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建设

所属栏目:农业环境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19 08:33 热度:

  保护我县农业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降低成本、减轻污染,缓解水资源和能源危机,防止土壤退化,充分发挥整体生态效应和物质循环再生作用,是发展我县经济,保证我县农业
  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使我县经济、社会、生态三者相互促进,相互统一协调发展。
  一、 生态农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以我县传统农业为基础,把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类型传统农业精华有机结合起来,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实行开发与利用,治理与保护相结合,全面规划,综合开发。实现稳产、优质、高效、合理地开发和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再生资源,达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统一协调发展,把我县建成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的生态农业县。
  二、 生态农业建设工程与技术设计
  1、实施沃土工程技术
  提高化学肥料利用率。改进化学肥料施用方法,采取深施,作物生长季节需肥时施,按作物所必需的营养素施,推广应用新型化学肥料。改变传统的施肥方法,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减轻土壤污染,提高作物的秸秆返田比例,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农作物茎杆返田或者过腹田,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调整生态环境和PH值,使土壤固态营养元素的释放速度加快。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2、中低产田综合治理工程技术
  我县中低产田集中分布在冲地久水田和高岗瘠薄地,针对这两种类型,应采取相应的技术。冲地久水田:因长期雨淹渍害严重,形成“冷、烂、闭、毒”。主要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设计在冲上修建中、小型水库,蓄集水源,冲下疏通排水沥水去渍渠道,实现旱能灌、涝能排的良性循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轻洪涝灾害,尤其在我县西北部干旱区显得尤为重要;高岗瘠薄地:主要集中在南部浅山区。一部分坡度在15度以上的山坡岗地必须施行退耕还林,发展经济林和茶叶生产,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加经济收入,坡度在15度以下的种植豆科耐肥力瘠薄的作物,逐步培肥土地,增施有机肥料,同时推广应用旱作农业和节水农业新技术,正确引导发展生态农业,开发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
  3、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1) 推广应用优质、高产、高效的生态农作物模式化栽培技
  术。
  (2) 大力发展高产、高效生态型畜禽、水产养殖业产业。
  (3) 开发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
  (4) 新菌种培育技术开发,固氮菌、解磷、解钾菌、垃圾分
  解菌的培育和开发。
  4、 植保工程技术设计
  采取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一是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二是引用抗病品种,综合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等技术,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三是改革耕作,实行轮作倒茬。切实做好“病、虫、草、鼠”害的综合防除,应用生态位原理、生态系统种共生、生物种群相生互克原理和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原理。生物防治“病、虫、草、鼠”害技术和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配合的生态治理技术,保护天敌益虫,进行农作物的病、虫、草、鼠害的综合防除。减少病、虫、草害的滋生地,以达到综合防治,减轻病、虫、草、鼠灾害,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提高农产品品质和质量,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5、 实施节能降耗工程
  采取“开源与节流”并举,应用能量多层次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使有机物质多层次利用。开发清洁再生源,开发沼气使用潜力,拉长生态链条。一、能源综合开发;①推广节能新技术;②开发利用新能源;二、物质循环利用能源生态。①发展沼气;②组建沼生态养殖场。三、生态农业综合建设示范点。①建立生态茶园基地。②建立生态农田示范点。③生态板栗园示范基地。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广应用节水技术。
  6、 科技培训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一是聘请生态农业建设行业知名专家、学者为我县生态农业建设技术顾问。二是在县电视台农业科技园地栏目中增设生态农业专题讲座。三是在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县成人中专和县职业高中开设生态农业基础课题,培养生态农业建设后备力量。四是建立生态农业技术领导组,组织各种专业技术骨干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加大培训力度,以提高全县生态农业技术基础知识,以适应生态农业建设发展的需要。
  7、 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结构合理的大农业格局
  (1)北部岗畈,以种植业为主,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全面发展,走综合开发的生态农业示范区。
  (2)中部丘陵区是全县最大的一个农业区,依照该区的资源优势,以粮食为主,辅之以林业,建设“家、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综合农业区;沿泼河、五岳两大水库干渠的乡、村积极搞好淡水养殖,逐步建成水产养殖基地,同时适度发展畜牧业,提高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3)县西南是典型的浅山区,山多、林多、土特产品种较多,
  发展多种经营潜力大,是“光桔根”、茶叶、板栗、油桐等经济树木和名贵中药材的主产地,根据该区资源特点,配合适当养殖业的农林牧结合,多种经营、多产业配套综合生产技术,提高减灾抗灾能力的良性循环技术、积极开发名贵中药材,增加收入。
  8、 生态和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根据我县自然地理条件,本着因地利宜,合理利用资源
  的原则,积极推广适应我县的生态农业模式。
  (1)“林牧能”生态农业模式
  “林牧能”一体化生态农业模式,把各学科先进农业技
  术有机结合起来,综合应用于浅山丘陵区,以围山转果为载体,以沼气发酵和连接点,把林果、种植、畜禽的规模化饲养、沼气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取得整体效益。具体内容是:果园建小型洒厂,百头太阳能猪场,建沼气池。实现粮食——酒糟喂猪——猪粪入沼气池——沼气作酿酒燃料——沼渣、沼液作果园有机肥料的链性循环。形成了农业——工业——畜牧业——林果——能源齐发展的良性循环,创造规模效益。
  (2)庭院经济型模式
  我县农户庭院宽敞,房前屋后空地可得到有效利用,发展庭
  院经济投资少、见效快,技术易掌握、易管理,家家户户适宜,具体是:房前屋后栽果树,院内种植葡萄,养猪、家禽,建沼气池,综合利用流程为:养殖——沼气——果树——菜的庭院生态模式。
  (3)立体生态茶园种植模式
  以茶园为基础,在茶园建万只太阳能鸡场、沼气池,在茶园套种经济林木(板栗、桃、柿),通过合理配置生态位,实行养殖——沼气——茶果,形成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使光能和养分得到综合吸收和利用,同时增加茶园有机肥含量,培肥地力,降低生产成本,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
  (4)生物质能循环利用模式
  我县生物能资源量大,将生物物质能的利用结合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渔业,实行生态的良性循环,促进农村产品和有机质的循环利用,以及产品深加工,形成一个生态经济效益较高的良性环的人工生态系统,使农业生产稳步全面发展,开拓出一条生态农业新途径(附生物质循环利用模式)
  
