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影响

所属栏目:农业环境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8-02-01 11:33 热度:

   农业粮食生产与气象具有紧密的关系,尤其作物的种植,严重的旱灾、水灾、台风等极端天气都会对作物产量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影响。

作物

  《作物》(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农业技术类期刊,曾获中国科协和全国农业优秀科技期刊奖,连续入围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所谓看天吃饭,就是说的农业。本文章通过数据模型设置,分析发现我国农业粮食生产产量受旱灾、水灾、风雹、台风的受灾率呈正比,而霜冻影响不大,建议加强灾害预防,提高农业抗灾能力。

  利用1984-2013年统计数据,分析福建省粮食产量和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运用相关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分别研究了5种气象灾害对5种粮食作物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为福建省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和科学决策提供借鉴。结果表明:①气象灾害对福建省粮食生产具有负面影响;②对福建省粮食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是台风,其次是风雹,受一般强度和高强度台风影响最大的分别是稻谷和小麦,而受一般强度和高强度风雹影响最大的分别是玉米和小麦;③气象灾害受灾率和成灾率每变动1%,福建省粮食单产分别变动6.35%和21.56%。稻谷、玉米、薯类、大豆均对一般强度旱灾和高强度风雹最为敏感,其中又分别以薯类和玉米为最,仅有小麦对一般强度和高强度的霜冻最为敏感。

  农为邦本,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由于人口增长[1]、粮食格局变化[2]、水资源短缺以及气候变化[3],中国的粮食安全形势将面临巨大挑战。福建省作为传统缺粮大省,人多地少,自然灾害频发,粮食安全形势一直非常严峻[4]。因此,气象灾害对福建省粮食生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就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UNEP[5]研究结果表明,直至2020年,与天气相关的事件引发的经济成本预计将增加两倍,达到1500亿美元/年。Vel-linga等[6]研究表明虽然气象与非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均不断增加,但相对于非气象灾害,气象灾害的发生率显著上升。Hppe[7]分析了1950-2005年间大规模自然灾害事件的发展趋势,发现其所造成的损失剧烈增加。史培军等[8]分析了1980-1994年农业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得出这15年来的农业自然灾害(主要为水旱灾害)致使中国粮食减产达到同期粮食产量的15%左右,其中仅气象灾害占到40%左右。刘明亮等[9]通过分解粮食产量的时间趋势项与波动项,分析了1949-1995年间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波动性以及主要农业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得出中国粮食生产的波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受灾情况。马九杰等[10]根据2002和2003年的分省相关数据,通过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农业自然灾害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发现自然灾害对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具有显著影响。罗小锋[11]利用描述性统计和C-D生产函数,分析了自然灾害对湖北省粮食产量的影响,指出自然灾害已成为影响湖北省粮食产量的重大因素。庄道元等[12]利用全国31个省市1979-2007年粮食生产的面板数据,引入变截距双对数模型对不同阶段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三个阶段中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的负面影响均较显著,而且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影响的程度呈不断下降的趋势。龙方等[13]对中国1950-2008年稻谷单产和气象灾害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稻谷单产水平变化是由技术因素、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决定的,其中,社会因素占15%~17%,技术因素占28%~35%,自然因素占48%~56%。高云等[14]通过对2000-2008年自然灾害发生面积与农业发展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自然灾害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较为显著,并具体指出水灾与旱灾的影响较为显著,且水灾比旱灾的影响更为显著。

  刘晓敏等[15]利用灰色关联分析自然灾害对河北省粮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雹灾受灾未成灾率,粮食风雹灾成灾率、粮食旱灾受灾未成灾率对1985-2010年河北省粮食产量影响较强。上述研究明确了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的负面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但前人研究主要集中于总体受灾情况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而忽视了不同气象灾害对不同粮食作物的作用机理和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此外,前人研究更加重视对气象灾害和粮食产量间的相关性分析,而忽视了粮食作物对气象灾害的敏感性研究,即无法定量衡量单位气象灾害变动所引致的粮食产量的变动幅度。有鉴于此,本研究分析了1984-2013年福建省粮食产量和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并通过相关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分别研究5种气象灾害与5种粮食作物之间的相关程度和敏感程度,提出政策建议,为福建省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和科学决策提供借鉴。

