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建筑工程转换层施工技术探讨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日期:2011-07-28 07:57 热度:

  摘要:结构转换层是一个建筑物中不同结构形式相连结的关节点,它既是下部结构的封顶,又是上部结构的“空中基础”,在整个建筑物结构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连结纽带作用,转换层具有传力直接、受力明确、造价较省的优点,在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建筑工程转换层施工技术进行阐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转换层;施工技术
  前言
  为了满足现代高层商住楼底层商用,上部住宿的多功能要求,在底层商用要求的大空间与上部住宿要求的多墙多柱的小空间之间,往往需要采用一定的结构形式进行转换处理,即加设转换层。结构转换层是一个建筑物中不同结构形式相连结的关节点,它既是下部结构的封顶,又是上部结构的“空中基础”,在整个建筑物结构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连结纽带作用,转换层具有传力直接、受力明确、造价较节省的优点,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是目前高层建筑中实现垂直转换最常用的结构形式。如何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是关系到建筑物整体结构质量的重大问题。本文某经济适用房第四标段为例,对建筑工程转换层施工技术进行阐述。
  1工程概况
  某经济适用房第四标段,总建筑面积73000㎡,共两栋,地下3层,地上34层,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平面几何形状不规则,施工难度大。
  该工程的中部(l一A~l一B至2一6~2一8轴线间)的第四层(标高14.35~17.56)设有局部结构转换层。其下为15.6m×9.3m的大空间,其上为框架结构,五个框架柱zj均由所在的转换结构大梁插出。
  该转换层共由5根大梁,其跨度大,截面大,配筋也大。以KL1梁为例,其截面为l.2m×3.45m,梁长17.9m,净跨13.8m;内配底筋9排共计131根中φ25Ⅱ级钢筋,面筋3排共计54根φ25Ⅱ钢筋,两端负弯矩筋各54根φ25Ⅱ级钢筋,箍筋φ140@100Ⅱ级钢筋(八肢箍)腰筋梁两侧各25根φ20Ⅱ级钢筋,拉筋中12梁中@400、梁端@200;钢筋量247.4t,梁重193.lt。
  2转换层施工重点及难点
  本工程的施工流程为:地下室顶板施工完毕后,测量放线--转换层满堂红支撑系统搭设--墙、柱钢筋绑扎--墙、柱模板安装-一梁板模板安装-墙、柱砼浇筑--梁、板钢筋绑扎--墙、柱混凝土浇筑。
  转换层施工中有以下重点和难点:模板支撑系统、钢筋的连接与绑扎、混凝土浇筑及裂缝控制。
  因转换梁截面尺寸较大,转换层的混凝土与钢筋自重以及施工荷载非常大,因此如何确定转换层梁板模板的支撑系统是转换层施工的重点之一,必须保证支撑系统的承载力和整体稳定性。转换梁的配筋量大主筋长、布置密,在梁柱节点区钢筋更是纵横交错。丙此,如何正确地倾样和下料,保证钢筋位置和数量的正说是钢筋旅工的关键。
  转执梁的截面较大,梁柱交叉的核心区钢筋纵横交错,钢筋间距小,混凝土自由下落困难,且易产生温度及收缩裂缝。因此,如何保证混凝土顺利浇筑和防止裂缝的产生是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
  3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与布置
  转换层结构的自重及施工荷载都较大,必须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模板支撑方案,以保证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支撑的牢固性,并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要求搭设。
  (1)、楼板模板采用18mm优质胶合板,木方采用50×100mm,间距500mm,支撑采用¢48×35钢管,纵横间距均为1000mm,水平杆步距1200mm,顶托梁采用双钢管,每四排立杆设一道竖向剪刀撑,从上到下每两步距设一道水平剪刀撑。
  2、1200mm×3450mm梁按计算结果搭设。梁支撑立杆的纵距(跨度方向)l=0.25米,立杆的步距h=1.20米,梁底加设七道承重立杆,间距250mm,梁底木方采用100×100mm,间距250mm,顶托梁采用双钢管,梁底设一道水平剪刀撑。每4排立杆设一道竖向剪刀撑。
  3、梁侧模板面板采用普通胶合板。内龙骨间距200mm,内龙骨采用50×100mm木方,外龙骨采用双钢管48mm×3.5mm。1200×3450mm梁高度方向设对拉螺栓7道,间距300+300+450+450+450+500+500+500mm,跨度方向间距均为400mm,直径16mm。
  4钢筋工程的关键工艺
  转换结构大梁的含钢量大,主筋长,布置密,在两梁相交的柱节点区(以zc为例)上下共有30层计528根φ25主筋在“相聚”,加上腰筋、柱筋等,主筋还须弯起锚固,众筋“抢位”现象十分突出。任何一根主筋的就位错误,均会造成大量的返工。因此,准确地翻样和下料,合理安放好钢筋就位次序是钢筋施工的关键.
  4.1钢筋翻样与下料
  (l)钢筋翻样前必须弄清楚设计意图;审核、熟悉设计文件及有关说明:掌握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翻样时要结合实际并考虑方便施工。
  (2)考虑到原设计所有大梁的主筋在柱节点区均弯起锚固,无法施工.经设计院同意变更为:大梁的最上一拌面筋向下弯并锚固2500mm(即锚至底筋以上):底筋的最下一捧主筋尽量靠柱边上弯25d,其余主筋全部取消弯锚,负筋亦不弯起,均伸至起筋即可(柱截面大,锚固长度满足要求).增大了节点空间,为混凝土的灌注和振捣提供了条件。另外大粱上端350mm宽的小梁箍改为开口箍(下开口),锸入大35d,以方便施工。
  (3)大梁主筋接头全部采用闪光对焊。施工中采取焊工培训、严把材质关和加倍取样送位等措施,确保质量。
  (4)梁上部的主筋接头要求设置在跨中仍1/3长内,下部主筋接头要求设在靠近支座1/3跨长内。由于梁内主筋多,主筋下料时,必须考虑并调整好每根钢筋的接头位置,以保证主筋的焊接接头相互错开并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5)为方便钢筋的安装就位,满足上述规范要求,必须对所有梁主筋按就位顺序进行编号。
  (6)梁箍筋大,下料时要注意对焊接头位置,避免接头出现在箍筋的弯折处。
  4.2钢筋的安装与就位
  钢筋安装顺序:搭钢管搁架→分层铺设下部纵筋→分层吊挂上部纵筋→套箍筋叶放吊筋→拆搁架下横杆,下纵筋与箍筋绑扎固定→纵筋与箍筋绑扎固定→底保护层→骨架就位→绑扎吊筋、柱节点箍筋+穿负筋、腰筋等。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标题:某建筑工程转换层施工技术探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jianzhusheji/982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