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所属栏目:作物生产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7-06-19 15:03 热度:

   水稻是一种主要的农作物,在内陆地区种植非常普及,但在一些地形、气候比较特殊的地区水稻种植受到了种种制约,本文以澜沧县为例,探讨了当地水稻种植的现状。

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办、对国内外公开发行、专门报道杂交水稻的技术类科技期刊。以广大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开发、经营、推广和生产各个环节的人员,包括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种子生产和经营部门、推广部门及生产单位的有关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

  澜沧县冷凉山区是指:境内海拔高于1500米以上的山区半山区统称为冷凉山区,该区域由于山高、水冷、温低,加之交通、信息闭塞,经济发展缓慢,劳动者的科技意识和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文盲、半文盲比例较大,也由于历史和现实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严重制约了冷凉山区水稻生产的发展,水稻面积14万亩,占全县总面积32万亩的46%,单产长期徘徊在250公斤左右。而县内90﹪的贫困人口都集中在这一区域内,是扶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地区。

  冷凉山区是澜沧县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水田面积大、水稻品种混杂退化严重、产量低。本文通过对冷凉山区水稻生产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提出改善山区农田生产条件、加大冷凉山区优良品种推广力度、依靠农业科技、解决山区农民吃饭问题的发展对策。

  一、制约冷凉山区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

  1.基础设施不健全,水利化程度极低

  澜沧县冷凉山区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大中型水库、蓄水池等水利工程寥寥无几,水利化程度极低是造成水稻单产偏低的主要因素之一。50%的田块为纯雷响田,灌溉主要以天然降水为主,雨水较少干旱的特殊年份,这部分田几乎是绝收;另外50%田块也只是修通了简易的土沟渠,相比雷响田稍好一点,但也不能保证旱涝保收,更不用说高产、稳产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也十分脆弱。因此,山区群众种田靠天的现象将长期存在,农民辛勤付出与收获的比例严重失调。

  2.良种覆盖率低,品种退化严重

  现阶段澜沧县山区种植的水稻品种大体上可分为两个大的类型,一种类型是农户长期以来种植的地方老品种,大约4万亩,虽然这些老品种单产较低,但适应性能强,一直保留种植至今。也由于品种多,种植时间较长,混杂退化严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产量低而不稳,增产性能有限。

  另一种类型是近年来农技部门引进推广的新品种,种植面积约10万亩,占总面积14万亩的71%。但这些品种也存在着一些不利的因素,一方面是推广经费严重不足,推广速度慢;另一方面,因没有繁种基地,提纯复壮跟不上,由于是群众自繁自留的品种,没有经过统一的防虫、治病和去杂、去劣,也没有经过农业科技专家的检验,群众互换种植后病虫害较严重,退化速度加快,丰产期年限缩短。一般情况下,群众自行种植3—4年后,新品种就开始出现混杂退化的迹象,因此,品种更新换代势在必行。

  3.自然条件恶劣,地力退化严重

  澜沧县冷凉山区由于高海拔偏高,气温较低,水冷,加之交通、信息严重闭塞,农家肥无法送到田间地头,也没有在田间地头收集和堆放沤肥的传统,推广种植“绿肥”培肥地力的习惯不存在,在同一块田长期种植单一作物,生物多样性结构被破坏,土壤所含有的各种微量元素在逐年减少,稻谷生长所需的光、温、水、肥等条件得不到满足。

  4.经济发展严重滞后,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山区经济发展严重落后于城镇及周边地区,购买生产资料的能力低下。而水稻生产需要高投入才会有高产出,山区田块都是人工开凿的梯田,不是自然形成的冲积土壤,自然肥力低下,导致很多田块变成了“卫生田”。

  5.科技培训不到位,应用科技意识较低

  澜沧县山区各族群众文盲、半文盲的比例较大,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相对较低,加之农业科技部门在人力、物力和推广培训等方面的经费有限,科技培训和技术推广不到位,满足不了山区群众的要求,很多群众根本意识不到要用科学方法来种田,也没有意识去咨询农业生产中方方面面的技术问题,出了问题也自认倒霉,只会按传统的生产耕作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停的劳作,得到的只是勉强的维持生计。

  二、发展冷凉山区水稻生产的有利因素

  1.冷凉山区水田面积大,增产潜力也大

  我县冷凉山区水田面积14万亩,占总面积32万亩的46%,其中约10万亩的水田已推广种植了新品种,还有4万亩水田待推广。山区水田平均单产都较低,据调查,全县冷凉山区水稻平均单产大约在300公斤左右,其中传统的地方品种平均单产200公斤左右,而近年推广的新品种平均单产都在400公斤以上,新老品种单产相差200公斤以上,增产潜力巨大,如:2012年从楚雄州农科所引进的“楚粳27、28号”,20个乡镇均有示范性种植,平均单产达500公斤,较同田种植的“合系24号”亩增50公斤,增幅达10%,如果全县新品种推广面积达95%以上,增产效益优势将会十分明显。

  2.推广新品种有基础

  根据我县山区水稻生产的现实状况,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1992年开始,每年都引进了一些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很多新品种如“合系24号”、“合系41号”、“楚恢7号”、“楚恢13号”、“云稻1号”、“云稻2号”、“云粳优15号”等新品种,在我县得到大面积的推广种植,单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这些品种在很多地方已经形成了当家品种。通过多年引种、试验、示范,冷凉山区优良品种也比较多,技术成熟,大面积推广有基础。

  3.新品种来源有保障

  澜沧县从2007年参加了云南省中部地区粳稻品种区域性试验,每轮都会有1—2个新品种推出,可以保障冷凉山区优良品种后继不断,为我县的粮食生产安全奠定了坚实的良种基础。