  1数据来源与模型设置

  1.1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本研究分别以稻谷、小麦、玉米、薯类、大豆单产为因变量,在粮食单产与气象灾害受灾率和成灾率的分析中,分别以旱灾、水灾、风雹、霜冻、台风的受灾率和成灾率为自变量。福建省的粮食产量和气象灾害的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等数据来源于《福建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85-2014年)。由于福建省从1998年起才将台风的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数据列入统计年鉴,所以在分析台风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时仅考虑2004-2013年的数据。

  1.2模型设置

  1.2.1相关分析本研究采用相关系数表示气象灾害与粮食单产之间的相关程度,分别取显著性水平0.01、0.05和0.1进行双侧检验。

  1.2.2敏感性分析为定量衡量单位气象灾害变动引发的粮食产量变动幅度高低,本研究引入敏感性的概念。粮食产量对气象灾害的敏感性是指气象灾害的变化对粮食生产系统的所造成的影响程度。若气象灾害发生较大变动,但其造成的粮食产量变动幅度较小,表明粮食产量对气象灾害的敏感性较小;反之,则敏感性较大。本研究分别以气象灾害受灾率(或成灾率)和粮食单产来反映粮食生产系统输入量和输出量的变化,以敏感度来表示粮食产量对气象灾害的敏感性的强弱程度。敏感度的计算步骤如下所示。

  2气象灾害和粮食产量变化趋势

  2.1气象灾害变化趋势统计局和农业部将粮食减产10%以上称作受灾,减产30%以上称作成灾,本研究分别以受灾率和成灾率表征一般强度和高强度气象灾害的受灾范围。由图1可知,受灾率和成灾率的年均值较高,分别为26.70%和12.53%,但分别以每年0.7%和0.3%的趋势下滑,这说明虽然近1984年以来福建省气象灾害的受灾范围比较广,但总体呈减小趋势,而且一般气象灾害的受灾范围减小得更为明显。此外,对5种气象灾害受灾率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旱灾、水灾、风雹、台风的受灾率分别以0.3%、0.7%、0.1%、1.5%的趋势逐年递减,仅有霜冻的受灾率保持平稳。

  2.2粮食产量变化趋势由图2可知,1984-2013年,福建省粮食单产总体以71.60kg/hm2的年趋势波动上升。1984年全省粮食单产仅有4216.52kg/hm2,而2013年则达到6002.30kg/hm2,是1984年的1.42倍。1984-1997年间,福建省粮食总产也呈波动上升趋势,直至1997年达到最大产量961.78万t,但从1998年起,受播种面积减少的影响,粮食总产逐年降低,直至2013年达到最低产量,为523.60万t,仅占到1997年粮食总产量的54%。此外,对5种粮食作物单产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稻谷、小麦、玉米、薯类、大豆的单产分别以54.61、44.44、102.79、43.65、52.32kg/hm2的趋势逐年递增。

