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设计职称论文范文:生态水利建设技术措施探讨

所属栏目:水力论文 发布日期:2013-04-09 08:46 热度:

  [摘要]生态水利建设是摆在当前水利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笔者分析了沧州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设生态水利的技术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生态水利,建设,技术措施

  一、沧州水利概况

  沧州市地处河北省的东南部,东临渤海,境内有大清河、子牙河、漳卫南运河三大河系,有行洪河道10条,排沥河道26条,素有“九河下梢”之称。多年来,修建有中型水闸43座,小型水闸413座;一级堤防282公里,二级堤防360.1公里,三级堤防446.6公里,四级堤防2188公里,等外堤防2150公里;中型泵站18座,小型泵站53座,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水利水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水资源极度匮乏

  目前,沧州市水资源总量为13.54亿m³,人均资源量为192m³,分别占全国均量的8%和6%,不足河北省均量的50%。当前,全市城乡生活年缺水量1.2亿m³,工业年缺水1.13亿m³,农业缺水量年平水年为2.5亿m³。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省经济增长级的快速发展,用水需求呈快速增长势头。

  (二)水污染严重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上游大量修建水库和拦水工程,位于下游的沧州,虽然河道纵横,但经常干枯、断流,成为全省唯一没有地表水源的市。

  另外,随着上游省市工业发展,沧州整体水域受到污水侵害。如仅子牙河每年接纳上游排放污水达2亿m³,加之沧州本为化工城市,每年排放近1.3亿m³污水,河道污染情况非常严重。据近三年河流断面检测显示,除南运河、宣惠河全年断流外,其余河道水质均劣于Ⅴ类,呈现“有河皆枯,有水皆污”的局面。

  (三)地下水环境恶化

  由于降雨、径流和客水减少,为维持沧州经济发展,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开采地下水,年超采量7.35亿m³,造成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形成全国罕见的1.4万km2的深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群”,出现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多种危害。

  (四)水资源浪费严重

  目前,沧州农业年用水量为9.95亿m,占总用水量的75.8%,由于部分农民受传统种植观念影响,坚持大水漫灌的落后生产方式,约有三分之一的农作物没有实行节水灌溉和科学用水,水浪费最为严重。另外,我市主导企业为石油化工,为高耗水产业,且节水措施推广进展缓慢,工艺落后,重复利用率低。

  三、生态水利建设的技术措施

  (一)以河道生态修复为重点,构筑生态化水网工程体系

  1.恢复河道的最小生态水量

  没有洁净、稳定的生态水量是难以改善生态环境的。要通过南水北调、雨洪资源利用、调整产业结构、全民节水、中水利用等措施,还河道生态需水量,改善动、植物生存环境,此为重中之重。

  2.用生态措施防护河道

  河道防护工程建设中,应遵循生态学原理,采用有利于植物生长的透水材料,如石笼陡坡的加固、土工格栅岸坡加固等,为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创造条件。在河道整治工程中,要尊重天然河道形态,尽量避免直线和折线型的河道设计。

  3.治理的同时注重景观效果

  在水系治理中,要充分体现生态观,在满足治污、防洪、供水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注重水利设施的造型美观及滨河的绿化、美化。如南运河横穿沧州,要结合当地文化,规划建设滨河公园、亲水平台,以满足人民的亲水及休憩游乐要求。

  (二)优化配置水资源,构筑节水性社会体系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降低水耗。

  加快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扶持企业大力推广冷却水循环技术、污水处理回用技术等,积极探索合理的水循环模式,通过水的梯级利用、中水回用、景观水体等方式把园区内不同企业、污水处理厂及地方市政部门连接起来,实现更大规模的循环,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增加效益、减少水耗。

  2.大力实施节水灌溉

  加快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完善灌区渠道防渗衬砌,推广管灌、喷灌、滴灌节水灌溉新技术,改大田漫灌为窄畦、短畦、小白龙灌溉,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

  3.城乡用水节水化

  加大城乡居民节水器具的改造,建立合理的水价体系。实施水价超量累进收费制度,促使节水型生活、生产模式的形成。另外积极推广苦咸水淡化、中水回用等技术,逐步实现分质供水的目标。

  4.加大治污力度. 实现雨水资源化

  再生水利用是开发和利用本地水资源的重要途径,要加强企业管理,强制工业污水必须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逐步建立城市雨污排水分流系统,实现雨水资源化。

  5.加大引水工程和蓄水工程建设力度

  继续加强南水北调、引黄等大中型引调水工程实施力度,加快各县平原水库特别是地下水库的建设,进行坑塘生态改造,提高蓄水能力,为工农业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三)强化管理,构筑现代化水管理体系

  推行水务管理一体化,实现从传统水利到现代水利、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管理转变,建立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的包括调水、蓄水、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水生产全过程和水量、水质、水环境全方位的城乡统一管理体系,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全面实现管理手段的科学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黄宣伟,城市水利规划问题,上海水务杂志,2002(2),p26;

  2、关业祥,关于水利规划的思考,中国水利,2003(2),p14;

  3、郑在洲,城市水务管理,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p1-15.

  本文选自国家级期刊《中国水运》。《中国水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主管、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水运行业综合性月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入选全国期刊方阵。杂志以“为我国水运事业的改革发展服务、为我国水运职工服务”为办刊宗旨,大力宣传国家、交通部发展水运的方针、政策,及时传播国内外水运经济信息,客观报道水运行业的改革创新,阐释国际国内水运法律法规,普及推广水运科技成果。围绕国内外水运热点、难点、焦点以及读者关心的问题展开研讨。

文章标题:水利工程设计职称论文范文:生态水利建设技术措施探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shuili/16779.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