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沥青砼路面产生病害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所属栏目:交通运输论文 发布日期:2013-03-08 09:30 热度:

  摘要: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和自然因素的不断影响下,沥青砼路面往往会出现各种病害,其公路使用性能逐渐恶化。本文针对几种主要常见病害分别提出了预防和治理措施。

  关键词:病害,预防措施,治理方法

  沥青砼路面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和自然因素的不断影响下会逐渐出现损坏,其使用性能逐渐恶化。沥青路面病害从表象上看,有各式各样的裂缝,如横向或纵向裂缝、块状裂缝和网状裂缝(龟裂)等;也有各种类型的变形,如沉陷、车辙、搓板、推移和拥起等;表层有时可能还有各种露骨、松散、剥落、坑槽和泛油等现象的出现。这些病害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行车速度、行车安全,加大了汽车磨损,缩短了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影响了道路投资效益。本文针对几种主要常见病害分别提出了预防和治理措施。

  一、裂缝

  沥青路面建成初期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 包括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龟裂、块裂、反射裂缝。这些裂缝对沥青路面使用功能一般无明显影响, 但随着表面水分的侵入, 会使路面结构层甚至路面的强度、承载力下降, 加速沥青路面的破坏。

  (一)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质量, 选用高低温性能好、抗老化性能好、含蜡量低、黏度高的优质沥青。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可在沥青中掺加各种类型的改性剂, 以提高其性能指标。骨料应选用表面粗糙、石质坚硬、耐磨性强、嵌挤作用好、与沥青黏附性能好的集料。

  (二)治理方法

  为防止雨水由裂缝渗透至路面结构, 对于细裂缝( 2 mm~5 mm) 可用改性乳化沥青灌缝; 对大于5 mm 的粗裂缝, 可用改性沥青( 如SBS 改性沥青) 灌缝。灌缝前, 须清除缝内、缝边碎粒、垃圾, 并使缝内干燥, 灌缝后, 表面撒上粗砂或3 mm~5 mm 石屑。

  二、车辙

  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 路面产生累计永久性的带状凹槽。其病害属变形类型, 除了影响行车舒适外, 车辙还对交通安全有直接影响。车辙形成的因素很多, 主要有沥青混合料配比、沥青等级、级配和交通荷载、环境温度、施工中的压实等因素。

  (一)预防措施

  1.根据气候条件选择优质沥青,优化配合比设计;

  2.施工时按照规范碾压,保证压实度;对特殊路段,要采用改性沥青或高性能沥青;

  3.道路结构设计时,每层厚度不超过集料最大粒径的4倍。

  (二)治理方法

  1.如仅在轮迹处出现下陷, 而轮迹两侧未出现隆起时, 则可先确定修补范围, 一般可目测或将直尺架在凹陷上, 与长直尺底面相接的路面处可确定为修补范围的轮廓线, 沿轮廓线将5 cm~10 cm 宽的面层完全凿去或用机械铣削, 槽壁与槽底垂直, 并将凹陷内的原面层凿毛, 清扫干净后, 涂刷0.3 kg/m2~0.6 kg/m2 黏层沥青, 用与原面层结构相同的材料修补, 并充分压实, 与路面接平。

  2.如在轮迹的两侧同时出现条状隆起, 应先将隆起部位凿去或铣削, 直至其深度大于原面层材料最大粒径的2 倍, 槽壁与槽底垂直, 将波谷处的原面层凿毛, 清扫干净后涂刷0.3 kg/m2~0.6 kg/m2 黏层沥青, 再铺筑与面层相同级配的沥青混合料, 并充分压实与路面接平。

  3.如因基层强度不足, 水稳性不好等原因引起车辙时, 则应对基层进行补强或将损坏的基层挖除, 重新铺筑。新修补的基层应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水稳性, 坚实平整; 如原为半刚性基层, 可采用早期强度较高的水泥稳定碎石修筑。但基层厚度不得小于15 cm。修补时应注意与周边原基层的良好衔接。

  三、拥包

  拥包是指路面沿行车方向或横向出现局部隆起,较易发生在车辆经常启动、制动的地方。拥包产生的原因是是多方面的,如沥青混合料热稳定性不足;面层施工时未充分压实;基层或下卧层软弱或不稳定夹层或未充分压实等。

  (一)预防措施:

  1.配合比设计时,控制沥青含量和细集料用量;

  2.面层摊铺前下层清扫干净并喷洒粘层油;

  3.人工摊铺时,做到粗细均匀分布。

  (二)治理方法:

  1.路面拥包、可在气温较高时,用加热器烘烤发软后铲除,夯实后用烙铁烙平,而后找补平顺

  2.对已趋于稳定(其底部沥青混合料油分挥发或老化)不再发展的拥包,可用铣刨机,铣刨平整后,加铺稳定性较好的沥青混合料。

  四、泛油

  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在天气炎热时向上迁移到路面表面,而在冷天时又不存在逆过程,因而沥青积聚在路面表面,形成一层有光泽的沥青膜的现象为泛油。在严重泛油路段,沥青面层表面发光发亮,以摩擦系数和表面构造深度表征的抗滑性能达不到行车要求时往往会造成交通事故。沥青用量过大是产生沥青面层泛油的最主要原因。

  (一)预防措施

  1.施工前须根据本地区气候条件选定合适的沥青标号;

