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北京地铁十号线隧道施工中的工程监测

所属栏目:交通运输论文 发布日期:2011-04-03 08:26 热度:


  图3建筑物沉降测点示意图
  沉降计算:沉降值的计算与地表的沉降计算相同。
  (2)建筑物裂缝观测
  建筑物的沉降和倾斜必然导致结构构件的应力调整而产生裂缝,裂缝开展状况的监测通常作为开挖影响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采用直接观测的方法,将裂缝进行编号并划出测读位置,通过裂缝观测仪进行裂缝宽度测读。由于裂缝数量和位置无法估计,监测数量和位置也无法确定,应根据施工及监测情况确定,在建筑物出现较大变形的同时密切关注是否有裂缝的产生,并跟踪观测。
  3.3 隧道拱顶变形
  3.3.1 监测目的
  监测暗挖施工时隧道初期支护结构拱顶变形状况,分析数据、总结规律,以便施工顺利、安全进行
  3.3.2 监测方法
  沿区间隧道纵向间距10m埋设一个拱顶沉降测点,材料选用Φ22螺纹钢,埋设或焊接在拱顶,外露长度5cm,外露部分应打磨光滑,以减少与尺面接触不均匀的误差,用红油漆标记统一编号。监测点布设见图4。
  4.jpg
  图4隧道结构变形量测示意图
  3.4 隧道收敛变形
  3.4.1 监测目的
  隧道净空收敛监测是隧道施工中一项必不可少的监测内容。由于地下工程自身固有的错综复杂性和变异性质,传统的设计方法仅凭力学分析和强度验算难以全面、适时地反映出各种情况下支护系统的受力变化情况。围岩应力及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周边围岩及支护随之产生位移,该位移是围岩和支护力学行为变化最直接的综合反映,因此,隧道围岩位移观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4.2 监测方法
  (1)非接触量测
  传统的隧道净空变形量测,一般采用钢尺收敛计,挂钢尺抄平等接触方法进行。但这种方法又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和不利之处:对施工干扰较大;由于人为因素对量测精度影响较大,量测质量不稳定,容易产生人为误差,不能保证施工安全;测速慢。有时由于钢尺的抖动、拉伸、温差等因素及工作条件恶化使测量难以进行,以上这些缺点使钢尺式收敛计难以满足现在地铁施工的的技术要求。通过对现今各种先进的隧道围岩收敛监测非接触量测方法进行大量的认真仔细分析研究,包括近景摄影量测技术、多通道无线遥测隧道围岩位移系统、光纤检测技术等,北京交通大学已开发了全站仪非接触测量技术,它是目前所有这些方法中最为实用的方法,这一高新技术完全可以为本项目的隧道围岩收敛监测服务。它的特点是测量速度快、精度高,仪器可以自由设站,无须对中,量仪器高等,完全能适应隧道的施工条件。后处理软件集围岩变形分析、回归分析,所测断面围岩地质状况的施工管理数据库于一体,实现整个工程的隧道围岩收敛数据的实时分析、查询和管理。这种方法已在北京东直门地铁隧道、内昆铁路曾家坪一号隧道和西合线磨狗岭隧道中得到应用,取得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测点布置
  隧道收敛断面沿隧道纵向均匀分布,间距为10m。隧道收敛监测断面一般布置3~5个测点,全站仪非接触测量系统如图5。

5.jpg
  图5量测测点布置和数据的自动处理系统
  4、 监测作用
  施工监测在施工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4.1 保证施工安全。
  浅埋暗挖法施工的地铁区间隧道会不同程度地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通过及时、准确的现场监测结果判断地铁隧道结构的安全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并及时反馈施工,调整设计、施工参数,减小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变形,保证工程安全。
  4.2 预测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
  根据地表变形的发展趋势决定是否采取保护措施,并为确定经济、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4.3 控制各项监测指标。
  根据已有的经验及规范要求,检查施工中的各项环境控制指标是否超过允许范围,并在发生环境事故时提供仲裁依据。
  4.4 验证支护结构设计,指导施工。
  地下结构设计中采用的设计原理与现场实测的结构受力、变形情况往往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施工中及时的监测信息反馈对于设计方案的完善和修正有很大的帮助。
  4.5 总结工程经验,提高设计、施工技术水平。
  地下工程施工中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受力、变形资料对于设计、施工总结经验有很大帮助。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文章标题:浅谈北京地铁十号线隧道施工中的工程监测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jiaotongyunshu/8059.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