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所属栏目:农业工程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20-04-22 09:37 热度:

   “环境科学导论”是一门专业性、理论性及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授课应采用以案例教学为代表的多样的教学手段。文章以该课程的实际案例教学法的为对象,分析了不同案例带来的具体教学效果,探讨了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和注意事项,以期提升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相长。

环境科学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一、课程及教学方法介绍

  “环境科学导论”作为新能源或环境类专业的任选课,一般在本科第四或第六个学期开设,按班级专业进行小班授课。虽然该课程的难易程度在环境系统课程中属于知识层次较浅的,但由于课程理论涉及范围较广,涵盖了水、气、声等几类环境体系,且专业化的词汇较多,造成非环境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具体知识点或理解相关概念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及偏差,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畏难情绪增加。鉴于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结合小班授课便于互动探讨的便利性,考虑采用传统讲授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中教师以具有鲜明代表性的案例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在情境中掌握理论知识总结规律,并创造性地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找到更多的实际生活范例或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2]。

  二、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以环境科学导论课程中第一章中第二节的“环境问题”为例,进行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分析。在课堂上授课教师按地域划分由近及远,逐步深入的引入三个关乎“环境问题”的案例,让学生的理论认知能力和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提升。其应用情况如下表1所示:表1知识点“环境问题”的案例教学法效果分析通过以上案例的展示和讨论,学生对于什么是环境问题以及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均有了较深层次的理解,做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相比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案例教学法更生动易行,且学生的接纳程度较高,教学效果更好。

  三、关于案例教学法应用的思考

  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实践验证,认为该法对于环境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效果确实有促进作用。第一,案例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随着案例内容的导入,学生的思维随之调整,注意力也在不断跟进,确保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度及活跃度。第二,相比书本中纯粹的文字信息,案例的内容是以文章加图片或者视频的多样方式进行展示的,其效果更为生动具体且直观易学。加之案例的真实性能带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因此学生对于相关的专业信息和知识内容的理解会更为充分。第三,案例教学法中师生双向沟通及探讨过程更充分具体,能够有效的促进教学相长。在课堂上授课教师即是教学的主导者,掌握着课程进度及内容的导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思考、归纳和总结;与此同时,授课教师也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通过学生的发言、探讨,教师可以从学生那里获取大量来自本人以外的认知信息,在践行教学过程的同时其实也在逐渐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拓展教学思路,促进了师生共同进步。此外,作为教师不仅要有较广的案例信息来源,更要注意案例的真实性、客观性、生动性、多样性,以及在课程具体内容上的适应性和典型性,需要通过仔细的辨认和研究进行案例的挑选和编制。因此,相比传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授课其实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授课教师在课前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用心备课。

  小结

  案例教学法在环境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着独到的适应性与促进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师生互动的氛围,面对案例的选择,教师必须要有较高的鉴别能力,案例与课程内容不仅需要相关,而且需要具备典型性和说服力。通过案例的分享应当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专业概念,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以期最终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窦贻俭,朱继业.环境科学导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8.

  《环境科学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来源:《才智》,作者:方婷

文章标题:环境科学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gongcheng/4252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