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师论文荷兰世博会中国园展园空间设计

所属栏目:农业环境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6-04-26 11:25 热度:

   本是一篇园林工程师论文,发表在《中国园林》上,杂志是综合性风景园林学术刊物,现为“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刊登风景园林学科及交叉学科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原创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规划设计作品、专题综述、评论文章、科技新方法及国内外动态等内容。

  2012年在荷兰芬洛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是经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AIPH)批准并在国际展览局注册的A1级世界园艺展会,每十年在荷兰举办一次。参加此次展出的“中国国家展园”荣获本次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最高奖项——“绿色城市奖”。这不仅是世界级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国历年来在国外参加世界园艺博览会所获得的最高荣誉。现就荷兰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园设计的空间组织向读者介绍。

  布局手法

  2012荷兰世国会有近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充分展示世界园艺领域最新的发展理念和趋势,主要分休闲与健康、绿色动力、教育与创新、环境和世界舞台5个主题区。中国展园位于世界舞台区。在仅有的1 500平方米范围内,将中国文化和园林的精华呈现给全世界;在为期6个月的的展出时间内,将中国精湛的园艺技术呈现给全世界,这是我们的目标。为此,经过多次讨论,设计组采用江南园林这一最具中国特色的园林空间形式作为骨架展开设计。

  中国园林善于模拟自然,运用浓缩和提炼的手法,结合风景园林构图基本规律,使景物的大小、色彩、质感迎合人们传统审美的要求。这是在中国风景园林中,当游人看到某些小型山石、水体时,常常会有的感受。设计中充分运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四种空间布局手法,即开门见山、曲径通幽、小中见大和虚实相生。

  (1)开门见山

  中国园的大门采用传统的中国特色建筑形式,告诉游人这里就是中国园。这是通俗意义上的开门见山。人在进入园林的主体空间之前,先经过一段相对闭塞的空间,这样,当主体空间突然展现时,由于强烈的对比而获得空间扩大之感。中国园在大门入口处设置假山,让游人进园,一眼看见的是这组体量并不算大的、具有传统中国韵味的石景,视线却被阻隔,不能一览无余园中景色,先藏后露。这便是园林空间手法上s开门见山了。由于一方面中国园的景观石材都来源于国内,运输重量和体积过大的石材困难太大;另一方面园中面积相对较小,景物尺度不宜过大,所以这组假山相对于通常江南园林中的假山体积要小些,未能完全阻隔视线,但吸取了造园中“开门见山”手法的精髓,增加了景观空间层次。这也是用师法自然的手法营造‘‘咫尺山林”意境的体现。即模拟自然山石、水体形态,尺度上相对缩小,给游人以“一峰若太华千寻,一勺若江湖万里”的景观感受。

  (2)曲径通幽

  同样一段距离,曲折的路比直线的路要长,路长给人的感觉比路短经过的地方大。更重要的是在曲折的路线上能够看到的东西多,而且变化大,实际上是提高了有限空间的利用效率。同时在曲线路拐弯处或折线路的折角处精心的布置景观点,让游人在行走的过程中看到的景物都不一样,这就达到了步移景异的效果了。可见“步移景异”可以在“曲径通幽”的基础上得到实现的。

  追求意的幽静和境的深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有限的范围内经营,为求得境的深邃,蜿蜒曲折可增强景的深度感。中国园在湖面两侧的两条重要通道上均采用曲径方式来增加景深。一侧是由一座三折曲桥结合一条幽深曲折的长廊组成,路线为折线形。游人在经过每个转角时看到的景观和观看景观的角度都有明显的变化,空间形式更人工化。另一侧由一条自由的流线道路组成,路线为曲线,游人在循序渐进中欣赏到不一样的景观,形式更加自然。两者组织方式略有不同,但都是采用“曲径通幽”的方式来增加景深,使游人对于空间的感觉扩大,也激发游人的游览兴趣。而园中在空间的转换点上景观点基本由点景树、点景花卉、点景石、灯具等景观元素组成。

园林工程师论文

  (3)小中见大

  小中见大指以有限的面积,创造无限的空间感受。途径有多种,一是在合理范围内缩小景物尺寸’以容纳更多的景物;二是增加景观层次,通过对比、反衬等手法的运用,造成视觉上的错觉和联想;三是采用借景手法,把原本属于院外的景观纳入游人视线。这些途径都让游人眼中所见的更多,心中所想象的空间更大。

  当空间不大时,小中见大的设计手法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园的空间设计上积极调动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来达到在感官上扩大有限空间的效果。一是主体建筑远香堂的体量是在原型(拙政园远香堂)的基础上加以缩小,为园中其他景物腾出更多空间,但由于是在合理的范围内,游人很难觉察体量的缩小。二是在主体建筑两侧增加院墙的设计,把中国园分为前院和后院。当游人到达远香堂后发现后院还有一大片园林景观时,顿时会感觉到这个院子还是比较大的。三是两侧院墙各设有一院门,增加了前后院的联系,与院门联通的道路空间相对狭小,从开阔的前院空间,来到一个狭小的道路空间,穿过这道院门后视野逐渐打开’眼前景物随之增多,从而产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感觉。四是增加景观层次,如入口处的假山设计、种植方式大多采用多层次种植、适当增加地形拉长视线、后山上增加一条道路设计等,以达到增加景观空间感受的目的。园林的面积小是客观的,游人的感觉大是主观的,大通过小而体现出来了。

