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区农用地利用分析及集约评价

所属栏目:农业工程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1-09-26 16:55 热度:

  摘要:本文以西宁市区的农用地为研究对象,进行利用结构分析,并选取1996年、2003年和2008年三个时段,结合社会经济资料,从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率三个方面,计算西宁市区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以期为区域土地资源优化提供服务。
  关键字:农用地;利用结构;集约利用;西宁市区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西宁市区农用地发生了大量的内部和外部流转,2003年西宁市区新的土地利用格局形成,而后进入变化较为平稳阶段。本文以西宁市区的农用地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的基础上,进行集约利用评价。
  1. 研究区概况
  西宁市区是青藏高原上重要的大城市西宁市的主体城区,面积350KM2,由城东、城中、城西和城北四区构成,三面环山,湟水河及其支流北川河、南川河在此交汇贯穿其中,形成东西、南北狭长型的空间分布格局,平均海拔2275米,是典型的枝状高原河谷型城市;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丰富,引水灌溉方便,具有良好的农业发展条件。
  2. 西宁市区农地结构及空间分布
  农用地是西宁市区的主要土地类型,2008年18556公顷,占市区总面积的53.6%,主要由耕地、园地、林地和牧草地组成,占农用地面积的93%左右,用地结构见表1.
  Tab1.三个时段主要类型农用地的比例(%)
1.jpg  1996—2008年期间,农用地实现了以耕地为主体向牧草地为主体的格局变化。2000年西宁市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耕地大量向牧草地和林地转换,由占农用地一半以上的面积减少到不足三分之一,而牧草地则成为最大的利用类型。
  西宁市区从中心河谷地带到四周的山地,分别分布着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河谷地带因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成为建设用地与农用邻接区域,地类相邻处农用地边界不规则,图斑破碎,表明在城市建设用地以占用农用地的方式实现城市扩张。图1为西宁市区四种主要农用地类型分布图,耕地分布于建设用地周边,地势平坦,区位条件好;园地面积小,分布于耕地之中,主要经营果园或大棚等;林地处于耕地外围的山坡上,且分布集中;最外围的是牧草地。
  3. 西宁市区农地集约利用评价
  3.1 集约利用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在理解评价目标内涵的基础上,参考其他学者的究方法[1-5],结合西宁市区实际情况,考虑高原自然环境和城市农业的特征,以有代表性、可行性、科学性和系统性为原则,从农用地的投入、利用和效率三个方面,选取11个集约利用评价指标,见表2。
  3.2 权重的确定
  因文中选取的指标都为正效应指标,故采用常用的线性正向指标差值标准化方法,并用熵值法确定权重,设有m个评价指标Xj,n个评价对象或评价区域,则取得的指标数据为:Xij(i=1,2,…,n;j=1,2,…,m)。
  
  ,其中,,n为研究区域的数量,且;
  ;
  
  Pij为综合标准化后所得值,ej为第j项指标的熵值,gj为第j项指标的差异系数,Wj为第j项指标的权重值。
  3.3 集约度计算
  采用综合评价法计算农用地利用集约度:
  (5)
  F为土地利用集约综合评价值;Wj为指标层的权重,Wi为准则层的权重。
  3.4 计算结果
  
  表2西宁市区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及权重
2.jpg

 (1)从指标权重值看,1997年西宁市区农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主要依赖于机械投入、复种指数、粮食产量等要素,2003年地膜投入、土地垦殖率和利用效率各指标的权重都超过0.1,其中地膜投入最大;2008年权重集中于劳动力投入和化肥投入,超过0.2。
  (2)1997年土地利用程度、投入强度和利用效率的集约度相差较小,分别为0.025,0.027和0.024,2003年和2008年的集约评价指标农用地利用程度率〉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效率,且差距逐渐扩大,2003年这三个准则层的集约评价值为0.040、0.035和0.031,2008年为0.033、0.028和0.02。
  (3)自1996年以来的三个时间段,西宁市区农用地利用一直处于基本集约程度以上,1996年的集约度为0.07,2003年的集约度最大,为0.11,之后集约度降低,2008年为0.08。在1996至2003年,农用地数量减少,内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广种薄收、粗放营业的坡耕地进行了还草、还林,并适度发展林、草、牧复合经济,利用效益明显,提高了集约利用程度;2003—2008年期间,农用地受城市化影响,逐渐让位于建设用,限制了灌溉设施和机械动力的利用,集约利用水平降低。
  4. 结论
  (1)西宁市区农用地利用为基本集约程度,但利用效率低,1996、2003和2008年土地利用效率均小于土地投入程度和土地利用程度,且差距逐渐扩大;为改善这种情况,应从利用程度和效率方面着手,充分发挥农地资源的价值。
  (2)西宁市区农用地利用有待进一步优化结构,提高农地利用效率,挖掘农地利用潜力。近年来,西宁市区农地城市化速度大于农民城市化速度,单位种植面积人口增加,利用效率低,集约程度依赖于劳动力和化肥的使用,因此,需因地制宜,利用离市场近的区位优势,调整种植类型,多元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高永生,朱连奇,孙奇.农用地集约利用及其评价[J].农机化研究,2010(2):52-56.
  2.胡馨,张安明.基于熵值法的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评价——以重庆市黔江区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4):358-362
  3.刘剑岚,廖和平.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初探-以重庆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7):1180-1194.
  4.张亮,童新华,李冠.北流市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7):170-182.

文章标题:西宁市区农用地利用分析及集约评价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gongcheng/1028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