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旧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浅析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日期:2011-01-15 08:53 热度: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的建设也处于不断地更新中,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至在城市中留下大量的旧工业建筑。哈尔滨作为我国东北重要工业基地,拥有大量的工业建筑遗产,它们正面临着被破坏的危险,抢救工作已刻不容缓。本文在介绍哈尔滨旧工业建筑遗产概况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对其保护与再利用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借此加强全社会对旧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循环利用的认识。
  关键词:哈尔滨;旧工业建筑;保护;再利用
  
  1前言
  我国对旧工业建筑领域的研究大致始于90年代中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旧工业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历史、经济价值,开始了一系列可持续改造的探索。
  作为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哈尔滨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得老工业基地,遗存了大量的旧工业建筑,这些建筑见证了哈尔滨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工业化的进程,它承载着城市的记忆。然而,由于近年来城市快速扩张与建设,对旧工业建筑大多采取“大拆大建”的方式,这样的改造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因此如何改造这些旧工业建筑、怎样将历史遗存巧妙地整合到新的空间秩序中正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2哈尔滨旧工业建筑遗产的现状和类型
  2.1哈尔滨旧工业建筑遗产概况
  (1)早期民族工业和殖民地建筑遗产。
  从19世纪末起,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哈尔滨开始出现近代工业,同时出现了第一批工业建筑,例如1900年哈尔滨建立第一家面粉制造公司、1900年的啤酒厂,1902年的哈尔滨卷烟厂等。这期间,哈尔滨的工业发展较快,至1928年已建成了40余家油坊,十几家制粉厂,近20家铁工厂。
  (2)解放后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
  1946年4月,东北民联军解放哈尔滨,党和民主政府对民族工业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扶植政策来帮助企业恢复生产经营活动,并恢复了哈尔滨的工业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这是我国的第一个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而哈尔滨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一五时期”在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中,安排在哈尔滨工厂的总数在全国大城市中居第一位。哈尔滨市在“一五”时期进行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加大了重工业的比重,带动了农业、轻工业、商业、城市建设、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3)当今旧工业建筑的状况。
  现存于哈尔滨市的工业建筑及厂房,有百年历史的烟厂、全国著名的量具厂、汽轮机厂、哈一机厂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有企业的改革深化,大多数远郊和城市中的国企因经营不善,不能适应社会形势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或破产、或搬迁至条件相对较好的其它地区。例如,哈尔滨道里区拖拉机厂现已改建成住宅区。
  2.2哈尔滨旧工业建筑的类型
  建筑空间的内部形式对建筑改造利用的影响很大,依据建筑的空间特性把旧工业建筑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大跨型”:其支撑结构为巨型钢架、拱架和排架的单层建筑,形成内部无柱的开敞、高大的空间。这类建筑形式常见于重工业厂房、大型仓库等,具有空间高大、结构牢固等一系列特点。例如哈尔滨汽轮机厂、哈尔滨电机厂等。
  (2)“常规型”:是指以框架结构为主的多层建筑,其层高比大跨型建筑低而内部空间却相对开阔。这类建筑常见于轻工业多层厂房,其特点是空间灵活度相对较大。例如哈尔滨帆布厂、哈尔滨棉织厂等。
  (3)“特异型”:指一些具有特殊形态的建筑物,如煤气贮藏仓、贮粮仓等。这类建筑由于其生产功能的特殊性造成了其空间形态的特异性。例如哈尔滨粮库、哈尔滨啤酒厂等。
  3对旧工业建筑遗产改造的具体方法与改造后的功能模式
  3.1旧工业建筑遗产改造的具体方法
  (1)保持建筑风貌、整体改造利用:是指不改变建筑的原来面貌,将原建筑的构造与形式完整沿袭下来(其中包括建筑物本体、内部的设备、设施等元素),将原有的功能进行改造再利用,以适应不同的使用功能需求,并保留工业建筑原有的视觉效果。
  (2)设备功能再造:所改造的对象是一些早已停止运作的设施、设备,利用物体原有的特色,经改造并赋予其新的使用功能。例如原工厂中的烟囱、高炉等设施,在设计改造中,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搭接形式而将其造成为良好的攀岩登高场地。
  (3)利用形体结构:此类改造方法是将原工业建筑作为一种特定的、独立的景观被保留,并不赋予建筑物具体的实用功能。由于设施自身形象具有可利用的潜力,因此再开发设计中,可将原来的工业建筑及工业场地改建成园林景观场所。
  (4)重新组织再利用:对于旧工业建筑内部有特色的工业设施或废料产品,可以在再开发中可以经过重新组织再利用做成公共空间中的小品、铺地等。
  3.2改造后的功能模式
  (1)主题博物馆模式。此模式是将废弃的工厂区、矿区变为充满活力的社区性活动场地。在这方面国外已有很多成功案例值得借鉴,例如埃森关税同盟矿业区,改造后成功吸引了众多游览者,典型的包豪斯建筑风格还吸引了众多的艺术、创意和设计公司的入驻。
  (2)大型公共休憩空间模式。这种模式往往与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以及园林景观设计相结合,适宜于大规模的废弃工业地段改造,可以充分利用原有厂区整体环境,将其改造成公园、运动场等场所。例如哈尔滨车辆厂(图3-1),厂房在1903年依据圣彼得堡设计绘制的图纸动工修建,于1907年建成,它是以砖混结构为主的俄罗斯建筑风格。经拆建改造后成为售卖家居、家具的大型商业区(图3-2),在广场的中心保存一列记载历史印记的火车头(图3-3),成为区域标志性的构筑物,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这具有欧陆风情的铸铁车间巍然矗立的气魄(图3-4)。
  
