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论文城市公园建设方向论文范文

所属栏目:农业环境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3-07-20 10:03 热度:

  本文选自北大核心级期刊《城市发展研究》,《城市发展研究》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办的刊发探讨如何应对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挑战的研究成果的学术性刊物,刊载城市规划、城市地理、城市经济、生态学以及相关学科的文章。

  摘要:本文以徐州彭祖园敞园改造为例,通过分析改造前彭祖园在空间布局上、功能上、景观上等封闭式公园存在的通病,引入“有机更新”理论作为指导,探讨封闭式公园从功能上、景观上、空间布局上如何进行有机更新,营造出开放的、满足居民日常休憩、健身、娱乐等活动的亲近自然的、优美的景观场所。

  关键词:封闭式公园;有机更新;开放式公园;敞园改造

  1、彭祖园概况

  彭祖园位于徐州市南郊马棚山,占地520亩,西与云龙山相连,南与小泰山、凤凰山相望,其地形犹如天地间一把养生的太师椅。彭祖园南北狭长,中部包容了福山寿山两座山头,呈现出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形特点,福寿山西麓有神话般迷人的不老湖,整个园区山环水绕,景色秀丽。

  彭祖园共有五个景区二十二个景点。五个景区,即动物园区、植物园观赏区、景武湖区、游乐区和山林区。彭祖园是彭祖文化的发源地和集萃地,拥有众多的彭祖文化遗迹和景观。全园建筑面积17527平方米,水面面积17000平方米,是一个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兼备,以动物观赏与植物观赏为主要内容,游览与休息相结合的大型综合性封闭公园。

  2、以彭祖园为代表的封闭式公园存在的通病

  2.1封闭式公园与周边城市景观缺乏空间联系,打破了城市空间的连续性。封闭式公园一般沿着公园用地红线以高高的围墙或栏杆结合大门形成明显的界限与相邻城市用地间隔开来,使之孤立于城市之中,缺少与周围异质空间的联系,与日渐提升的城市空间环境不协调。

  2.2封闭式公园的管理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居民的需求。封闭式公园一般以收取门票的方式进行经营,开放时间基本上为白天的某个时间段,因门票和开放时间的关系,其服务对象人群相对较窄。而现代城市居民对具备休憩、游览的公共空间包含封闭式公园有了新的要求,就是“回归人本”这就要求封闭式公园能从城市居民的角度以开放的方式给予居民健身、散步、玩耍娱乐、社交等活动不限时段的提供场所,满足高密度人群的活动和审美需求。

  2.3封闭式公园景观效果有待改进。封闭式公园基础设施相对陈旧,景观小品及设施因建设时代久远、缺乏维护导致局部损坏,品质低下。植物配置单调,植被退化,导致局部地方某些植物疯长,有的植物生长不良,景观效果较差。

  3、“有机更新”在封闭式公园敞园改造中的应用

  3.1、“有机更新”理论概述

  “按照城市内在的发展规律,顺应城市肌理,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与发展。”吴良镛先生提出的“有机更新”理论对城市中已不适应一体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改建,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封闭式公园作为建国以来主要提供给城市居民的休憩场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在时间、空间、景观需求上所承担的功能已不能适应城市社会生活,封闭式公园更新为开放式公园成为必然。根据“有机更新”理论,公园发展如同生物有机体的生长过程,应该不断去掉旧的、腐败的部分,生长出新的内容,但这种新的内容还应具有原有结构的特征,也就是顺从公园原有的机理进行有机更新。

  3.2有机更新理论在彭祖园敞园改造中的应用

  针对彭祖园存在的客观实际问题与城市发展、居民需求的矛盾,在充分了解公园历史、现状、文脉环境的基础上,尊重公园历史和现有景观,对其进行适当的修缮、改造,以达到提升景观品质的目的。在彭祖园敞园的具体改造上主要从空间布局上、功能上、景观上进行有机更新,使之更好的融合在城市空间之中,满足城市居民“回归人本”的需求,进而提升城市品位。

  3.2.1、规划布局的有机更新

  彭祖园里有寿山、福山、有不老湖,公园兴建时定义为古典园林,随着城市的发展,彭祖园愈来愈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根据有机更新理论,改造时应不断去除旧的、不适应公园发展的东西,以新的符合公园发展的景观予以取代。取代的景观还应具有原来景观的特征,因此,“有机更新”目标为开放式公园,即敞园改造,根据原有的山水布局框架,在不改变原有框架特征的基础上,敞园定位为“江南水乡生态园林”。围绕着不老湖,针对西侧泰山路的大人流,将封闭围墙予以拆除,沿着0.9公里的不老湖景观带设置了三座不同形式的亲水平台,加强了公园与周边空间的联系和公园的可达性,达到了敞园的目的。同时围绕着河道设计了适度体量假山瀑布、观景石滩、临水步道等濒水景点,以及改混凝土驳岸为莲花石自然驳岸等岸线处理把现代园林简洁、流畅、大空间、大手笔的表现手法与古典园林中的曲径通幽、步移景异、小中见大、先扬后抑以及夹景、借景、框景等传统手法比较有效、合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展现了园林景观艺术的空间变化的韵律。开放后的彭祖园与周边的云龙山、小泰山、凤凰山山林景观以及东坡广场等共同勾画了一幅生态型都市生活的美丽画卷。

