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岩土工程勘察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日期:2011-03-19 09:39 热度:

  摘要:随着工程勘察水平的不断提高,工程勘察正逐步与岩土工程相融合;同时由于岩土工程研究和改造对象与工程勘察对象相一致,因此,今后岩土工程的发展方向也可能逐步走向勘察、设计一体化。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所接触的对象分布广、变化较大,同时也有一定的区域性。这就在求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
  上世纪8O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实施岩土工程勘察体制,开始针对各个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提出建议,帮助设计选定基础处理形式与施工方案,工程勘察工作的领域随之拓宽。近年来,岩土工程勘察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不论是在体制还是在勘察方法、计算机辅助软件、勘察报告编制等各方面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且还在在不断优化中。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同样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有许多技术资料有待发展和解决。以下就此做了一些分析。
  一、加强岩土工程勘察的必要性
  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主要目的是查明拟建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提出准确的岩土工程特性指标和地基基础及有关岩土工程设计参数,对拟建工程场地进行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提出经济合理的岩土利用、整治、改造的建议和方案。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根据拟建工程的性质、规模、安全及重要性等级、抗震设防要求、建筑物荷载、结构特点和拟建工程场地的地质地形特点等情况综合确定。随着工程勘察中的岩土工程勘察日益向着勘察设计更加密切联系的岩土工程方向发展。岩土工程勘察是运用地质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学的理论,按照科学的勘察程序与方法,利用有效的测试仪器和技术,调查和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存在的与岩土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等提供详实、科学、准确的地质资料。
  二、岩土工程勘察应重视的问题
  1、地下水
  地下水作为岩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了岩土的性状和行为;其又作为建筑工程的环境,也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在设计中既要考虑地下水对岩土及建筑物的各种作用,及可能产生的各种结果;施工中又要估计地下水对施工带来的各种问题和事先应采取的防治措施。因此,在工程勘察中,提供地下水完整的、准确的、可靠的技术数据是不可忽视的大问题。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规定,稳定水位的时间间隔按地层的渗透性确定,对砂土和碎石土不得少于0.5h,对粉土和粘性土不得少0.8h,并宜在勘察结束后统一量测稳定水位。根据笔者实践,这只是最基本要求,在采用泥浆护壁钻进或塑性指数较大的粘性土层中,水位稳定的时间比规范规定的要长,笔者认为在全场钻探工作结束24h后量测稳定水位比较合适。此外,地下水上升或下降会对建筑物产生影响,严重的会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年限,如上升时会使砂土液化加剧、岩土产生变形、滑移、盐碱化、沼泽化、胀缩变形等,下降时会发生塌陷、沉降等如何向设计人员提供经济合理抗浮设计水位。
  2、地震效应
  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1.3.2对场地做剪切波速试验有明确规定:对单幢建筑,测量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不宜少于2个;对小区中处于同一地质单元的密集高层建筑群,测量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可适量减少,但每幢高层建筑下不得少于1个。这个规定没有区别强地震区和弱地震区。地基处理后其剪切波速值也发生了变化,场地地基土类型及场地类别也有可能因此发生变化,这在岩土工程评价及地基设计时有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对重要的建筑必须进行波速测试,确定场地覆盖层厚度的钻孔应达到覆盖层一定深度,其直接影响场地类别判定及建筑工程的抗震造价,有的单位往往根据区域经验覆盖层厚度在多少米来取而代之。这种情况的存在是由于勘察技术人员没有理解规范,对地震效应的认识不足。对于液化判别,目前规范要求以标准贯入试验为主,以静力触探为辅,有经验的地区可采用剪切波速测试,对判别液化而布置的勘探点不应少于3个,每层土的试验点数不宜少于6个,试验点的竖向间距宜为1.0m~1.5m,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布置工作量,既可减少液化判别中因土层不均匀而引起的误差,也可消除标准贯入击数偶然误差引起的差异。依据规范中有关饱和砂土与粉土的液化判别规定,砂土和粉土必须是饱和的,但对粉土及砂土是否饱和,规范没有给出判别标准,目前一般认为在地下水位以下的为饱和,在地下水位以上的为非饱和。总之,液化判别时,应对不少于6个液化判别点分别计算,综合判定;对于薄层有时会出现一层点数不够的情况,出现该情况时应采用静力触探或补充工作量来增加判别点数量,不宜轻易下结论,特别是对于出现一层仅有两个点且液化判别结论不同的情况,更应补充工作量来增加判别点数量。
  3、粉土
  粉土既不同于粘性土,又有别于砂土,具有独特的性质。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对其定义为:塑性指数IP≤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的50%的土。粉土中的粉粒含量占绝对优势,粗粒和粘粒含量较少。由于粉土中粉粒的粒径比砂粒要小,其比表面积相对很大,具有某些团粒结构的特征,且其所含粘粒的物理化学作用以及孔隙中结合水的连接作用,因此具有比砂土高的结构强度,往往表现出比砂土较高的抗液化强度。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颗分试验较复杂,仍存在仅按塑性指数IP≤10来划定粉土的不全面、不准确的做法,粉砂有时也可测定一定的塑性指数,若仅按塑性指数划分粉土必然会造成一些误判;另外,少数岩土工程勘察单位有的仍以从事水利、交通或电力为主,在建筑工程勘察中对土样的定名采用其他行业标准,造成部分粉质粘土误判为粉土,从而使原本不液化的地层误判为液化地层或造成场地的液化等级加重,给工程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三、结束语
  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鉴于目前岩土工程勘察所依据的规范、规程较多,既有国标、部标,又有行标、地标,且各种规范、规程的要求也有不一致之处;又鉴于目前岩土工程勘察市场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勘察行为主体在技术方面的大的方向和原则上基本达成共识,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就要多从细节上下工夫,使自己提供的勘察成果更直接、方便地满足设计的需要。
  参考文献:
  李立云,崔杰.饱和粉土振动液化分析[J].岩土力学,2005,26(10)
  刘玉荣.岩土工程勘察中地下水问题的探讨[J].宁夏工程技术,2006,5(1)
  李清芝,潘广灿.岩土工程勘察相关问题浅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6,17(3)
  高大钊.岩土工程的回顾与前瞻[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李宁新.工程地质勘察学若干理论问题探讨[M]人民珠江2005年
  潘广灿,张金来.对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若干问题的认识[M].探矿工程2005 

文章标题:谈岩土工程勘察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jianzhusheji/776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