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水系的传统特征与发展趋势

所属栏目:矿业论文 发布日期:2010-12-20 08:57 热度:

  摘要:景观水系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以符合社会需要为目的的一门艺术,当代景观水系既有着直接引用性和意境观赏性的传统特征,又有着向生态设计方向发展的新趋势。当前的景观水系设计应当在关注其传统特征的同时,更深入地进行生态设计方面的设计实践,以创建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景观水系。
  关键词:景观水系;传统特征;发展趋势
  
  近年来,景观水系作为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为了能创建符合当代社会需求的景观水系,必须了解景观水系的传统特征,并把握其现展趋势。
  一、景观水系的传统特征
  景观水系作为一种以观赏性为主的实体,在不同的地域之间有着相同的传统特征:
  (一)直接引用性
  不管是中国、意大利、法国,还是日本、西亚,在历史上,人们常常通过开挖渠道、开凿湖泊将临近的自然河流、湖泊的水体直接引入园中,形成庭园中的景观水系;也常常直接围绕天然形成的溪流、瀑布、湖泊等营建园林,将自然水体直接收纳入园林之内。著名的西湖景区、太湖景区就是依托自然湖泊而形成的园林名胜。法国凡尔赛宫的原址是一片荒凉的不毛之地,为了充分体现帝国的尊严和太阳王的荣耀,为了依照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创建景观水系,将该处变成林秀水美的皇家宫苑,当权者前后动用十万多工人,耗巨资从远处引水,在开凿运河的过程中有数千名工人死于瘟疫和恶劣气候[1]。
  可以说,传统景观中的水系设计是对自然界中健康水体的直接引用。这种情况下的水景设计只涉及到对水体形态的改造和利用,而不涉及对水质的改造。毕竟,作为现代环境质量问题之一,水质问题同样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只是到了近代才凸显出来[2]。而在此之前,只存在因气候等自然因素而导致的水量丰沛与贫乏的差别。
  (二)意境观赏性
  历史上先后出现过众多不同的水景营造风格[3]。无论是中国江南私家园中幽深曲折风格,还是日本茶庭园中的禅意风格,抑或是法国古典园林中的恢宏气派风格,其主要欣赏者都是社会上层或者主流文化人士,因此,水系常被认为只是用来装饰空间、供使用者消遣享受的,设计者更多考虑的是它的趣味性,关注点在于水体周围景物的倒影、水中的游鱼和水生植物、水面的粼粼波光、流动水体的潺潺水声,乃至一些有趣的水机关。
  可见,作为供人游憩观赏的对象,景观水系的性质注定了它不可能完全照搬自然水景,而只能从中吸取一些引人注目的特点,譬如瀑布、岛屿等,经过艺术加工后集中再现于有限的空间内。伊斯兰的景观水系形式通过重现《古兰经》中对伊甸园自然环境的意境构想而形成3;欧洲规整式水系设计尽管人工意味浓厚,但其跌水、喷泉、开阔水面等均能在自然中找到对应的形态;而中国古典园林中“一卷代山,一勺代水”的写意式手法则是景观水系对自然界中景观特点进行艺术集中的典型代表。一块奇石代表一座山峰,一方池沼则代表广阔的湖海,传统景观水系就是凭借这样的艺术再现和意境象征手法满足了人们的猎奇观赏心理。
  二、现代景观水系的发展趋势
  工业革命之后,随着现代城市水系统理论的完善和城市环境问题的凸显,现代景观水系在沿袭景观水系传统特征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生态功能性
  参与城市水系统的循环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对水质的净化有所贡献,是现代景观水系生态功能性的集中体现。
  目前,国内外各地已相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淡水资源紧缺。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缺水都是质量型缺水,也即,严重的水污染致使有限的淡水资源更显缺乏。总的来说,水体富营养化、微生物代谢污染、重金属污染是最突出的几种水质问题表现形式[2],也是城市水循环系统中需要重点处理的水质问题。
  这种情况使得西湖、滇池等大型湖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点水质治理和资源保护,也使得现代水景设计不能再直接从自然界中汲取天然水资源。鉴于水资源紧张性和可再生的特性,雨水收集、中水回用、废水生物处理等水管理方法与技术日益受到瞩目[4-6]。作为城市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设计是现代景观水系设计的发展趋势是生态水景设计。在这种趋势下,各种污水将被分别集中并通过各种人工方法加以净化处理,使水质能够达到不同的用途标准,进而重新进入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体系,而不再是直接被排放到自然环境中。
  在此要求下,现代水景设计应格外重对水体生态工程技术的应用,并能够使相关技术在建成的水景中真正实现其生态功能,使景观水系不仅不会成为城市水循环系统中的净水消费者,反而能成为城市水循环系统中的水质净化者。
  (二)生态体验性
  在实现设计者所想要体现的装饰性、观赏性的同时,满足现代城市居民亲近自然、追求城市环境安全的心理需要,是现代景观水系生态体验性的集中体现。
  工业革命以来,持续恶化的城市环境和快节奏的生活不允许人们再像过去一样一昧追求庭园水体的自然形态美、意境美,转而更注重水景观所带来的感官舒适性[7]。视觉方面,更注重水的反射、折射、透明性等物理特征所带来的倒影、天光等景观现象;嗅觉方面,更注重因水体蒸发而带来的空气湿润感;听觉方面,更注重水声对于周围嘈杂环境噪音的过滤功能;触觉方面,更注重因为可参与性水体、喷泉的存在而产生的皮肤触感以及舒适感;整体景观方面,更注重水体和植物所带来的清新氛围。多元化的设计风格也注定了景观水系设计中对自然形式的模仿将只是设计的一种风格,而不是设计的最终目的。
  作为一种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手段,景观设计更应该将与人居环境休戚相关的环境质量问题作为方案设计的出发点之一,因此,现代水景设计在注重生理舒适感的同时,也必须要注重生态设计理念的应用为人们所带来的安全感。其最终目的不应再是简单地仿建中国式的“一池三山”或伊斯兰式的“现世伊甸园”,而在是在创建艺术特色的同时尽可能地满足现代城市居民的环境心理需要,使城市居民通过对该景观的生态理念和生态过程的理解,以及对该环境的参与和亲身体验,能够达到对城市水系统生态循环过程的理解与支持,从而得到在城市生态方面的心理安全感,并最终能在该环境中得以完全放松。
  在此要求下,现代水景设计应格外注重对设计过程中所使用的生态理念的诠释,并能够将这种诠释以直观、物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人们能够体验到、感受到,进而能够理解它、接受它。
  三、结语
  近些年来,生态水景设计理念在一些大城市得到了较多应用,但尚未推广到中小城市。此外,时下更多的水景设计仍只是停留在形式美层面,而对水资源的节约不够重视,尚未很好地与城市水系统结合在一起。因此,如何将生态水设计的理念进行推广与实践,是今后水系景观设计工作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吴家骅.环境艺术史纲.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2]孔繁翔等.环境生物学.北京:高教出版社,2000.
  [3]陈志华.外国园林史.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俞孔坚,李迪华,孟亚凡.湿地及其在高科技园区的营造.中国园林,2001,2:26-28.
  [5]车武,李俊奇,章北平等,生态住宅小区雨水利用与水景观系统案例分析[J],城市环境与生态2002,15(5):34-36.
  [7]赫伯特.德莱赛特尔.最新水景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文章标题:景观水系的传统特征与发展趋势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kuangye/5990.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