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预应力筋的制作和穿束
1)预应力筋的制作根据钢材的品种、锚具形式及生产工艺来确定,按相应的计算公式准确计算出下料长度。下料完成后,分不同品种、长度、部位等分别编号,分别存放;
2)预应力筋固定端制作采用挤压机制作,挤压腔内保持清洁,每次挤压完要清理。挤压时,保持钢绞线、挤压模及活塞杆在同一中心线上;
3)按照施工顺序作业,依次定位波纹管、张拉端的大螺旋筋、喇叭管、张拉盒及锚固端的大螺旋筋、钢环、大垫板,然后穿束。
4)本工程在铺完波纹管后即将预应力筋穿人波纹管中。穿束后张拉端外露长度应满足张拉要求;
5)浇筑混凝土前根据实际铺设情况完善铺束图,既可以作为张拉前编号的依据,又可作为计算预应力伸长值时的参考资料。张拉前根据铺束图,按“先次梁,后主梁”及对称张拉的原则对预应力束进行编号,确保张拉工作有序、合理进行。
3.4.5混凝土的浇筑
大梁设计采用C40混凝土,其施工要点:
(1)混凝土浇捣前对波纹管标高、位置、牢固情况,模板支架稳定,拼缝的紧密程度,构件的预埋铁位置、尺寸等进行全面验收;
(2)混凝土振动器绝对不能直接振击波纹管,以防振瘪引起波纹管漏浆影响张拉和孔道压浆;
(3)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质量,除做混凝土试块外,经常检查混凝土坍落度;
(4)混凝土浇筑后及时养护,检查和清理孔道、锚垫板及压浆孔。
3.4.6预应力张拉
1)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预应力筋控制张拉应力值,计算出其理论伸长值;
2)为避免构件端部开裂,锚具区砼强度必须满足局部承压要求;
3)本工程采用一端张拉。采用200t千斤顶时,张拉程序0→10%→100%→锚固;因受张拉空间限制的梁,需采用27t千斤顶时,将每束钢绞线分3批张拉,第1批(2~3根)张拉程序0→102%→锚固,第2批(2~3根)张拉程序0→101%→锚固,第3批(2~3根)张拉程序0→100%→锚固;张拉过程实行双控管理,即以应力控制为主,并同时实施伸长值测量控制。在正式张拉前进行试张拉,实测摩擦损失系数,再根据实测结果填写“张拉要点”(包括张拉力及计算伸长值)。张拉的实际伸长值不应大于计算伸长值的+6%或小于-6%,若发现实际伸长值超出此范围,应停止张拉,查明原因可继续张拉。预应力的伸长值计算:参数取值K=0.0015,U=0.25,E=1.95~2.0×105Mpa注:预应力筋伸长值采用分段迭加法计算,计算值如表1。
表1:计算值

3.4.7反拱值测量
张拉完成后对所有控制点观测结果进行统计,最大控制点观测反拱值为8mm,反拱值测量结果如下表2。
表2

1)预应力束张拉后孔道及时灌浆,采用水灰比为0.4~0.45的水泥浆,为改善水泥浆的性能,可适当添加外加剂,水泥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2)灌浆前,用压力水冲洗孔道,以利于保持压入水泥浆的流动性,利于浆壁结合,也同时可检查灌浆孔、排气孔是否正常;
3)水泥浆搅拌机放置在临时支座上。均匀搅拌后,浆液在重力作用下经过金属过滤网流进一个自制的贮液罐中吸浆、灌浆,这样水泥浆的产生是连续的,而灌浆可以逐条梁间歇进行,保证了水泥浆的数量和质量;
4)灌浆压力控制在0.8~1.2MPa。缓慢均匀进行,不得中断,并应排气通顺。
3.4.8封锚
预应力束张拉锚固后,外露长度过长的采用机械切割的方式截断至外露长度不大于30mm,锚具用C40微膨胀混凝土封锚,在接头处原有砼表面凿毛,增强砼粘结性。封锚的砼尺寸应大于预埋件或锚具的尺寸,厚度大于100mm。
4结语
综上所述,本工程经过合理组织及专业单位的积极配合,项目很顺利地完成,达到了节约钢材、提高了经济效益的预期效果,显示出了预应力技术在大面积建筑中的独特优势。实践和许多的工程实例证明,有粘结预应力技术将在建筑工程中大放光彩,为建筑工程增光添彩,为工程的更好完成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