  3.2.2功能上的有机更新

  敞园改造的目的在增强与周边空间的联系,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外,更多的是满足自身功能上的需求。彭祖园在敞园改造前,游人主要集中于动物园区和游乐场,其他区域利用不充分,从城市居民对开放式公园的各种需求出发,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形成彭祖文化景区、不老谭景区、名人馆景区、樱花林景区、游乐园景区新的5大主要功能区,五大主要功能景区通过出入口的设置、交通系统的安排、历史文化的传承、植物景观的调整等多方面调整改造,实现功能上的有机更新。

  出入口设置——针对周边相对密集的居民,沿泰山路、解放南路对公园的出入口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处理,以开放的出入口广场结合停车场的设置,满足了周边居民晨练、集散等活动的需求。

  交通系统的安排——对原有公园道路进行整合,结合5大功能景区的各个景点,去除“回头路”和“断头路”,因形就势以蜿蜒曲折、高低起伏、简洁通达等各种形式的园路贯穿5大功能景区的岸、水、林以及硬地休闲空间,满足游客活动休憩与自然赏景的需求。

  历史文化的传承——主要通过彭祖像抬高、彭祖祠修葺、大彭阁彩绘、祭拜广场改造、名人馆建设等多项内容,保留有历史和景观价值的建筑景观小品;拆除年久失修、景观效果欠佳的混凝土结构的东西大门耳房、墙体等,在原址按江南园林的建筑风格采用纯木结构复建;拆除园内对景观有影响的建筑物、构筑物,在提升历史文化内涵的同时使得园内的建筑物、构筑物、景观小品融入山水构架的江南水乡生态园林中,彰显徐州底蕴深厚的人文历史,体现地方人文精神传统,满足城市不同层次、不同时代居民的场所精神体验需求。

  植物景观的调整——通过增设特色植物景区,如樱花林景区,保留原有樱花,对长势较差的植物进行清除,新植樱花新品种,形成樱花林浓郁的主题氛围,同时,在樱花林周边,加植秋色叶植物作为背景,形成“春花烂漫,秋色斑斓”的特色植物景区,满足城市居民赏花观叶的需求。

  3.2.3、景观视觉处理的有机更新

  在景观视觉处理上充分利用不老湖水面与寿山原有的山林植物,具体体现在滨湖景观改造上和山林景观改造上。不老湖湖区是彭祖园敞园改造工程的主要视觉导向点,临泰山路一侧保留原有长势好的植物,去除长势不佳、景观效果差的植物,增加高大乔木使之与原有大乔木融合,形成乔木与草坪相对通透的景观,既为泰山路上车行者营造出一种在城市森林中穿梭的快感;又使不老湖水景若隐若现的映入泰山路一侧的游客、行人的眼帘。其他湖滨带以20至30米的特大型乔木调整湖区原有植物的林冠线,并适当增加常绿类乔、灌木,及色叶乔、灌木。这样高大与低矮、常绿与落叶、色彩与倒影,使视觉具有块面、色彩浓重的油画效果。

  在寿山、福山改造时,在适当的位置去除已老化的原有植物开天窗、加厚土层并配置喜阳植物,解决徐州山林改造存在“寒、旱、阴、瘠”问题,同时在林缘处以地形处理结合竹类背景巧妙的遮挡,起到景观空间的分隔、景观视线的引导作用。山林与湖景结合,使市民置身于浓密的绿树丛中远离城市的喧嚣,尽情地享受磷光涟涟、柳枝飞舞、风荷日月之湖光瑟瑟、百花争艳的山水景观。

  4、结语

  城市封闭式公园敞园改造应以有机更新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城市开放式公园为广大市民提供广泛便捷服务为目的,结合公园布局、功能和景观等方面的要求,增强公园空间与城市周边环境空间各个层面的融会交流,提供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休闲娱乐享受场所,承担公众户外游憩活动的功能,营造爽心悦目的城市山林景观。

  参考文献:

  吴鹏袁荣炎论城市综合性公园恢复改造中文化的延续

  山西建筑2009年5月

  吴良镛著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文章标题:环境科学论文城市公园建设方向论文范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huanjing/1796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