以这么说:弱渠道关系应该对供需波动承担部分责任。

  (三)流通过程中鲜果损耗大是影响鲜果流通的重要问题最早的鲜果流通研究就开始重视流通过程中鲜果损耗,姜宝忠等(1986)就曾在研究中表明,水果是一种鲜活易腐产品,但市场价值大。 因此人们对水果储运保鲜比较重视。 与此相适应,花在流通中的费用,特别是“物流费用”在水果价格中的比重越来越高。 高海生等(2007)认为,强化果蔬贮藏保鲜科技创新能力就是从根本上加强中国农业的竞争力,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战略问题。 可见控制鲜果损耗在鲜果流通中的重要意义。 有学者在 10 年前便研究了日本鲜果流通中的保鲜技术应用(张俊巧,2007)。 而直到现在,我国鲜果在流通中仍然损耗巨大。 刘颖(2013)提出,将鲜果分为快速变质鲜果、中速变质鲜果和慢速变质鲜果三大类,并将鲜果供应链优化对象界定为:流通渠道、营销策略和物流运作。 最后,针对以上分类,分别对鲜果供应链进行优化。 此研究较为科学细致地研究了不同变质速度的鲜果供应方法,同时具有较高效的实践意义,为针对鲜果损耗的鲜果流通研究拓展了新的思路。

  三、鲜果流通研究方向与缺口分析

  鲜果流通研究不仅仅要解决实际鲜果流通中存在的问题,指导生产和流通主体更好适应市场需求,获取最大收益,还应该增强理论创新,发散视角,总结深层次规律,不断探索和完善商品流通理论,实现对实践的启发和指导。

  (一)流通渠道模式与主体关系方面纵向的流通模式和流通效率比较方面的研究已经具有一定成果。 在一定程度上发掘并解释了我国鲜果流通瓶颈所在和致使原因,并针对性地给出对策建议。 这在实际中距离解决顽固问题仍有差距。 就小生产问题来说,短期内鲜果生产主体规模小而分散的现状不会实现太大改变。 怎样将他们组织起来,实现规模效益和标准化仍是重要问题。 以小农户为出发点面向市场,与他们接触的第一环节至关重要。 这些第一环节包括农村专业合作社、批发市场、企业、超市、经纪人、流动商贩、消费者等多种流通主体。 现有研究尚未将这些第一环节横向摆放出来详细研究。 张艳等(2013)以柑橘产品为例,利用对全国 4 省(市)21 县 560 个水果种植者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影响水果种植者流通模式选择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第一次以生产者为主角进行了渠道选择分析,得出交易成本、资产专用性、市场不确定性、生产特征以及水果种植者个人和家庭特征,对其选择基于紧密合作关系的流通模式具有显著影响。 未来的研究中,可否尝试以第一环节为主角进行分析探讨? 第一环节是否与地理区位、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程度有关? 是否与鲜果产品种类有关? 哪些地区或哪一类鲜果品种适配怎样的第一环节?政府有没有规范引导的必要性,怎样实施帮助引导? 这些都是未来研究中可以考虑的问题。

  近年来, 鲜果电商已达到一定规模。 随着微商的兴起, 2015 年又被认定为农产品微商元年。 随着近几年的发展,鲜果微商模式日益清晰,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新兴企业。 有观点认为,农产品纯粹的线上渠道红利已经逐渐消失,未来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将成为趋势。 鲜果线上流通潜力还有多少? 线上供应规模是否已接近饱和? 可否有客观指标实现线上市场预测? 鲜果线上线下供应各有优缺点,供应方式是否与鲜果类别等因素有关? 鲜果线上线下融合供应模式有哪些,怎样处理主体间利益分配? 线上鲜果企业是否存在区域性市场开发选择问题? 线上鲜果流通的研究日益成为研究趋势,本文涉及的文献中有 4 篇出版于 2018 年。 但这一领域的问题仍然有很多尚待研究。

  (二)流通信息化与逆向流通实现方面鲜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食品,其生产过程和产地信息易受消费者关注。 同时,作为保质期较短的食品,其采摘时间对其品质的判断颇为重要。 就目前主渠道来说,鲜果信息几乎不被消费者掌握。 日常食品要求的产地、生产日期与质量检查标志等信息披露机制在鲜果领域远未普及。 而物联网、智能信息采集系统的发展为鲜果流通信息的实现带来转机。 因此,鲜果流通信息化实现方面的研究前景广阔。 与流通信息化具有相关性的逆向流通机制的构建也应逐步健全。 这不仅包括鲜果实物的逆向物流,更包括消费者需求信息的逆向传递。

  四、结语

  本文在综合分析所搜寻的 39 篇鲜果流通文献的基础上,结合鲜果流通实际,总结出目前鲜果流通中仍然存在的五大问题。 在此基础上,对鲜果流通的研究方向和现有缺口作了探讨,对未来鲜果流通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但由于所搜集文献范围和自身研究能力的局限,本文观点可能存在偏误和不足。

  参考文献:

  [1]杨爱君,范志方.电子商务助力农产品稳价保供的途径分析——以贵州省为例[J].农业经济,2018(10):134-136.

  [2]阳运清.基于微信朋友圈视角下顾客水果产品购买行为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18):49-51.

  《鲜果流通现状与研究缺口分析》来源;《河北企业》,作者:高佳欣 。

文章标题:鲜果流通现状与研究缺口分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zuowushengchan/41779.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