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城市需要记忆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日期:2011-05-09 07:49 热度:

  目前,我所居住的城市正处于快速上升、奋力前进的发展壮大时期,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在21世纪这10年间,城市形象真可谓旧貌换新颜了,从一个地处边疆默默无闻的中型城市逐渐迈向区域化的国际城市。
  记得以前很多文章常常引用海外华侨老迈回乡探访时,看到故乡高楼林立、道路宽阔、立交桥纵横交错,建筑时尚气派,城市模样焕然一新,都不禁为故乡的发展繁荣而欣慰。但现在回想起来,作为老华侨回乡,一方面期待看到故乡的发展情况,另一方面,也会很想去缅怀自己原来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一些印记吧,比如说以前读书的学校、曾经玩耍的乐园、经常光顾的店铺、充满欢声笑语的林荫小道等等带着美好记忆的场所。而如果,整个城市都已全新,没有留下一丝旧日成长的痕迹,不知老华侨会不会感到失落?
  城市发展需要更新面貌,所以许多老建筑、旧房子都被推倒重建,用现代的形式取而代之;城市规划需要吸取新经验,所以国内外先进的规划观念和案例被广泛地推广应用,相似的布局比比皆是;建筑设计需要与时俱进,所以一幢幢标新立异或追随潮流的建筑物纷纷坠地。这样城市是发展了,但面对逐渐趋同的城市肌理,大同小异的建筑形式,我们的城市失去了特色和彰显本土文化的魅力,显得陌生而缺乏亲和力,生活其中,疏离感越来越明显,那是因为我们熟悉的城市从记忆中被抽离了。
  城市其实跟人类一样,也需要有记忆。我们一代代人在这里曾经生活过,然后又纷纷离去,城市以各种建筑和空间布局把承载这些记忆的物质的、非物质的遗迹留下,用巨大的城市肌理默默地记录着岁月的变迁、情感的沉积。今天的城市容貌将会是明天的城市记忆,因此,我们在创新城市的过程中,应该学会如何保护和传承城市记忆。
  建筑是记录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往往都会被烙上某个时代或某个区域独有的风格与形态,就如古希腊的帕厅农神庙、巴黎圣母院、明清故宫、福建土楼、山西晋祠、广西风雨桥等等,我们看见就能轻而易举地辨认出来,并从中窥探当时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信息。然而,在房地产业发达的今天,作为城市历史变迁见证的建筑物,正在被旧城改造、商品房开发浪潮所推翻、淹没,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古建筑被破坏了,一些承载着“城市记忆”的空间、环境被改变了,放眼望去,满城的欧陆风、新中式、后现代主义,毫无章法而凌乱,没有统一的风貌和专属的特色,那些照搬或嫁接的造型没有植根于本土的历史文化中,生硬地矗立在城市土地上,有一种说不出的别扭。
  建筑因人的生活而不同,但是城市却又因为时代的全球化而变得趋同,当我们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城市看到一样的面孔、一样的无序、无魂、无特色,随处可见的是相互攀比的高楼大厦、人工移植的园林景观,诺大无神的中心广场、宽敞却拥堵的城市道路……原有的城市风貌慢慢消失,改造后的新城格调单一雷同,难道这就是我们要留给后人的城市记忆?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目前,一场以“保护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脉”为主题的“运动”在一些城市悄然兴起,许多规划、建筑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从事建设规划管理的工作者已经意识到保护和传承城市记忆的重要性,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关肇指出“当今是一个全球化时代,保护地方特色与体现时代精神都十分重要”;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大师何镜堂先生提出“现代建筑地域化,地域建筑现代化”发展思路,并强调“建筑设计师应该在地区的传承中寻根,发展有益的“基因”,与现代科技文化相结合,这才是建筑师真正广阔的创作空间”。我所居住的城市也在积极投身到这场“运动”当中,近两年陆续组织开展了《南宁市城市风貌研究》、《南宁市建筑风貌研究》和《传统村庄建筑风貌保护性研究》等规划研究工作,用带有规范性、指导性的规划准则,正确处理城市更新与保护历史建筑的关系,赋予当代建筑适宜的内涵和灵魂,让新旧建筑能有对话的余地,给城市记忆留出记忆空间。
  建筑之外,城市文化遗产资源也是城市记忆的重要财富,城市因为有了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才显得厚重和有内涵。但同样是因为城市的快速建设发展,文化遗产屡屡遭到损毁破坏,这种破坏,造成了传统城市文化空间的缺位,城市生活肌理及其历史文脉的割裂和城市记忆的消失。《中国文化遗产发展报告》一书的作者就毫不客气地指出:“一些城市的决策者,急功近利,受经济利益驱使,采取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国度商业化的运作,大拆大建的开发方式,将一片片积淀丰富人文信息的历史街区夷为平地,摧毁一座座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建筑,拆除破坏一处处文物保护单位”,希望这样的严厉措辞,能够唤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对待旧城改造工程更是要慎之又慎,不能让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无情的挖掘机下化为乌有。
  文化遗产的不可复制决定了对其破坏是不可弥补的,城市的建设开发已经为此付出过沉重的代价了,必须好好反思应该如何保护文化遗产。也许有些人会认为,一些旧建筑的存在阻碍了城市发展,尤其那些锈迹斑驳,破旧明显的更是影响了市容环境,甚至企图拆除后重新建造一座一模一样的,但是外观可以重现,而那些依附在旧建筑上的历史文化是再也不复存在了,假古董是没有记忆和感情的。其实一座城市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一种幸运,因为它见证了历史,是城市记忆实实在在的传承者,是城市浓厚文化底蕴的体现,虽然我所在的城市在悠悠历史长河中未能留存下一些名声远扬的文化遗产,也曾经一度忽视了对历史建筑和传统街区的保护,但近几年,这种状况得到了改善,对历史文化街区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努力维持建筑的原有面貌,对那些被淹没在钢筋混凝土中的历史遗迹、名人故居进行了维护,使昆仑关战役遗址、邕宁电报局等这些老建筑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具有历史记忆的城市对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来说更为亲切,对城市自身来说也更有魅力。
  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与城市记忆息息相关的话题就是人文情怀。一座城市能唤起一种记忆大部分与人情有关,人们居住在城市中,经历着城市的发展变迁,体验着城市变迁带来的喜怒哀乐,对城市的感情是溶在血液里的,所以一些经过长期形成的居住形态或建筑群体是不能轻易改变的,一旦被人为破坏,就很容易失去原有的和谐融洽,使人们对这座城市产生隔阂,关系变得冷漠,因为这些固有体系中蕴含了丰富的城市记忆,而城市记忆的改变或消失影响着人们对城市情感的深浅。现在,我们在做一些城市规划或建筑设计时,会邀请一些境外的规划设计机构参与,但由于主观和客观方面的诸多原因,诸如调查不够深入等,对陌生规划地区或城市缺乏深入的理解和判断,导致与城市之间存在情感的隔膜,未能溶入城市文化特色与本地的风土人情,削弱了人文情怀在规划设计中积极影响,其所做出的成果难免空洞乏味,也正因为如此,许多地方的城市不但丢失了特点和个性,也丧失了人们对城市认同感。由此可见,在保护和传承城市记忆的前提下,城市和建筑的规划设计要具有生命力,就需要有适宜的人文尺度。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标题:我们的城市需要记忆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jianzhusheji/877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