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建筑材料应用初探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日期:2011-04-23 16:18 热度:


  2.1木材的使用
  木材在云南建筑上的运用最为广泛,遍布于境内各个气候带,许多民族自古以来就以木材和木构系统为主,代代相传,几乎是无木不成屋。无论是承重结构,还是墙体结构,甚至是屋面结构,都有木材的大量应用。
  滇西北地区生长的丽江云杉、冷杉、云南松等都是高大通直、生长迅速、出材率高的树种,出产的木材大多轻软致密、易加工、耐腐蚀、不翘曲,是优良的建筑用材。这个地区的人们依靠木材保温性能良好的特点对抗寒冷,发展出了井干建筑。井干结构的典型“闪片房”的建造工序是先用石料砌基,平面为矩形,墙体用相互交叉的圆木构架,再生土筑墙;随后在人字屋顶上铺设两坡木片屋面,屋面用木瓦直接覆盖在木檩条上,木瓦用杉木劈成,俗称“闪片”、“划板”,藏房靠院一面门窗、隔墙板壁、楼梯、外廓也都是木质结构。其余三方为厚约二尺左右的土墙或石墙,房越高阔,墙体越厚;外墙面向上大度收分,近呈梯形,内墙面接近垂直。根据我们所作的热环境数据和居民调研,可以看出“闪片房”除了取材方便、使用周期长的优点之外,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是土木建筑的抗冻性明显优于砖石或砖混建筑。通过分析,“闪片房”无论是从取材还是厚墙小窗的形式上都是非常适应高海拔山区直射日光强烈而昼夜温差大的特点的,是一种可持续的生态建筑。
  滇南、滇西南,尤其是西双版纳。版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沿,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阳光充足,湿润多雨,是中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地区,其境内至今仍有70万亩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雨林中生长的树种生长非常迅速,出材快。当地的建筑类型傣家竹楼,就是典型的干栏木构架,非常适宜当地湿热的气候。干栏建筑是以“木骨泥墙”发展而来的,底层架空,出檐深、檐口低、设坡檐以及常常采用有顶无檐的挑廊、敞间、无顶无墙的展台等开敞空间,因而显得轻盈通透,兼具防湿、防水、遮阳、通风的优点,也是一种非常生态的建筑类型。
  虽然木构架的这些建筑形式非常适合云南省这些不同地理、气候条件地区,但是为了解决其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等方面的矛盾,还是迫切的需要对材料的利用加以管理,需要对民居加以更新,才能将这些蕴涵着生态信息的建筑形式保存下去。我们必须做到:
  ⑴保护森林资源、严禁乱砍乱伐、过度开发,管理和种植工作并重。
  ⑵在木材还没有达到出产量大于使用量之前,积极的引入一些环保的人工材料辅助使用,能尽可能延长其使用周期。
  2.2竹材的使用
  竹建筑在我国的历史悠久,在清代沈日霖的《粤西琐记》中记述有“不瓦而盖,盖以竹;不砖而墙,墙以竹;不板而门,门以竹,其余若梁、若楞、若窗牅、若承壁、莫非竹者。衙署上房,亦竹屋”。直至近代的傣族、佤族、景颇族、怒旗、布朗旗、德昂族、基诺族、拉祜族、傈僳族等民族的房屋建造仍大量使用竹材。有的民族,如佤族,其生活器具、生产工具也多是竹制品,还以竹搭桥,充分体现出湿热地带使用竹的普遍性。许多民居的墙体构造上,竹材都是主体构造部分,主要有竹排墙、竹面墙、竹篾墙等几种,利用竹材的编织给予建筑的立面以风格不同、变化多样的效果。湿热地带的人们,大规模使用竹材作为建筑、生活材料,其原因重要有以下几点:
  ⑴竹资源在当地非常丰富,许多种类都是优良的建材,加之其生长周期短,加工简便,对边疆的人们来说是一种既便宜、又好用的材料。
  ⑵为了满足防热、通风的需要。用竹篾织成的壁板,有许多缝隙,利于空气流通;以竹代瓦,室内火塘产生的烟气,易于排散。而且竹的肤感凉爽光滑,酷暑之时用之极佳。
  ⑶解放前,当地多洪水。以竹篾编成竹簧铺于楼上有如下功用:“竹接的竹篾多空隙.而系绑于粱上,洪术泛滥时,将其取下减少浮力,待洪水退后再铺上”。
  木材、竹材这些轻便的材料和以拼装为主的技术为施工和维修提供诸多方便,而且除了人的生物能和运输的能耗外,几乎没有其它的能耗。这类民居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十分普遍,它既满足了人民经济的需要,而且由户主直接主持建造,直观地达到使用者的要求,同时极大地调动施工的积极性和用材的适当节省。只要合理地引导和给予技术支持,完全可以做到既经济又环保。
  2.3土的使用
  上文已经提到过在“闪片房”的建造中,其中墙体部分是很厚的,既保温又隔热的夯土墙。而在干热地区,还存在另一种以土为主要建材的生态的建筑类型——彝族的土掌房。土掌房是一种以土、木为建材的结构简单的低层平顶式建筑,平顶的做法是用密楞上铺竹条或细木条作承托再抹上泥土;而墙体用土坯垒砌或直接用土夯实成墙。建筑用土不需要加工,就地取材,依山就势不破坏生态,拆旧建新时还可以循环利用。
  更具有研究价值的是,土掌房还是一种节能建筑。首先它靠山向阳,屋顶覆土,厚土墙≥40cm,开小窗;屋内不仅具有良好的小气候,而且因为保温隔热良好,所以冬暖夏凉。其次它是一种非常节地的建筑类型,土掌房占地小,屋顶兼具晾晒功能就不需要额外的农用空地,土地利用率非常高。
  土建筑所需要的耗材少,设备简单,消耗劳力少,也是一种中国广大农村,尤其是干热型气候的山地所适合的建筑。在全球推广生态的覆土建筑的今天,是一种需要我们好好保存和发展的生态建筑类型。
  2.4石材的使用
  因为石材的开采和加工会对环境有一定破坏,我们一般不把它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材料。但是在云南的一些地方,不仅石材资源丰富,而且是循环利用的。如南昭某城墙遗址可以看出,夯土筑成的城墙中,填充以卵石;还有大理七里桥一带独特精湛的卵石墙砌筑技术;石材更是在大多数村落的墙基上发挥着与现代混凝土同样的作用。所以只要使用得当,因地制宜,石材也是一种很好的可再生材料。
  .
  参考文献
  蒋高宸编著.云南民族住屋文化.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
  斯心直.西南民族建筑研究[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2.12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标题:可再生建筑材料应用初探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jianzhusheji/848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