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望天门山》为例看动态注意力与心理扫描在诗歌翻译中的解释力

所属栏目:交通运输论文 发布日期:2011-10-24 10:04 热度:

以《望天门山》为例看动态注意力与心理扫描在诗歌翻译中的解释力

摘要:
动态注意力与心理扫描被认为是概念化认知过程,对识解操作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望天门山》为例,试图探析它在诗歌翻译中的解释力。
关键词:动态注意力 心理扫描 解释力
一.引言
认知语义学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领域之一,认知语义学的研究中心是概念内容。它的基本观点是语义是客观世界人的认知以及语言符号三者之间的关系。“人们是基于对客观世界的体验,然后通过心智加工构建语义。这种构建过程既有动态又有静态,静态指的是概念化的结果,静态指的是人们解释客观世界形成概念的过程。”(李福印,2008:81)它与体验感知,认知途径,识解方式,心智框架等紧密联系。动态注意力与心理扫描是概念化动态性背后的认知方式。目前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并不多,应用方面主要涉及句法结构的表达方式。本文尝试以唐诗《望天门山》为例,来探讨这一理论在诗歌翻译中的可行性与解释力。
.二 动态注意力与心理扫描的理论阐述
Langacker 将意义等同于基于身体经验的概念化,它等于认知加工(cognitive processing),心智加工(mental processing),mental experience 并与心智空间密切相关。动态性是概念化的本质特征,它是随加工时间而产生,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它的发展方式对语言表达有重要意义,推动概念化的认知过程是动态注意力。 Croft and Cruse 把动态注意力与选择(selection),注意力辖域(attention scope ),梯度调整(scalar adjustment)四个方面来阐释注意力(attention)这一复杂的心理现象。根据Talmy动态注意力是指一个人的注意力能够从头到尾沿一个场景移动。(croft,2006:53).如例句:“小路一直延伸到树林深处”,路原本是静止的,但是用“延伸”这一动词来修饰小路。Talmy 把这种以动态词语来描述静态场景的现象叫假想位移(fictive motion),指并未实际发生位移的句子。(Talmy,2000a:99)。多数情况下,说话者还是采用以静写静的或者以动写动的方式。可见假想位移是识解的一种特殊情况。Langacker也通过比较动态与静态注意力提出了扫描方式,整体扫描(summary scanning)和顺序扫描(sequential scanning),二者统称为心理扫描(mental scanning)。整体扫描是指人们在观察静止的情景时的一种认知过程。通过记忆我们有能力在心理上把这样连续不断的阶段组合起来,逐渐地建立一个越来越详细的概念。(Langacker,2000:362).顺序扫描是对移动场景观察时的认知过程,它是一种基本的有序的心理活动,是对实际时间(注:加工时间相对的时间实际发生的时间)中发生的事件的观察。当我们在实际时间追随一个时间,(在加工时间)我们观察到一系列连续不同的情况。 这些情况组成一个连贯完整的体验,因为我们根据每一个情况与前一个情况的关系理解他们,注意有什么一致性或变化。这些概念形成一系列比较,由此我们通过在加工时间中的扫描来追随一个发展的时间 (李福印,2008:349)。由此可见,整体扫描是将事件作为一个完型来感知,心智对各个概念部分的加工处于一个平行状态,通过共同作用将整个复杂的事体映射到人们脑海中。它更强调连续扫描的结果。而顺序扫描是一个状态与另一个状态的接续,更强调扫描过程及感知事件在各个阶段的变化。 虽然Langacker与Talmy 都对注意力有所解释与提法,但是整体扫描或顺序扫描并不等于假想位移。前者关注的是事件的状态的表述是否被谓项化(predication)。而后者是识解过程的一种表征。 无论如何,动态注意力与心理扫描共同参与概念化的认知过程,面对不同的场景,进行不同方式的扫描,随着注意力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被扫描的时间,顺序,方向关系,就会产生变化,激活的认知域也随之变化,概念过程与识解过程就被赋与了动态性的特征。

三. 动态注意力与心理扫描结合《望天门山》的译本分析
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一生游历许多名山大川,留下无数壮美诗篇。他的诗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本文选取的《望天门山》是其写景名作之一,诗人运用其过人的才华,展现了天门山磅礴雄伟的气势,以及瑰丽绝伦的自然美。全诗意象鲜明,生动活泼,使一幅山水画卷跃然纸上,让读者为之惊叹。以下是原诗和王守义及许渊冲的两个英文译本,动态注意力与心理扫描将被运用到这两个译本的比较分析中,为了便于分析译本将分别简称为王译本和许译本。
望天门山 ( 李白 )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许渊冲译)Breaking Mount Heaven’s Gate, the great River rolls through; Green billows eastward flow and here turn to the north.
From both sides of the River thrust out the cliffs blue;
Leaving the sun behind, a lonely sail comes forth
(王守义译I can see the Yantze cut, As my boat reaches Tianmen mountain;
The green water running east, Turns here in a fierce whirl;
Green ranges of the mountain Rush toward me on both sides of the river.
A single sail bends with the wind, Where the suns come up on the water.
首先对于译本的首句,王译本虽是增加了许多内容,但是并没有利用顺序扫描将楚江‘冲破’天门山又‘奔泻’而去这一动作变化顺序表现出来,原文中的“断”和“开”干净利落描绘了这一壮阔气势。而许译本中以“break ”和 “roll through”对楚江动作进行了顺序扫描,如此长江水流的浩大声势与巨大力量展现得更为明显一些。第二句作者依然是写动景,两个译本都运用了顺序扫来描表现水流的方向,只是注意力移动的路径有所不同,许译本比王译本多了一个“to the north”说明王译本的注意力在“此地”的时间略显长一些,因此王译本更侧重表现浩浩荡荡的江水经过此地激起漩涡形成汹涌壮阔的奇观景象,而许译本在这一点上没有突出表现, 点出的是急流匆匆北去。前两句诗人的注意力由远及近,比较两个译本,王的译本表现更明显,通过加入了许多内容,由“as” “reach”可以看出许的译本缺少注意力的动态性。第三句两岸青山本是静景,但“出“字的巧妙使用使得原来的静景变得具有动态性。两个译本也体现了作者的原意,先是利用整体扫描将青山与河岸的组图描绘出来,之后采用了假想位移,分别通过”rush” “thrust”以动写静,使葱郁的天门山更添一份生机。最后一句“孤舟”形象的出现将注意力转移到水天相接处,王译本没有运用顺序扫描对于孤舟运动的方向变化表现出,原诗中“来”子句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而许译本利用“behind ”“come forth”很形象地对孤舟运动进行了顺序扫描,更贴近原诗,符合作者对孤舟描写的意向。通过上述分析,翻译时动态注意力和心理扫描的变化会影响读者对诗不同程度的理解与把握。
结语
本文将动态注意力与心理扫描理论结合唐诗望天门山英译本分析,发现此理论对诗歌翻译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诗歌是文学艺术表现浓缩的精华,需要仔细斟酌与推敲,往往细微之处见妙笔,容不得偏差。动态注意力与心理扫描在诗歌翻译中能够影响诗的意境的形象的再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本文选取的是写景之作,比较符合此理论的运作。至于动态注意力和心理扫描理论是否也适合解释古诗词曲的其他题材与内容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Wlliam Croft &D.Alan Cruse.Cognitive Linguistics.Press of Cmbridge University,Cambrige,England,2004.
(2)Ungerer,F.&Schmid,H.J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London:Longman.1996.
(3)王寅. 认知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文章标题:以《望天门山》为例看动态注意力与心理扫描在诗歌翻译中的解释力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jiaotongyunshu/10478.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