  tb.jpg
 
  
  三、生态农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1、建立组织机构
  县政府已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光山县生态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县、乡相关单位工作,筹集县级配套资金,负责生态农业项目实施。乡(镇)、村成立相应专门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县农业局农村能源环境保护管理站对生态农业建设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
  2、制定优惠政策
  县政府制定了《光山县农业环境保护暂行办法》使农业环境保护工作走上了依法管理的轨道。为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鼓励复垦,开发利用“四荒”优惠政策;小流域综合治理优惠政策;鼓励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的政策;鼓励“一优双高”开发的政策;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等。从人力、技术、资源、物资、资金各方面向生态农业建设倾斜。
  3、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和完善农技、畜牧、茶叶、板栗、养鱼等为主的技术推广、技术咨询、试验示范、经营管理服务体系;二是建立以物质供应,资金扶持,市场信息、产品购销、加工服务体系;三是加强对农民自办、联办服务体系的组织和引导,真正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配套服务,促进全县生态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4、加强技术培训,普及生态农业技术知识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生态农业专题知识讲座,编写生态农业知识册子,向广大农民传播农业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生态环保认识水平和加强可持续发展意识。根据不同生态类型区特点编写教材,举办培训班,分期分批对乡、村干部群众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生态农业建设技术水平。
  四、生态农业效益
  通过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在治理工业和乡镇企业“三废”的同时,对新上工业项目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对农业的自身污染问题,采取轮作倒茬,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培肥土壤,合理控制化肥施用量,推广综合防治病虫害措施,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高有机复合肥、生物农药利用率,增加废旧塑料的回收投入,推广使用光降农膜,减少土壤残留量。消除白色垃圾污染,大力营造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提高我县林业覆盖率,起到净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使我县的农业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文章标题:生态农业建设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huanjing/102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