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用微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与化肥减量对结球生菜生长的影响

所属栏目:作物生产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9-12-14 10:17 热度:

   摘要 为掌握不同微生物肥料和菌剂产品对蔬菜生长、土壤保育以及化肥减量增效的效果,开展了施用微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与化肥减量对结球生菜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底肥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10%、减量20%,结球生菜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施肥对照;在结球生菜生长中期,施用微生物有机肥结球生菜的展开幅度明显好于常规施肥;在结球生菜采收期,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10%,黑老虎微生物有机肥和时科微生物有机肥的结球生菜单果重分别为0.54 g和0.80 g,分别较常规施肥提高了31.7%和95.1%。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20%,黑老虎微生物有机肥和时科微生物有机肥的结球生菜单果重分别为0.49g和0.61g分别較常规施肥提高了19.5%和48.8%。

  关键词 结球生菜;微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单果重

施用微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与化肥减量对结球生菜生长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作物为结球生菜,品种为射手101,供试微生物肥为黑龙虎和时科。

  1.2实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底施微生物有机肥+追肥化肥减施10%(A)、底施微生物有机肥+追肥化肥减施20%(B)、底肥微生物有机肥减施10%+追肥常规施肥(C)、底肥微生物有机肥减施20%+追肥常规施肥(D)、常规施肥作对照(CK)。各处理具体施肥量见表1。

  1.3试验实施

  试验基地为上海廊优科技有限公司(中联基地),2018年10月4日进行移栽,10月29日进行追肥,11月20日进行中期测量,12月13日进行采收期测量。试验各微生物有机肥作为底肥处理,产品用量按照各产品使用说明推荐标准用量,其他培管措施均相同。在结球生菜生长中期和采收期测量结球生菜生长性状,分别随机选取5株结球生菜进行测量生长叶片展开长度、宽度、最大高度以及重量,重复测定3次,每个重复去除最大值和最小值,取平均。测定各试验小区结球生菜的死亡率以及最终总产量。分别在试验前后采集土壤样品,送至第三方检测公司进行检测。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试验后土壤理化性状在试验前后,分别对各个大棚的土壤样品进行检测,试验前,土壤pH值、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水溶件盐含量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上;试验后,施用微牛物有机肥处理,相比于常规施用化肥处理,pH值明显提高,有机质含量也明显提高,水溶性盐明显降低(表2)。

  2.2不同处理结球生菜死亡率

  2.2.1 中期结球生菜死亡率。从表3可以看出,在结球生菜生长中期,CK结球生菜死亡率相对最高,为9.70%,处理A C死亡率相对较低,分别为3.97%和3.05%,处理B、D死亡率分别为6.58%,4.68%,由此可以看出,减肥10%结球生菜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减肥20%的死亡率,其中以施用黑老虎微生物有机肥处理较为明显,死亡率分别为3.97%,6.58%,相差2.61个百分点。

  2.2.2末期结球生菜死亡率。从表4可以看出,试验末期结球生菜死亡率较中期也有了一定上升,其中处理B从中期6.58%的死亡率上升到10.65%的死亡率,死亡较为严重,处理C与处理D相比于中期,死亡率未有明显的变化。通过对施用微生物有机肥与常规施肥对照比较发现,常规施肥对照结球生菜的死亡情况还是较为严重。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施肥,底肥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10%或20%,结球生菜死亡率降低,结球生菜的单果重也有显著提高。化肥减量10%在试验中期相比于减量20%,效果不是特别明显,而在采收期效果极其明显。从死亡率上来看,施用黑老虎微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10%20%采收期死亡率分别为6.76%,10.65%,原因可能是后期肥效不足,病虫害的暴发几率提高,但病虫害的发生与肥效之间的关系还需更进一步研究。因此,各合作社在施用微生物肥料并对化肥进行减量时,在后期要注意观察、及时追肥。

  4参考文献

  [1张乃明设施农业理论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张晓虎,李新平设施农业土壤次生盐渍化研究进展[]商洛学院学报,2008(22):50-54

  《施用微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与化肥减量对结球生菜生长的影响》来源:《现代农业科技》,作者:葛立傲,刘小英 , 罗 杰 ,张芝雯 ,倪玺超, 廖长贵。

文章标题:施用微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与化肥减量对结球生菜生长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zuowushengchan/4147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