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石津灌区供水的营销与市场化管理

所属栏目:农业环境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2-10-20 10:20 热度:

  河北省石津灌区地处河北平原中南部,太行山东麓,是以农业灌溉为主,兼发电的大型灌区。受益范围包括石家庄、衡水、邢台3市14个县(市)的158个乡镇。灌区地表水源工程为滹沱河中上游的岗南、黄壁庄两座联合运用的大型水库,兴利库容12.4亿m3。灌区灌溉渠系包括总干渠、干渠、分干渠、支渠、斗渠、农渠6级固定渠道,共计1.4万余条。骨干工程控制耕地面积29万hm2,设计灌溉面积13.3万hm2。年均引水3亿m3。
  近年来,灌区降雨和径流偏少,水库蓄水量呈减少趋势,工业、生活用水的增加使水资源持续紧张,灌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把握适时灌溉难度增加。受分配指标、工程条件和引水时间的制约,渠灌市场萎缩、秋冬浇开灌难、引水难、效率低的问题比较突出。针对这些问题,灌区管理局本着服务三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保持灌区持续发展的目的,总结多年来灌溉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导入市场化观念、建立供水营销组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灌溉供水模式。
  一、 树立商品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1.树立品牌形象,确保供水水质。石津总干渠自西向东流经石家庄、箕城、晋州、辛集、深州,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随之产生了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垃圾,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进渠道。在非灌溉季节,大量污水滞留渠内,沿渠附近臭味难闻,大量污染物的涌人加剧了水体污染,致使沿途水环境迅速恶化。污水不但破坏了环境,而且腐蚀和损坏了渠道建筑物,还严重干扰了灌区用水秩序,破坏了渠水在灌区群众中的信誉,造成近年各受益村都不愿意先用水的局面。但是污水的排放涉及到众多单位和行政管理区域,彻底杜绝有很大困难,灌区只好采用净水冲污的办法,平均每次提灌前冲污都达10余个小时,近年来累计损失188万元。即便如此还是发生了1993年和1999年2次严重污染事件,总计受灾面积达176.27hm2。这使灌区领导痛下决心根治污水。2008年9月通过石津渠首次为北京供水。由于提供生活用水,对水质的要求更高,河北省省委、省政府、水利厅都高度重视,局领导也认识到这正是解决污水排放、树立品牌形象的良好时机。管理局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周密科学供水方案、扎实做好排查工程、安排人员不间断巡查,协调地方政府关停污染企业、清理养殖场、深入宣传保护水质安全的重要性。之后又以城市“三年大变样”工程为契机,力促晋州污水处理厂建成,彻底解决长久以来困扰石津渠的污水问题。首次北京输水任务的圆满完成,为后续供水业务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截至2011年通过石津灌区为北京供水累计3.7亿立方米,同时石津灌区还多次承担了为石家庄滹沱河、衡水湖的环境供水任务,至此石津渠城市供水的品牌形象成功树立,大大拓展了灌区的发展空间。
  2.改善工程条件,提高引水系数。针对石津渠工程老化、建筑物不配套、轮灌周期长、渠道引水效率低等问题,灌区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改造力度。1990-2005年灌区自筹资金3930万元用于工程改善与维修,1997年灌区被水利部列为全国20个大型灌区改革试点之后,争取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资金累计4.3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8亿元,完成支渠以上渠道防渗280公里,配套或改造建筑物756座,较大程度地改善了农业灌溉条件,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轮灌周期也从原先的40多天缩短为现在的20余天。灌区生产条件的改善,提高了农民的用水积极性,恢复改善设计灌溉面积累计338.178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累计16200.9万公斤,累计节水量5133.51万方,水分生产率由项目实施前的1.26kg/m3增长到1.52kg/m3,项目区内水的利用系数提高了10%-15%,全灌区水的利用系数提高了5%。
