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树-治多地区成矿规律与找矿模型探究

所属栏目:矿业论文 发布日期:2011-07-07 17:10 热度:

  摘要:本文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对玉树-治多地区成矿规律进行分析,然后建立了主要矿种的找矿模型并对矿产进行预测,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玉树-治多地区;成矿规律;找矿模型;预测
  
  1研究区矿产概述
  研究区位于唐古拉北缘成矿带北带,属于三江构造带,晚三叠世以来,裂陷活动强烈并伴有强烈的火山活动。这些印支晚期的火山岩和喜马拉雅期的斑岩与以铜为主的多金属矿关系密切,以多金属成矿为主,研究区的矿床主要产在巴塘群火山一沉积岩系中。
  2成矿规律(会计论文发表
  根据研究区的地质特征,结合物化探成果,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再通过与已知矿(床)点进行对比,确定主要的控矿因素,为总结成矿规律提供依据。
  2.1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区域上玉树-多彩构造岩浆隆起带从研究区中北部通过,该带是唐古拉北缘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成矿潜力较大,在青海省治多县多彩乡杂龙格玛、玉树赵卡隆以及四川省境内的甘孜、理塘等地已经发现了多处与火山岩和侵入岩有关的多金属或铜铝矿床。位于勒仁拉哈一突谷莫格断裂以北的构造一岩浆隆起带是区域构造岩一浆隆起带的一部分,成矿地质条件相似,其位于两条区域深大断裂之间,这两条深大断裂及次级断裂控制着区内的岩浆活动、热液活动及其范围,这两条深大断裂控制着整个唐古拉北缘多金属成矿带。区内韧性剪切带有利于成矿,在韧性剪切过程中,动力作用可以使成矿物质的进一步富集而形成矿体。
  区内火山岩大面积出露,侵入岩星罗棋布,地质构造复杂,有利成矿的地层为晚三叠世火山地层,区域上成矿岩体主要为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的中酸性斑岩体,研究区主要发育印支期和喜马拉雅期侵入岩体,斑岩体属于印支期。因此研究区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晚三叠世一侏罗纪期间,而控制研究区多金属成矿的地层为巴塘群第二岩组火山岩,火山岩属于岛弧钙碱性系列,以安山质和英安质火山岩为主,玄武岩较少,形成于陆相一浅海环境。此类火山岩组合对多金属成矿有利,但由于研究区火山大部分是在浅水环境中喷发形成的,静水压力较小,热液容易散失,对成矿来说不利,与同类型海相火山岩相比,cu、Pb、zn、Ag、An、Be等元素含量偏低,仅在海底古火山口附近地段的凝灰岩中才出现多金属元素富集现象。而北部巴塘群火山岩普遍发生了片理化和浅变质,特别是拉迪欧玛一色谷丛龙韧性剪切带以北片理化较强,凝灰岩变质成片岩,这种变质作用主要与动力变质作用有关,变质作用使多金属成矿物质有富集的趋势,对成矿来说很有利。
  2.2成矿时间演化规律
  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印支期,印支期火山作用形成了多金属矿源层,如杂龙格玛一色谷丛龙一带富含多金属元素的凝灰岩层,与印支期侵入作用有关的斑岩型多金属异常。喜马拉雅期成矿作用在唐古拉北缘也是一个重要的成矿期,主要表现为岩浆成矿,形成与斑岩体有关的多金属矿床。
  2.3成矿时间演化规律
  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印支期,印支期火山作用形成了多金属矿源层,如杂龙格玛一色谷丛龙一带富含多金属元素的凝灰岩层,与印支期侵入作用有关的斑岩型多金属异常。喜马拉雅期成矿作用在唐古拉北缘也是一个重要的成矿期,主要表现为岩浆成矿,形成与斑岩体有关的多金属矿床。
  3主要矿种的找矿模型
  3.1控矿地质因素
  (1)与斑岩体有关的Cu、MO矿:斑岩体产在构造一岩浆隆起带中火山岩出露区,斑岩体受北西一南东向断裂控制,岩体与围岩之间呈侵入接触。斑岩体属于中一浅层剥蚀程度,对成矿有利。指示元素为Cu、MO、W、(Zn)。
