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析

所属栏目:农业环境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1-09-24 16:21 热度: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环境保护问题也提上了日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的发展,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将对目前我国环境现状,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错误认识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展开论述,希望能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关键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现状,误区
  一目前我国环境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资源总量大,人均拥有量很少,各单项资源的人均值也排在世界的后面,和人类基本生存密切相关的的淡水、耕地、森林和草地四类资源,中国的人均占有量很少,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同时,我国的现代化水平较低,综合科技水平较差,我国综合科技水平对资源的利用率只有30—40%,比西方发达国的的60—70%相差甚远。从中国目前的的环境状况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都达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城市大气质量差,我国已经成为与欧洲、北美并列的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有的地区的降水PH值已达到了3,全国百分之七十的水系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七大水系中,松花江、辽河、淮河、海河、水体已降至最差的四类和五类标准,水污染不仅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直接威胁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在城市中,噪声污染日趋严重,生活垃圾及固体废弃物得不到应有的处理,已经成为一大公害;乡镇企业迅猛发展,环保措施没有跟上,使污染由城市向农村蔓延;农业生产中的过量化肥农药的非点源污染也呈上升趋势。在生态环境方面,水土流失严重,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流失土壤量大约为50亿吨;我国还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有近4亿人口生活在受荒漠化影响区域,沙漠化面积仍以每年2100平方公里速度增加。据估算,自70年代以来,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等等,着一系列的问题都说明,我国的环境问题迫切需要引起人们的注意,环境保护势在必行。
  二导致我国环境问题的原因
  1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由于中国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在产业结构方面以煤炭、石油、电力为主的传统能源结构,以治金、建材、化工为主的原材料工业得以优先发展,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将不会得到改变,这些因素均将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从区域结构上看,现在东西部差距明显,东部由于经济基础比较雄厚,技术力量也较强,环境质量有可能好转。但中西部地区处于经济起步阶段,会给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在经济增长方式上,虽然向着集约型转变,但是我国综合科技水平较差,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难以立即改变效率低、消耗大、污染重的传统粗放的增长方式。
  2人口问题对环境的影响
  我国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给我国生态环境的造成巨大的压力。在一些地区,迫于生存危机,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众多人口的不合理活动超过了大自然许多支持系统的支付能力、输出能力和承载能力。我国人口基数大,环境质量差,这种状况不是短期内能够改变的,相当多的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状况仍没有得到改变,有的甚至还在加剧。这就说明,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建设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
  3工业化发展中带来的环境问题
  我国工业化开始时间晚,发展起点低,为了赶超发达国家,很长一段时间内以资本高投入支持经济高速增长,而且以资源高消费、环境高代价换取经济繁荣;重视经济,忽视生态,短期性经济行为为我国生态环境带来长期性、积累性后果。
  4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带来的环境问题
  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决定了个人或市场都不会提供控制环境污染的费用和服务,只有政府是公共财产的提供者。来自市场经济的压力愈大,政府对防治环境污染、整治国土资源的责任就越大。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环境、异常变化的气候条件、幅员辽阔的国土面积等客观因素,既产生了中国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和地区差异性,也决定了它的脆弱性和失衡性,如果开发利用不当,极易破坏,又难以恢复。对此,应有全面的考虑,并采取积极的措施。
  三我国环境保护中存在的误区
  在环境保护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在思想上还存在着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能正确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主要代表性的观点就是将环境保护和发展相对立;先污染后治理,污染是不能避免的;环保畏难论等。环保与发展对立论,认为搞环境保护必须停止发展,要发展经济就不能讲环境保护,二者非此即彼,不可协调;先污染后治理论,认为在工业化初期必须请环保让路,污染的同时积累资本,等有了钱,再腾出手来抓治理;污染难免论,认为环境污染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物和结果,有失才有得,工作做得再好也难以保证环境质量;环保畏难论,认为经济落后地区环保历史欠帐多,目前又缺少必要的财力支持,环境保护工作不可能有什么大的行为;人定胜天论,认为一切着眼于改造自然,让自然生态无条件地服务于人类需要,把适应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看成是消极保守。
  2不能正确认识国情,推脱责任
  主要代表性的观点就是资源低价、环境无价论,后代聪明论,与己无关论等。资源低价、环境无价论,认为凡是没有通过劳动产生的东西就没有价值,看不到自然资源和国有性和环境要素的有用性、稀缺性;后代聪明论,认为对现有资源要尽快开发,一代更比一代强,后代肯定能有办法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与己无关论,认为保护环境只是环保部门的事,不懂得“谁污染谁治理”的道理,看到环境质量差就断定环保部门工作不力。
  上述观点有或者片面或者错误,都不利于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在实践中要不断用辩证客观的思想武装自己,走出这些误区。
  四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从以追求经济高速增长为中心的传统战略,转向建立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环境保护,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解决好人口问题
  包括解决人口过快增长问题,也包括提高人口质量的问题。为了发展和环境,需要比以往更加重视人口的问题。要严格将计划生育这项国策落到实处,控制人口过快的增长;随着环境保护浪潮的高涨,提高环境意识将成为培养新的、符合时代要求高素质人口一个重要方面。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必须加强环境宣传教育,一是加强对青少年的环境教育,二是加强对企业的环境教育。加强对各级领导的环境宣传,使他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提高环境综合决策能力。
  2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加强环境管理
  实施可持续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环境管理,而加强环境管理,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环境法制。加快环境立法进程,适时制定和修订各项环保法律法规,推动地方环境立法,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能力,严格执法,依靠法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环境管理新秩序。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政府要不断强化自己的环保职能,加强对各级政府环保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加强各级特别是基层环保机构和环境监督、环境监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以加强环境管理能力。
  3积极开展环境科学研究,加快环保产业发展
  环境科技的落后和环保产业的不发达,是制约我国环保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提高科技水平,提高科技进步在环保中的作用,才能有效地解决资源利用率低,污染防治技术差的问题。环保产业的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我们要加大投入,加快开展环境科学研究,在我国急需的以节水、节能、降耗为主要目标的清洁生产技术、清洁能源、生态保护技术等方面争取尽快有所突破。
  总之,加强环境保护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得到了应有的重视,目前我国政府也在加紧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环境保护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我们需要继续努力,实现中华大地的山川秀美。
  
  参考文献
  [1]仝国强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2).
  [2]刘文信曹鲁军浅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J].山东环境,1999(6).
  [3]黄霞李化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0(5).

文章标题: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huanjing/1027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