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

所属栏目:农业经济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2-06-19 08:55 热度:

  摘要:本文结合农村实际,分析农民收入现状,深入探讨其症结所在,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农民收入;增加;对策
  一、增加农民收入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事关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
  首先,增加农民收入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只有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才能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目标,进而实现全国小康。其次,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由于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小,其消费需求增长受到制约,农村消费市场萎缩。农村市场的疲软使国家扩大内需政策难以很好落实。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第三,增加农民收入事关农村乃至全国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都离不开社会的稳定。我国大部分人口在农村,农村的稳定是全国稳定的基础,而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才能保证农村的稳定。第四,增加农民收入事关城乡人民的共同富强和工农联盟的巩固。近几年由于农民收入增加不多,使得曾有所缩小的城乡差距再度扩大。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真的会出现两极分化。这显然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同逐步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和不断巩固工农联盟是不相适宜的。第五,农民收入能否增加,事关我们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巩固,事关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实现。只有广大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差距才能缩小,贫富悬殊才能消除,农村大局才能稳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才能落实。
  二、农民收入的现状
  1、农民收入增幅连年下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不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自1979年以来的十多年中稳定快速增长,名义年均收入增幅达14.30%。但是,进入“九五”以来,却出现了连续4年增幅下降的现象。
  2、农民名义收入和实际收入持续减缓。近几年,我国农民收入增长,无论从名义收入,还是从实际收入看,都出现了持续减缓趋势。1999年农民人均收入仅为2210元,名义收入比上年增长2.2%,实际收入增长近3.7%,均是近几年来增长幅度最低的。
  3、农民收入增长越来越困难。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已连续3年下降,农村总体上已陷于农业减收,只能靠非农产业和外出打工增收的局面,多数纯农户实际已减收。
  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如果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则城乡居民收入之比1978年为2.56:1;1982年为1.82:1;1994年为2.86:1;1999年为2.56:1。具体来说:(1)收入差距不断扩大。(2)生活消费差距扩大。(3)储蓄差距拉大。
  5、地区间农民收入差距大。1997年东、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是2:1.4:1(以西部为1),1999年收入差距比为2:1.3:1,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农户收入差距反而扩大。
  三、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
  1、农业结构不合理,结构调整缓慢,仍存在“三大三小”问题。一是在种植业结构中,粮田面积大,经济作物面积小。二是在农业内部结构中,种植业比例大,林牧渔比例小。三是在农村经济结构中,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55%、39%和6%,即第一产业比例大,第三产业比例小。
  2、农业经营性收入增长持续放慢甚至下降。农民收入主要由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转移性收入三部分构成。从这三项收入变化看,工资性收入和财产转移性收入虽然有所减缓,但仍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而经营性收入增长却持续放慢甚至下降。究其原因,(1)主要农产品产量供给相对过剩。(2)农产品价格持续下降。(3)劳动成本较高,家庭经营费用增加。
  3、传统的农业生产组织致使经营分散,形不成规模,且集约化经营程度低。(1)一家一户分散生产,难以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2)农业生产仍然没走上良性循环。
  4、农业科技含量低,加工增值率低,农民整体素质低。尽管近几年实行了优质品种的更新换代,但优质品种更新率低,推广面积小。
  5、城市化滞后。1996年以年,农业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逐年减少,拖了农民收入增长的后腿。种种原因造成近几年农民向农业外转移的情况很不理想,甚至是“逆向运动”。
  6、农业发展环境有待于完善,有关政策有待放宽。
  7、农产品销售不畅,产销脱节,市场信息化程度低,缺少大型农贸批发市场,致使农产品积压或耗费。
  四、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增加农民收入,同样需要有新思路、新视角和新办法,需要中央与地方、宏观与微观、干部与农民的共同努力,需要从农业内部和农业外部双管齐下,需要近期对策和长远目标同时启动。
  (一)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进程
  要实现中国农业从计划农业向市场农业、粗放农业向集约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就必须全面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要完成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任务,一是必须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既要适应近期市场需求,又要预测远期市场需求,还要研究潜在市场需求趋势,建立起与市场需求结构相适应的农业产品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以满足国内外市场对农业产品的标准化、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二是必须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核心。就是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三是必须以推广应用农业高新科技为依托。只有大力引进、推广和应用农业先进科技,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才能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四是调整农业结构要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五是农业结构的适应性调整与战略性调整相结合。
  (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要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在要求,端正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指导思想,健全各行业、各部门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做到:第一,科学确定农业产业化项目。第二,合理布局农业产业化项目。第三,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第四,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项目。
  (三)引进、推广和应用农业高新科技
  以农业高新科技为依托,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这才是促进农民增收的百年大计。为此,一要树立农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要引进、推广和应用种植业、养殖业的先进科学技术,培育新品种,科学施肥,科学灌溉,提高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二要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要先普及农村的9年制义务教育,再逐步普及高中教育;要在农村学校开设农业科技课程;要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要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三要健全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机制。要稳定现有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鼓励他们深入农业第一线,创立农产品名牌,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示范和培育应用。
  (四)推进乡镇企业整顿与发展
  乡镇企业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农村加工业、服务业的发展空间,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领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乡镇企业,一要转换经营机制。二要调整优化结构。
  (五)继续稳定国家关于农业的方针政策
  农业要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同样,农民要增收,也要靠政策靠科技。为此,一要贯彻落实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不改变的政策。这样,农民才能自觉加大对承包田的资金和劳动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降低生产成本,保持承包田作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的位置。二要执行国家农产品优质优价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优质高效农产品的生产,对生产新增优质农产品的企业和农户免征三年特产税。各级财政还要给予农户补贴,农业银行要优惠给予信贷支持。三要认真执行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给农民减负,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让农民增收。
  要取消国家明令禁止的各种收费项目,禁止向农民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和各种不合理的升级达标活动。
  增加农民收入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战略任务。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日益关系到农业和农村能否顺利发展,是关系到国内市场从而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性问题。
  参考文献:
  [1]付志方:“关于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对策思考”,《理论前沿》2001年第1期。
  [2]江泽林:“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农民收入”,《经济管理》,2004年第7期。

文章标题: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jingji/1234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