  图3-1原哈尔滨车辆厂图3-2经改造后的车辆厂
  
  图3-3商业区里的“小火车站”图3-4车辆厂铸造厂外观
  (3)创意产业园。创意产业的发展是发达城市的内在要求,在国内将这种类型改造的成功例子有很多,但是对于哈尔滨这个以重工业为主的老城市来说却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创意产业园不仅仅是一种产业类别,更是代表一种新的思维、新的工作方式与新的生活态度。因此要从发展创意产业链和优化资源配置出发,结合哈尔滨的产业结构,对哈尔滨创意产业园区进行创新建设与规划。
  (4)组合性开发模式。组合性开发是要融合一定区域内产业遗产资源与周边其它非产业资源(如自然景观或社会文化资源),从而形成特色化、一体化的城市活动空间。
  4保护与再利用的价值
  (1)文化价值:旧工业建筑曾是某一时期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的代表,是城市发展脉络的重要环节。旧工业建筑作为重要的人类建设成果,能很好的表现工业文化特征,特别是工业文化的内涵。
  (2)经济价值:对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具有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不仅能使旧工业建筑重新焕发活力,成为新型产业的载体,同时也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3)社会价值: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必须满足社会和人的需要,对其改造再利用应符合后工业社会的实际情况,发掘旧工业建筑中的社会价值,保留原有的文化内涵,体现现代科学思想、艺术水平与人的生活方式。
  (4)环境价值:对于城市中旧工业基地产业的更新可以大幅度减少环境污染,创造良好的环境价值。随着旧工业区更新为商业、办公、社会文化、体育休闲、绿地广场、居住等丰富的内容,可以带动原来旧工业地区和相关城市区域的发展,形成崭新的城市空间形象,创造良好的环境效益。
  5结语
  工业建筑遗产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工业文明,反映了特定时代的社会发展状况和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哈尔滨老工业建筑遗产上刻画着哈尔滨工业发展的历史轨迹。
  本文以旧工业建筑为研究对象,挖掘其原有的文化、经济、社会等影响因素,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阐述对其保护与改造设计的思路。对于哈尔滨这种以老工业基地为主的城市而言,走可持续发展改造之路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在实现保护与改造过程中,还需要政府、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运用多学科综合的研究方法,才能实现健康协调,可持续的更新。
  参考文献
  1.戎俊强.城市更新中工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保护性改造再利用,2000
  2.张剑华.北京城市工业废弃地再利用初探.北京建工学院,2006
  3.赵亮.从废弃的工厂到居住社区.世界建筑
  4.葛竟天.从德国鲁尔工业区看老工业城市改造.城市与区域在全球化中的角色,2003
  5.赵亮.我国新时期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初析.北京清华大学,2001    免费论文网

文章标题:哈尔滨旧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浅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jianzhusheji/646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