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所属栏目:农业经济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17 16:12 热度:

  我县自2003年开始确定把肉牛、蚕桑、中药材、烤烟作为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四大重点产业培育发展以来。时间已过去四年,四大产业的发展状况如何?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总体印象是:宣传轰轰烈烈,发展不尽人意,前景堪忧。
  一、四大产业目标和现实发展情况比较
  肉牛养殖业以建设湖南省牧业基地县为目标,到2007年建设13个年出栏肉牛5000头以上的基地乡和5个年出栏肉牛1000头以上的养牛小区,全县出栏肉牛8万头,其中杂交肉牛4万头,年存栏能繁母牛6万头。
  蚕桑发展以湖南省优质蚕桑生产基地县为目标,抓好4个基地乡镇及20个专业村建设,年均扩园1万亩,到2007年力争发展蚕桑5万亩,年产优质鲜茧10万担。
  中药材以建设全国右旋龙脑樟开发基地为目标,2003年在波洲开发右旋龙脑樟3000亩,到2007年全县面积达2万亩,黄姜种植面积到2006年达2万亩。
  烤烟以围绕优质烤烟基地县为目标,抓好5个基地乡镇和20个村建设,2003年实现栽培面积1.25万亩,生产烟叶2.5万担,到2007年力争烤烟常年栽培面积恢复到2.5万亩,年产优质烟叶5万担。
  现实发展情况是:肉牛产业发展难尽人意。到2006年全县年出栏肉牛6.45万头,与目标相距1.55万头,其中杂交牛3.52万头,与目标相距4800余头,年存栏能繁母牛3.52万头,与目标相距4.62万头。新寨乡是我县建设得较好的基地乡镇,2006年全乡存栏肉牛2800头,其中能繁母牛1100头,出栏1300头,与5000头出栏的目标还差3700头。该乡的龙寨村是全市闻名的黄牛品改村,也是县里养牛小区示范点,全村2006年存栏黄牛504头,出栏140头,与1000头出栏的目标相距860头。养牛的典型示范尚且如此,其它面上就可想而知了。
  蚕桑产业发展令人担忧。全县桑园理论面积1.1万亩,实际利用面积不到3000亩,基地乡镇除了中寨镇较稳定外,其它乡镇只有零星的户继续养蚕。最早发展蚕桑的晏家乡桑园由1600亩缩减到65亩,只有河坝、斗溪2个村14户养蚕。大湾罗乡养蚕户由200户减至2户,面积由1600亩减到20亩,蚕桑发展岌岌可危。
  中药材产业发展状况也不容乐观。波洲镇右旋龙脑樟面积800余亩,与目标要求差2200亩,全县面积1000亩左右,与目标要求相差1900亩。巨能集团建成投产后要求6000亩以上方能满足其基本生产原材料供应,目前的面积远远达不到企业要求。种植因市场变化已经停止。玉竹、金银花、青蒿、白术等其它品种的中药材到目前为止只有3000余亩。
  烤烟发展徘徊不前。种植面积从2003年到2005年几年时间都在2000亩左右徘徊,今年是恢复性最好的一年,全县也只有4067亩,生产烟叶9700余担,与目标要求差距很大。
  二、四大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为什么现实与产业目标的差距如此巨大?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四大产业的发展存在着诸多困难,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产业目标与现实基础条件不相符,面临目标实现难的困境。
  一是产业目标与土地资源不相符。根据目标要求,全县进行四大产业建设需要耕地总量约13.5万亩(种草养牛2万亩,桑园5万亩,中药材4万亩,烤烟2.5万亩),而我县水田面积14.9万亩,旱土面积6.9万亩,其中旱地已退耕还林5.3万亩,实际可利用耕地总量只有17.5万亩,用于产业化建设后只剩下4万亩耕地维持传统的粮猪型经济,显然不切合实际。二是产业目标与劳动力资源不相符。全县外出务工人员占全县农村人口比例达25%,约5万人,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90%以上。目前留守在乡的“613860部队”(儿童、妇女、老人),既要承担抚育留守儿童重任,又要完成责任地的耕种,维持粗放的粮猪型经济的劳力已出现短缺,据测算,发展四大产业需常年劳动力23860个,季节性劳动力的需求更大,四大产业的目标忽视了劳动力的制约。三是产业目标与资金条件不相符。要完成产业目标,据测算需投放建设资金21150万元,全县5万户农户,户均年需4230元,在人均纯收入只有1400元的贫困山区,显然力不从心。我县银信部门虽然有足够资金,但市场化后,对高风险产业的投入心存顾虑,完全靠银行信贷不切实际;而县财政又是吃饭财政,根本没有多余资金投入产业发展。资金成为产业化发展最突出的制约因素。
  综上所述,我们确定的产业目标缺乏系统的科学论证和研究,必然陷入目标脱离实际难实现的困境。
  第二、政企职责发生错位,工作陷入两难困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产业化生产,我们虽然一再主张走“市场+政府+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实行市场诱导、政府引导、企业牵动、农户跟进。但在实际操作中,政府为实现政绩目标而急于求成,从而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发生了角色错位,改变了原有模式,变成了“市场+公司+政府+农户”的发展模式,政府按照对企业的判断来预测市场,用行政手段给基层下指标,定任务,强力推进产业化发展,结果好心办不成好事。一旦市场有变,企业考虑是保护自己,躲避风险,结果农民受损,政府夹在企业与农民之间也陷入了尴尬境地。比如中药材黄姜生产项目,怀化盾业公司到我县推广种植,政府成立黄姜办帮助企业大力宣传,农民大面积种植,2003年发动种植1300亩,并签订了种植回收合同,2004年因市场价格下跌,企业抽身脱逃,收购合同无法兑现而使黄姜烂在地里。为此农民不但所付出的劳动力没有任何报酬,反而承受购种款债务700多元/亩。结果还是政府买单补偿姜农才将此事摆平。烤烟生产也不例外,在政府一系列政策刺激和行政手段的强力推动下,烤烟种植面积由去年的2268亩增加到4067亩。结果公司在收购环节标准超严,使今年绝大部分烟农出现亏损,特别是种烟大户,种得越多亏得越惨。天堂乡杜溪村杨玉情种烟31.5亩,收烟80担,毛收入33300元(包括煤炭补贴和肥料补贴),亩均收入1054元,亩均成本支出1636元,亩均亏579元,总亏损18238元。凳寨乡台洞村杨清求种烟45亩,交烟160担,总收入4.7万元,亏损26640元,亩均亏592元。在烟草公司全程技术指导下的烟叶生产,亏损全部由农民承担。蚕桑产业在政府退出后,蚕农纷纷转产,从2003年开始,桑园面积不但没有扩大,已有面积也难保住。政府陷入了直接插手搞不好,不插手也搞不好的两难境地。