  3气象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

  3.1相关分析本研究以气象灾害受灾率与粮食单产的相关系数表示一般强度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显示,1984-2013年福建省粮食单产与气象灾害受灾率的相关系数为-0.479,说明气象灾害对全省粮食单产具有一定负面影响,但由于粮食生产还受到技术进步、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相关程度并不高。从表1中可以看出,5种作物受到不同气象灾害的相对影响程度基本一致,但5种气象灾害对不同作物的相对影响程度却有较大差异。其中,受旱灾影响较大的是大豆、稻谷,受水灾影响较大的是薯类、稻谷,受风雹影响较大的是玉米和大豆,受台风影响较大的是稻谷和玉米,但5种作物受霜冻的影响均非常小。本研究以气象灾害成灾率与粮食单产的相关系数表示高强度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显示,1984-2013年福建省粮食单产与气象灾害成灾率的相关系数为-0.435,低于与受灾率的,说明总体上高强度气象灾害对全省粮食单产的影响要小于一般强度的气象灾害。从表2中可以看出,除稻谷受高强度台风的影响大于风雹外,5种作物受到不同高强度气象灾害的相对影响程度基本一致,但5种高强度气象灾害对不同作物的相对影响程度却有较大差异。其中,受高强度旱灾影响较大的是稻谷和大豆,受高强度水灾影响较大的是稻谷和薯类,受高强度风雹影响较大的是小麦和玉米,受高强度台风影响较大的是小麦和稻谷,但5种作物受高强度霜冻的影响均非常小。

  3.2敏感性分析本研究以气象灾害受灾率与粮食单产的敏感度表示粮食产量对一般强度气象灾害的敏感性程度,敏感度越大表示气象灾害受灾率每变动1%,粮食单产相应的变动幅度越大。分析结果显示,1984-2013年福建省粮食单产与气象灾害受灾率的敏感度为6.35%,说明气象灾害受灾率每变动1%,全省粮食单产相应的变动6.35%。从表3可以看出,5种作物对不同气象灾害,以及不同作物对5种气象灾害的敏感度均有较大差异。其中,稻谷、玉米、薯类、大豆对旱灾最为敏感,仅有小麦对霜冻最为敏感,但所有作物均对台风最不敏感。然而,对旱灾较为敏感的是薯类和玉米,对风雹较为敏感的是玉米和大豆,而对水灾、霜冻和台风较为敏感的是玉米和小麦。本研究以气象灾害成灾率与粮食单产的敏感度表示粮食产量对高强度气象灾害的敏感程度。分析结果显示,1984-2013年福建省粮食单产与气象灾害成灾率的敏感度为21.56%,说明气象灾害成灾率每变动1%,全省粮食单产相应的变动21.56%,明显高于与受灾率的变动辐度,可见全省粮食单产对高强度气象灾害更为敏感。从表4可以看出,5种作物对不同的高强度气象灾害,以及不同作物对5种高强度气象灾害的敏感度均有较大差异。其中,稻谷、玉米、薯类、大豆对高强度风雹最为敏感,而对高强度水灾次之,仅有小麦对高强度霜冻最为敏感,其次才是风雹。然而,对高强度旱灾较为敏感的是玉米和大豆,对高强度风雹较为敏感的是玉米和薯类,而对高强度水灾、霜冻和台风较为敏感的是小麦和玉米。

  4结论与建议

  (1)气象灾害对福建省粮食生产具有负面影响。1984年来全省气象灾害受灾范围总体呈减小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粮食生产,使得粮食单产逐年递增。为实现全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建议相关部门采取一系列防灾减灾措施:①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健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②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处理能力,健全气象灾害应急救援体系;③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人才培养,提高气象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④强化气象灾害防御法制建设,构筑气象防灾减灾法律体系;⑤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组织领导和宣传教育等。(2)对福建省粮食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是台风,其次是风雹。受一般强度和高强度台风影响最大的分别是稻谷和小麦,而受一般强度和高强度风雹影响最大的分别是玉米和小麦。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对危害较大的气象灾害和受气象灾害影响较大的粮食作物采取针对性措施。(3)气象灾害受灾率和成灾率每变动1%,福建省粮食单产分别变动6.35%和21.56%。稻谷、玉米、薯类、大豆分别对一般强度干旱和高强度风雹最为敏感,其中又分别以薯类和玉米为最,仅有小麦对一般强度和高强度的霜冻最为敏感。因此,在今后衡量气象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时,除了相关性程度,建议将粮食产量对气象灾害的敏感性程度也纳入考虑范围。

文章标题: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影响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huanjing/3782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