  4.群众意识在逐步提高

  多年来农业科技部门通过多渠道引种、试验、示范和推广,加强了技术培训和宣传,加大良种推广的力度,粮食得到大幅度增产,各族群众具有了“水稻良种”这个概念,意识进一步的得到了提高。

  三、发展对策

  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证明,要使山区农业、农村全面发展,首先就必须发展水稻生产,解决吃饭问题,吃饭问题解决后才能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要发展山区水稻生产,就必须走:“以良种为突破口,增加投入,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推广应用综合配套的旱育稀植、土壤测土配方施肥、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及电脑农业等农业新科技来提高水稻单产”,是发展山区水稻生产的必由之路和唯一途径。1.加大投入,改善山区水田基础条件

  基础设施好与否是影响水稻单产主要条件之一,山区水田普遍存在基础设施不健全,田间机耕道几乎为零,田块弯、小、高埂等现象十分突出,土沟渠是主要的灌溉设施,到雨季时容易出现塌方堵塞现象。根据山区水田存在的实际情况,应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契机,应用好相关支农、惠农政策,尽量增取高稳产农田地建设资金的投入,新修大中型水库、蓄水池等水利工程,搞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创建高稳产农田地。农闲季节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搞好修沟挡坝,尽可能做到旱涝保收,才是治根之本。

  2.培肥地力

  冷凉山区水田都是人工开凿的梯田,肥力低下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造成水稻单产偏低的主要因素之一。解决途径:首先是改变传统的观念,积极营造和增施农家肥、沤肥;其次是在秋收后种一季小饭豆或豌豆做绿肥压青,来改良土壤,改善土壤理化现状;再次是增施化肥,主要施用水稻专用配方肥,适当增加磷、钾肥和锌、硼等微量元素肥料。

  3.加大山区水稻新品种引进、试验力度

  农语言“施肥不如调种”,可见新品种的增产作用已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同。水稻良种可通过云南省粳稻品种区域性试验的渠道引进;品种区试是连接育种与推广的桥梁,是品种审定的基础。云南省粳稻品种区域性试验,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农业部《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及云南省稻谷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试行﹚等有关规定,为鉴定新育成的水稻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等综合性状而实施的区域性试验,也是为云南省审定和推广该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澜沧县从2007年开始参加省区试,期间,每轮都会推出适宜澜沧县土壤气候环境条件下的水稻新品种1—2个,参加省区试,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到我省相关的育种部门引种,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为我县山区水稻新品种的更新换代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确保新品种来源渠道的安全和有效。

  一个良种经多年种植后也会出现混杂、退化,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等情况。因此,在多渠道大量引进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的有利条件下,应建立长期性大面积提纯复壮的工作机制,使新品种长期保持纯度和种性,才能持续高产稳产,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4.加大科技培训力度

  山区各族群众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和意识形态等方面都相对较低,应积极争取各有关方面的支持,增加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在全县营造冬春季节科技大培训的分为,使冬春科技大培训形成常规化和常态化。多个涉农部门联合起来,培训以冷凉山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为主的综合性大培训,做到宜早不宜迟。

  5.主要技术措施

  冷凉山区顾名思义就是山高水冷温度低,所种植的水稻品种和所应用的栽培管理技术科技含量低下,是造成山区水稻单产较低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鉴于目前澜沧县冷凉山区水稻生产的现实状况,在栽培技术措施方面应采取以下对策:

  5.1组装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综合应用旱育稀植、土壤测土配方施肥、电脑农业以及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等新技术,大力提倡使用农家肥和积极营造堆放沤肥,推广应用绿肥压青等技术措施,使新技术由“传统型”向“效益型”转变。

  5.2抓住最佳播种节令,适时播种。保水田部分尽量提早播种节令,可以在正月初十至二十期间播种,因一年有二十四个节令,每提前15天就是提前了一个节令,提前了一个节令就意味着到病虫害高发季节时,稻谷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将得到大大的加强,抽穗杨花时使其遇到本地区高温时节,产量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对后期的冬季农业开发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推广的新品种中,多数品种的全生育期都在200天以内,也就是说,稻谷到9月中旬已全部收割完毕,剩下充足的时间可进行冬农开发。

  雷响田部分:雷响田部分最好、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解决办法就是动员群众改种杂交玉米或者其它经济作物,杂交玉米的单产要比种水稻翻两倍以上,不管从经济效益上算,还是从投入与产出比来算,种杂交玉米都比种水稻划算。

  5.3合理密植,构建高产群体结构。由于山区水田多数为“卫生田”,稻谷分蘖能力低下,只能靠主穗来提高单产,因此合理密植是提高单产的最主要途径之一,根据实践经验证明,插秧必须采用规范化“宽窄行调栽”才能保证基本苗,普遍采用的规格是:大行距20厘米,小行距15厘米,株距10厘米,每亩栽3.8万丛,每丛栽3苗,每亩基本苗达11万苗以上,每亩有效穗达20万以上,才能形成600—750公斤的单产。

  澜沧县冷凉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农田基础设施简陋,水利化程度极低,种植的水稻品种以地方常规种为主,产量低而不稳。但是,通过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政策向西部倾斜的有利时机,农业科技部门和上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及密切配合,经过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多渠道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新品种,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综合应用现代化农业新科技,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资源投入到最需要投入的冷凉山区,把发展山区水稻生产作为一项重点的工作来抓,不久的将来,我县冷凉山区将会出现崭新的一页。

  参考文献

  1、澜沧县历年《统计年鉴》。

  2、云南省种子管理站历年总结“云南省中部地区粳稻区试总结”。

文章标题: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zuowushengchan/3595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