  (4)虚实相生

  中国画家常用“密不透风,疏可走马”来说明疏密、虚实关系在绘画构图中的重要性。园林景物的布置,也要注意有疏有密,有虚有实,使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空间处理上,闭合是实,开敞是虚。虚虚实实,变幻莫测,可以加强艺术效果。如园中一侧游廊建筑较为密集,是为实;一侧流线形园林建筑疏落,是为虚,这就使全园疏密有致。在中国园中,也采用实中有虚的艺术手法,来造成视觉上较大的景深。如在曲廊的转角处,种植鸡爪槭、竹丛等植物,搭配景石´使之构成一幅立体画面,用来打破视野上的局促感。景墙开窗,透过墙内观看,墙外景色半隐半露,被引入了园内,加强了景深的空间感。实中求虚、虚实相生的空间布局有助于意境的提升。

  空间组成

  在满足展览性园林人流集散和游憩观赏等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展示空间进行园艺成果展示。展示空间分为室内展示和室外展示;展示形式分为实物展示和视频展示。

  室内展示在丰体建筑远香堂中,布置中国式家具及与花卉相关的书画诗词,结合DLP视频展示中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和花卉园艺产业方面取得的成呆。

  室外整体展示中国古典园林千年智慧的文脉和风格,并根据荷兰当地的气候,举办了六次主题花展:牡丹展、杜鹃展、盆景展,睡莲、荷花展,绣球花展,大丽花、菊花展。

  从便于展览角度出发,中国园的室外空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集散空间

  集散空间是为展览空间中的点状空间,是展园中必不可少的集散型功能空间。中国园的集散空间设有一处,位于大门入口处,分门内和门外两部分,分别设置面积相对较大的广场空间,用于游人的集散。由于本次中国园很受游客喜欢,游人较多,此时集散空间发挥了很大作用。

  (2)穿行空间

  穿行空间是展览空间中的线状空间,用于串联各个点状空间和面状空间的纽带。中央水体和远香堂两侧的穿行空间为游客提供了边走边看的游玩体验,把中国传统园林中“步移景异”的空间感受巧妙地传达给游人。

  (3)停留空间

  停留空间是展览空间中的面状空间,用于停留欣赏展览物的重要空间。远香堂堂前平台、堂后院广场、待月亭、静心亭、致远亭便是停留空间。游人可以小坐或者驻足,感受荷风扑面,细细观赏园中景物花草,静听三泉印月,仿佛置身于这神奇的东方国度。

  游人在有限的点、线、面展览空间上,欣赏盆景展示、主题花展、文化艺术品展示。游人活动空间、绿化空间、水体空间和谐共融体现总体布局的整体性、生态性和艺术性。

  空间序列

  中国园凭借合理的安排空间形态和有机的组织空间结构,形成以下序列:

  自大门进主入口展示区是序列的开始,满足人流集散功能,正面利用太湖石假山组景形成画面感,空间上采用先收后放的组织手法。

  假山石景背后为开阔水面。水体两侧展开两条游线:一边由一条曲桥把游人引至致远亭、亲水曲廊,以建筑为主、辅以点缀式种植,游廊曲折有致;一边由一条幽深小径引人进入待月亭和静心亭,以绿化为主、建筑为辅,总体景观更加自然。两条路线一直一曲遥相呼应,一实一虚相映成趣。

  至远香堂形成高潮,主建筑观景平台视线开阔,正对中央水面,观景效果极佳;远香堂两侧设有院墙,将景观空间分为前院和后院。采用的“以小见大”的手法,让整个园子在有限的空间中提供多样的空间感受。

  两侧院墙分别通过一道院门打开后院空间。远香堂后门对应—片开敞的后院活动空间,和自然起伏的绿色植物背景空间,这里构成了序列的尾声。后院绿地是盆景展示的重要区域,西北角为全园的制高点,地形向西南角起伏,形成后山的空间概念。后院一侧设置一处出口,符合传统园林的空间布局特点,也方便游客顺畅游览。

  主体建筑——远香堂背山面水,符合传统文化中的风水概念。各景点安排既具独立的景观效果,又使游人在行进过程中体验步移景异的视觉感受。

  结语

  展览型景观空间的布局方法多种多样,空间组成不尽相同,空间序列变化无穷。设计方根据主办单位要求和展览类别确定展园风格和文化定位,合理采用布局手法,确定空间组成,组织空间序列。

  另本次中国园在建造中由于中国材料标准与欧洲标准略有差异,使得运送过去的前院围墙的部分材料未能使用。由于材料原因,前院围墙空间没有完全围合,此乃本次设计的缺憾之处。即便如此,浓浓的中国韵味在中国园得以呈现,并得到很高评价,为此我们深受鼓舞。

文章标题:园林工程师论文荷兰世博会中国园展园空间设计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huanjing/3112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