  第三、规模与效益不成正比,规模化发展陷入困境
  纵观我县历年来所树立的种植、养殖典型大户,目前仍活跃在市场经济舞台上的可谓凤毛麟角。规模养殖、种植大户很少有坚持三年的,他们失败的惨痛事例比比皆是,成了我们产业化建设的反面教材。规模越大,效益越差,垮得越快,这成了一个跳不出的怪圈。近几年所涌现的养牛大户、蚕桑大户均已改弦更张,今年的烤烟种植大户变成了亏损大户。从理论上讲规模与效益应当成正比,规模越大,效益越好。由于市场风险的因素,规模越大风险也就越大,而种养业又十分脆弱,市场一旦风吹草动就面临危机,只要出现亏损,就难以坚持下去。规模小的风险也就小,虽然效益不高但比较稳定。而我们舆论导向总是鼓励规模,对种养大户情有独钟,偏爱有加,在宣传上极力造势,在政策上大力扶持,结果大户多半风光一阵后就销声匿迹,受冷落的小户却在市场竞争中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千千万万个小户累加却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小户形成的整体规模,而受重视的个体规模又不争气,规模化发展难免陷入困境。
  三、我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出路
  我县农业产业化建设所确定的四大产业除肉牛初具规模以外,其它三大产业还未形成真正的产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标未能实现,传统的粮猪型经济仍然唱主角,劳务经济是我县农村经济最大的经济板块,是我县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增长的最活跃的因素。在思考我县农业产业化建设出路的问题时,必须要正视这个现实。为了在现实条件下搞活农村经济,实现富民强县目标,我们认为必须要调整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思路,改进工作方法,转变政府职能,产业化建设才能真正走出困境。
  第一、农业产业化工作重点和目标要进行战略性调整
  要立足于粮食、生猪、林业三大传统产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重点:首先是要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在农村鼓励和引导农户喂养能繁母牛,按照农户的承受能力确定数量每户2头,确保养殖能繁母牛8万头目标;在城市大力扶持肉牛加工业发展,在柏树林建立肉牛食品加工工业园区,搬迁和完善配套牲畜交易市场。其次是要稳步发展蚕桑业。蚕桑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适合千家万户生产,应当稳步发展。调整2万亩稻田栽桑养蚕完全可行。再次是要协调发展中药材产业。中药材应当以木本药材为主,草本药材为辅。木本以右旋龙脑樟栽培为重点,结合退耕还林政策和植树造林进行协调发展。巨能集团需要6000亩右旋龙脑樟面积才能保证生产原料需求,目前面积只有1000亩左右,大力发展右旋龙脑樟栽培势在必行。
  建议烤烟产业不再列为县级产业重点。理由有四:其一,烤烟是国家限制性产业,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其生产发展仍然严格按国家计划执行,县级没有自主权;其二,烟叶属于特殊商品,国家实行专卖,企业垄断经营,农户交售烟叶没有选择权,收购价格由国家制定,收购级别由专卖公司认定,收购环节级别认定的主观性可以决定烟农的盈亏,烟农要承担不确定性的政策风险;其三,种烤烟不能富民。种烤烟劳动强度大,成本高,每亩成本约1470元,农户种烟最好的每亩只收到1600元左右。种烤烟形势好只可保工钱,形势不好就要亏本,富民的概率很小;其四,种烤烟也难强县。烟叶生产受指标控制,面积难于突破,市里给县里下达的计划在3000亩左右,以3000亩测算,收烟7000担,县里所得烟叶特产税在40万左右,县乡再按3:7进行分成,县里只有12万元,烟税对财政贡献小,如何强县?基于以上原因,县里应尽快放弃烤烟产业,撤销烟叶办,不要再给乡镇定目标管理任务,任由乡镇或烟农与公司订计划、签合同。
  第二、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工作思路要进行调整
  首先要做好产业的可行性论证研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做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区划。其次要建立工作机构,组成工作班子。县里要成立一个产业化建设办公室,赋予其产业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协调、监督、服务的职能。第三,制订产业化发展的若干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户从事产业结构调整。第四,改变以扶持种养大户为主转为扶植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龙头企业,创造宽松环境培植企业做大做强,以一家或多家农业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第五,鼓励和引导成立产业协会组织,将政府的部分职能转给协会。建立“企业+专业协会+农户”的生产发展模式,政府对产业发展只作宏观指导。
  第三、要尽快建立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风险保障机制
  政府要将扶贫发展资金、项目专项经费用于发展产业化建设的信贷贴息和自然灾害保险,鼓励具有抗风险能力的户适度规模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富民强县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成败与否,关系重大,我们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以实际行动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其摆脱困境,引领其走向健康、快速发展的康庄大道。

文章标题:我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jingji/82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