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职称论文中西部农村地区环境伦理观实践

所属栏目:农业环境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6-01-04 12:05 热度: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农村经济在滞后于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取得了相对于过去的跨越式进步。伴随着农村经济社会长足发展的同时,大部分农村地区在加强环境伦理观念上仍然大大落后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环保问题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本文是一篇关于农村的环境保护职称论文,讨论中西部农村地区环境伦理观实践。

  环境伦理学,是一门介于伦理学与环境科学之间的新兴的综合性科学。它是从伦理学的视角审视和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协调人际利益关系,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被赋予道德价值,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境保护职称论文,中西部农村地区,环境理论

  一、现状与问题

  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截至2006年,农村人口7.4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57%。农村占据了中国国土面积的绝大部分,经济的日益发展蔓延至广阔的农村地区,使得相对落后的荒凉之地卷入了一场漫长的革新之中。由于农村大部分人在思想意识和观念上并未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得到同步相应的提高,农村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程度日趋严重,一些过去在城市的落后、污染产业被转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从农村获取更多的原材料和资源,农村地区环保意识落后,环保政策和环保措施落实不到位等众多因素混合作用造成了这一问题的加剧。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协调、城乡差距的扩大、农村科教环保事业发展较为迟滞,在中西部地区这一问题显得更为严重和迫切。本着强化农村地区环境伦理观的目的,以下从家乡的切身实际出发,结合所见所闻所想谈谈对这一问题认识和理解。

  湖南省南部以山地地形为主,辖永州、郴州等地,盆地相见置于其中,红壤广泛分布,南岭山脉横贯东西,是重要的有色金属和煤炭资源产地,铀、锰、铁、矿石等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国有林场和集体林场较多,农村地区人多地少,过去由于地形封闭、交通闭塞、土地资源较少、远离经济发展核心区域等原因造成经济发展速度较缓慢。随着中部崛起、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矿物资源价格暴涨、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相关措施的深入实施,农村经济发展在近些年来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但是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凸出,城镇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森林资源破坏、非法开矿、无证经营、水体污染、非法冶炼、土地污染等重大问题显现突出,同时这些问题加剧了近些年来社会矛盾、官商勾结、涉黑案件、宗族械斗的频发,不时登上了新闻热点头条。加之过去一直存在的生活垃圾污染、白色污染、挖沙取石造成破坏、农药污染等相关环境污染因子的恶化,环境质量明显下降、人们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受到越来越大的制约,环境问题成为一件值得关注和急待解决的问题。农村环境问题的加剧,需要人们理性的思考自身的行为对子孙后代产生的深远影响,更重要的是通过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的环境伦理观,从而采取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捍卫生存发展的权利,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反之,我们长期以来一直认为鸟语花香、碧水蓝天、青山环绕、恬静幽美的农村面貌将不复存在。

  二、对策与思考

  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立场出发,结合环境伦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在充分认识中西部地区环境现状的基础之上,深入思考,寻找旨在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才是我们根本的目的。保护环境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世代薪火相传,只有从人们意识深处树立起可持续、健康文明、合理有益的环境伦理观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之道。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自然界的依赖;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协调好当代人和后代人利用资源的公平正义。农村落后地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当中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由于长期以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差别、发展条件的欠缺、环境承载力的脆弱、经济实力的落后,农村环境问题的加剧值得大家共同关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更进一步说,要落实好环境保护的具体要求,营造一个空气清新、土质优良、植被密布、水质纯净、绿色无害、健康幽静的农村环境,使环境伦理观念深入人心。具体的说,结合环境伦理观的具体要求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强化对环境伦理观的认识,使普通老百姓充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树立起健康、科学、可持续的环境伦理观,自觉的加入到环保的行动中来,营造人人爱护环境、珍惜自然的良好局面。

  在相对落后的湖南南部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但是过去一直以来,老百姓对于环境伦理的了解知之甚少,没有一种环境伦理概念,没有一种环保理念支撑当地发展。人人不关注环境,任由他人破坏环境却置若罔闻,如此长期坚持下去,后果将是灾难性的。通过广泛宣传环境保护对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重要性,使他们懂得维护自己生存发展的基本权利,把环境伦理观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转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就没有人能够撼动农村永续发展的局面。