  3.强化节水管理,实现降本减负。“节水、降本、减负”是巩固用水市场的重要手段,各管理处也都加大了节水力度,严格落实责任制,细化管理。如发现灌沟淹路现象,一次扣罚责任人10%的放水补助;而对于节水效果明显或节水措施得力的灌溉站给予特殊奖励。努力降低国家水费,通过抓田间工程,减少水的浪费,降低水费支出。通过改进灌水方式和方法,减少灌水定额。推行了两头灌溉和蛇蜕灌溉形式。对畦长且不平的地块,采用两头灌溉的方式,对长而平的地块,用水龙带由远到近进行灌溉。通过采取供用水双方签字的做法,强化水计量的严肃性,提高了各方对水计量的认识,实现自觉节约用水。积极压缩村级费用。一是对以两队形式组织浇地的村,灌溉站引导两队合理竞价承包。二是对以村统管形式浇地的村,灌溉站宣传、引导一人多岗,减少渠道管护人员,同时引导村干部义务服务。三是对以联户及单户形式浇地的,灌溉站直接输水到户,免收任何管理费用。四是通过推行“水务公开”制约搭车现象。
  二、加强内部管理,推行绩效挂钩。
  1.加强供水管理,降低灌溉成本。灌区实行均衡配水与集中轮灌供水相结合的办法,按照以亩配水,按量收费。为抓好“降本、减负”工作,灌区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严格监管水利工程,杜绝跑、冒、滴、漏现象,降低供水成本。加强对用水户的节水宣传,实行“一把锨”浇地、“承包浇地”、“联户浇地”等多种形式,提高灌溉效率。提高管理水平,杜绝沟满壕平、串畦淹路等浪费水的现象,减小灌水定额,从而降低水户的水费支出。采取如最高、最低限价等措施并切实加以监督指导,实现降低村级费用,降低用水户的灌溉成本的目的。科学调度,坚持“发电服从灌溉”的原则,确保水量平稳,对私自操作影响输水稳定的,对相关责任人按影响水量对应水费的0.5%扣罚补助。
  2.推行水务公开,让农民用上放心水。要求各灌溉站要分村、分渠道将水价、实用水量、实收水费等内容进行公开,公开率不足60%时,免发放水补助、取消年终评优资格。强化测站水计量监督工作,严格按照“准、精、简”的量水原则,做到操作规范,记录清楚齐全,测流量水全部实行共测互监、双方签字制度。II级测站要求严格执行“二测四观”的量水方法,测量和观测数据要做到逐日逐级上报。2011年又推行了用水日盘点制度,
  3.分配任务指标,制定奖惩措施。灌区在对内管理中,为稳定灌溉市场、创收增效,推行绩效挂钩制。根据各渠道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引水系数,管理所(站)超额完成规定系数,提取多收水费的一定比例作为超系数奖励,反之则扣罚该所(站)放水补助。为确保原有用水市场,以管理所为单位,以一定的水量为任务基数,对各管理单位进行绩效管理,对未完成放水任务的管理所当季放水补助,根据完成量做相应比例的扣罚,直至免发当季放水补助。为促进多放水,以管理所为单位,采用阶梯式分段提取放水补助,鼓励各所扩、复灌。要求各管理所根据自身实际,将任务指标层层分解到个人,建立和完善有本单位特色的奖惩机制。
  三、积极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用水户参与管理的新途径。1996年,灌区开始尝试用水户协会试点工作,陆续出台了《石津灌区用水户协会组建办法》《石津灌区组建用水户协会实施办法》《石津灌区用水户协会章程》等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先后成立涉及297个自然村10.7万农户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用水户协会17个。在协会运作中,推行“四公开”(水量指标公开、水费价格公开、实用水量公开、水费帐目公开)“四到斗”(输水到斗、计量到斗、收费到斗、服务到斗)的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家庭用水户的参与程度,扩大参与范围。一是继续围绕“三化”建设(决策民主化、水务公开化、管理专业化)开展工作,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二是积极探索“组财会管”,不断改进财务管理模式,遏制水费搭车、挪用现象;三是推行“斗渠核算”和“分户计时”,避免了喝“大锅水”,促进节约用水,降低浇地成本。通过发挥用水户的辐射、示范作用,增强用水户的自我约束和互相监督,保持了良好的用水秩序,杜绝偷水现象,提高了灌溉效率,促进了农户用渠水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了用水市场,保障了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标题:浅论石津灌区供水的营销与市场化管理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huanjing/1356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