  (2)与火山岩一韧性剪切带有关的多金属矿:矿床或矿化受古火山机构、中酸性凝灰岩以及韧性剪切带所控制:在远离古火山口地段,凝灰岩中的多金属元素背景值并不高,对成矿较不利。研究区多金属矿指示元素主要是Cu、Pb、zn、As、Ag、(w、Bi、Hg)。
  3.2找矿模型建立
  (1)与斑岩体有关的Cu、Mo矿:研究区虽然没有发现与斑岩有关的矿床或矿点,但在唐古拉造山带地区己经发现了与斑岩有关的铜(铝)矿床,如西藏玉龙铜(铝)矿、青海纳日贡玛铜矿。以西藏玉龙铜(铝)矿为例,成矿岩体形成于喜马拉雅期,规模一般为0.1-0.65km2,且多为复式岩体,含矿岩体为正长花岗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以富碱高钾为特征,属于碱性钾质火成岩系列(张玉泉、谢应雯等,1998)。通过对国内外含铜铝矿的斑岩类型进行分析,含矿斑岩体既有钙碱性系列也有碱性系列,而在唐古拉地区含矿斑岩体多数为碱性系列,研究区的斑岩体属于钙碱性一弱碱性系列。
  (2)与火山岩和韧性剪切带有关的多金属矿:通过对朵龙格玛多金属矿床进行解剖,建立了研究区与火山作用有关的多金属成矿模型是:火山日喷出含矿流体→流体中的成矿物质在火山口附近的凝灰岩中沉积形成矿源层,或者在局部部位形成火山沉积型矿体,并发生黄铁绢英岩化、硅化蚀变*在造山动力作用下含矿岩系发生韧性剪切变形和动力变质,使得成矿物质进一步富集,在弱变形域地段形成热液型矿体。
  4矿产预测
  4.1靶区的圈定、分类及特征
  通过对成矿地质条件研究,着重从构造方面入手,结合物探、化探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后,在研究区圈定了两个找矿靶区。
  (1)色谷丛龙一拉迪欧玛多金属找矿靶区:圈定依据主要是,靶区位于朵龙格玛成矿带上,矿化蚀变带规模较大,蚀变带与韧性剪切带重合。靶区的东段出现较好的多金属化探异常和多金属矿体,西段覆盖较严重,但根据少量露头仍可以判断出蚀变带仍然存在。(图1)
  (2)铜铝矿找矿靶区:圈定靶区的依据是,在唐古拉北缘印支期一燕山期一喜山期中酸性斑岩中已经发现多处与小型斑岩体有关的铜(铝)矿床,研究区内的斑岩体剥蚀较浅,而且在岩体周围出现了Cu、Mo、W等元素异常以及磁异常。(图2)
  4.2矿产资源远景评价
  从成矿地质条件、化探和物探测量成果以及结合区域对比分析,研究区北部地区火山沉积一动力改造型多金属成矿远景较好。研究区唯一一处化探异常值高、各元素异常套和较好的异常就出现在该地区,异常与矿化蚀变带吻合。斑岩型铜铝矿预测靶区小型斑岩体很发育,但与唐古拉地区产大型一超大型铜铝矿床的斑岩体相比,研究区斑岩体尽管碱含量总体偏低,K2O含量明显偏低,K2O与NA2O含量接近或NA2O>K2O,而区域上发现的玉龙大型一超大型铜铝矿床的斑岩体以富碱、高钾(K2O>NA2O)为特征。据张玉泉、谢应雯等(1998)对西藏玉龙铜(铝)矿研究成果,矿体产在高碱(K2O+NA2O>8%)富钾(K2O>NA2O)中酸性斑岩体中,岩体面积0.1-0.65km2,且均为复式岩体,早期岩体偏中性,Si2O、K2O相对偏低;晚期岩体偏酸性,Si2O、K2O相对较高,属于碱性钾质系列(钾玄岩系列),侵入期为喜马拉雅期。研究区斑岩体属于独立岩体,有形成中小型铜铝矿的前景,但与形成大型一超大型矿床的岩体相比,各项指标有一定的差别。因此,有必要在该预测区进一步开展大比例尺综合矿产地质调查,采用地质、化探和物探测量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的优选成矿地段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温得银.青海纳日贡玛矿田元素分带序列与剥蚀程度研究[J].青海国土经略学术园地,2005,4
  【2】潘桂棠,陈智梁,李兴振,等.东特提斯地质构造形成演化[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
  【3】赵小明,姚华舟,汤朝阳,等.青海省曲麻莱地区上三叠统巴颜喀拉山群砂岩成分与构造背景探讨[J].华南地质与矿产,2006,(l)

文章标题:青海玉树-治多地区成矿规律与找矿模型探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kuangye/963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