  (二)、以“环境伦理观”为指导,强化对农村地区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和监督,在规范农村经济活动的过程中避免潜在的环境破坏和污染事件发生。

  由于资源和矿物价格暴涨,该地区近来资源攫取的力度加大,繁荣经济、活跃市场的同时也引发了更深的思考。一些本地人和外地商人联合起来,开设各种小的加工厂、冶炼厂、采矿工厂,很多人没有正式的经营证书,非法经营,没有规范的经营管理和监督措施,不符合环保要求,这些无疑会造成水源污染、土地污染、空气污染等众多环境问题的加重。非法采矿造成的污染,森林采伐量的无限扩张,冶炼加工的废水废弃排放等等,理应受到当地老百姓的谴责和追究。管理和监测是必不可少的核心环节,只有在法律准则下,加强生产中的资格审查、证件核发、定期复查、层层审批、层层监督才能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三)、在执法过程中,以环境伦理观作为衡量得失的重要标准,严格执行环保政策法规。力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只求经济发展的速度,而不关注效益低下、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

  发展是第一要务,随着农村发展的大提速,该地区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也呈现出加速的趋势,媒体曝光、老百姓谴责、网上发帖的亦不在少数。缺乏及时有效的执法是造成损失的一大原因,针对当地有污染、逃避追责的厂矿和当事人,针对胡乱采伐森林资源的行为要依法追责,在执法的过程中,不以是否创造了暂时的经济利益为唯一标准,把环境保护和环境伦理观念作为衡量得失的重要指标。盲目的追求经济利益是违背科学宗旨的,因此必须兼顾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兼顾经济利益和环境效益,真正做到对老百姓最有益,对未来最有利。

  (四)、在关系到农村长远发展的各方决策过程中,维护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权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在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上至上层组织,下至普通基层组织,对于任何关系到农村长远发展的决策都需要慎之又慎,把握好利益和道德标尺的平衡。决策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各项事业全方位的具体操作,民主和科学不可少,民主体现大多数人的意见,科学体现是否符合老百姓的真正利益。在农村地区,需要提高领导层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决策能力,把环境伦理作为决策环节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意义。决策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把环保作为基石,不因环境恶化制约经济发展。因此提高当地决策者的道德责任感和使命感是迫切的要求。

  (五)、创建实践环境伦理观的长效机制,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管理模式。

  环境伦理观的实践不是暂时的,需要永远坚持下去;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管理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世世代代的农村人扎根在脚下的土地上思考和探索,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去做到更好。不管是在湘南山区还是湘北农村,或者长江以南,或者黄河以北,把环境伦理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起来,发挥它们的教育意义和文化意义,即使在最贫瘠的土地、在最落后的农村,通过把这一套做法和理念透彻的示范出来,随后推广、普及,使他们真正的烙印在老百姓的血液里,永远传递下去,这才是它的意义所在。创造出一种长效机制和发展模式,是时代赋予的崭新命题。

  当然,从环境伦理学的角度出发还要加强人口生产的环境伦理教育,树立现代生育伦理观;改变不适当的生活方式;保护动植物生存的权利等等。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对于中西部农村地区发展有重要作用。

  于现实而言,中西部农村落后地区的发展仍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既然晨曦的光芒已经显现,问题随着光芒并存,我们就有必要作出应对各种问题的反应和对策。这就是本文的意义所在。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是由农业部主管,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和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联合主办的全国性学术类科技期刊,曾用名为《农业环境保护》,创刊于1982年3月,于2003年改为现刊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为月刊,大16开,224页,每本定价40.00元,全年定价480.00元。国内外公开发行,全国各地邮局征订,邮发代号6-64。

搜狗截图16年01月04日1200_25.png

文章标题:环境保护职称论文中西部农村地区环境伦理观实践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huanjing/29478.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