  2.优化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二)治理方法

  1.对于路表轻微泛油, 可撒布3-5(8)mm石屑或粗黄砂,撒布量以车轮不粘沥青为度。

  2.如泛油较严重,可先撒布5-10(15)mm集料,经行车碾压稳定后再撒布3-5(8)mm石屑或粗黄砂嵌缝。使用过程中,散失的集料须及时回扫,或补撒集料;

  3对于局部施工质量差引起水损坏且出现坑槽破坏的,宜按坑槽修补方法处治。

  4.对于大段泛油严重,磨擦系数降低较多,影响行车安全的可采用碎石压入法处治或铣刨原路面重新摊铺面层。

  五、翻浆

  翻浆是寒冷地区道路的一种冻害现象。在土基水源的补给和气温的变化作用下,泥浆从路面裂缝里挤出来, 就产生了翻浆的现象。表现为基层的粉、细料浆水从面层裂缝或从多空隙面层的空隙处析出,雨后路表面呈淡灰色或白色,道路失去承载能力,道路在行车作用下路面被进一步压坏,

  (一)预防措施:

  1.采用含粗粒料的水泥、石灰粉煤灰稳定类材料作为高等级道路的上基层;

  2.低温季节施工时,石灰稳定类材料可掺入早强剂,以提高早期强度;

  3.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量要求,选择合适的面层类型和适当的厚度;

  4.设计时应考虑排水结构。

  (二)治理方法:

  1.及时清除雨水进水孔垃圾,确保排水顺畅, ;

  2.对轻微翻浆路段,挖除面层,清除基层表面软弱层,施设下封层后铺筑沥青面层;

  3.严重翻浆路段,将面层基层挖除,如涉及路基,需处理好路基后铺筑良好的半刚性基层,并做好排除内部积水的技术措施。

  六、搓板

  路表面出现轻微、连续的接近等距离的起伏状,形似洗衣搓板。虽峰谷高差不大,但行车时有明显的频率较高颠簸感。

  (一)预防措施:

  1.合理设计与严格控制混合料的级配;

  2.在摊铺沥青混合料前,须将下层顶面的浮沉杂物清扫干净,并均匀喷洒粘层沥青

  3.基层、面层应碾压密实;

  4.旧路上进行沥青罩面前,须先处理原路面上已发生的搓板病害,否则压路机无法将搓板上新罩的面层均匀碾压密实,新的搓板现象随即就会出现;

  5.合理配置施工机械设备,并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形成设备与材料特性匹配技术。

  (二)治理方法:

  1.因上下层相对滑动引起的搓板,应将面层全部铲除,并低于原路面,其深度应大于修补沥青混合料最大粒径的2倍,槽壁与槽底垂直,清除下层表面的碎屑、杂物及粉尘后,喷洒粘层沥青,重新铺装沥青面层;

  2.属于基础原因形成的搓板,应对损坏的基层进行修补。

  七、路面病害的根治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根治应从设计、施工和路面维护三个方面着手,只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是不够的。

  1.设计规范的修改

  从目前的设计规范来看,在车辆荷载等级换算方面可能有较大的偏差,特别是应考虑特大车辆荷载对路基路面所产生的影响,其换算关系不是简单的倍数关系,在这方面要应引进部分省市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或引进国外科研机构提供的一些参数进行修定。

  2.施工质量控制

  优秀的设计,合理的工期是修筑高质量的基础,而科学施工则是高质量的保证。

  高等级公路在选材方面应有严格的标准要求,路面结构层承载能力应适应当前和在设计年限内交通发展的需要,不能片面追求路面的里程量,而降低路面标准。

  材料的选配,特别是集料场应固定,选择1-2家能保证施工进度的厂家供料,使材料级配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不能偏离级配中线太远。

  沥青的选用十分关键,要挑选符合规范各项要求的沥青,特别是沥青针入度,延度指标必须严格把关。

  从施工机具来讲,拌合能力,摊铺机碾压机具必须配套,摊铺机应选择两台前后错开同时施工,而少采用全断面摊铺机,注意路面纵向接缝的成型及碾压工艺。

  3.政府有所作为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政府对经济建设在某些方面干预过多。由于高速公路的修建规模大、投资多、影响大,部分省市领导将这些工程建设看成本届政府的业绩,要求施工工期一再缩短,到了严重违备科学规律办事的程度。使得砼路建设的质量难以保证,更易出现各种路面病害。因此,修一条高质量的路,政府应当有所作为、科学行政,在其中发挥好的引导作用。

  结论

  沥青路面中的病害给道路交通带来各种隐患,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这些病害不是不可克服的,只要我们认真选材,精心设计,把握住各个施工环节,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做好道路养护工作,加强交通管理,很多病害是可以避免或降低其破坏力的。

  参考文献:

  [1] 《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指南》,2003年

  [2]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3]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4] 张登良,沥青路面,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5] 郝培文,沥青路面施工与维修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6] 沙庆林,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及预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本文选自《决策与信息》。  《决策与信息》由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主管主办,1984年创刊,邮发代号38-138。国内统一刊号:CN42-1128/C,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8129。本刊致力于推进国家的法制和经济的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倡导学术理论创新,重点反映法制和财经领域内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打造精品期刊。
 

文章标题:浅析沥青砼路面产生病害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jiaotongyunshu/16488.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