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用建筑的节能潜力很大,应在设计中精心考虑,但是在选用节能的新设备上,应具体了解其原理,性能、效果、从技术,经济上进行比较后,再选定节能设备,以达到真正节能目的。本文正是以电气设计的视角,论述了节能设计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电气设计;节能设计;优化措施
0引言
为了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改善公共建筑室内环境,提高能源利用率,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并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已于2005年7月1日起实施。
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进行建筑节能设计,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环境参数条件下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全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的总能耗应减少50%。针对以上标准并结合本人多年的设计工作经验,现总结如下。
1选择合理的照度标准
选择照度是照明设计的重点。照度太低,会损害工作人员视力,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而且不合理的高照度则浪费电力。因此,选择照度必须与所进行的视觉工作环境相适宜,按国家颁布的《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选择照度。
2选择合理的照明方式
照明方式分为: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混合明。在满足标准照度的条件下为节约电力,应恰当选用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混合照明三种方式。例如大空间的车间及办公楼,只用一般的照明方式,用较多灯具也很难达到精细视觉作业要求的照度;如果按要求设置一个局部照明的光源,用电较少便可达到所需要求。
3合理选择控制方式
根据照明使用频繁程度等特点,可采取分区控制灯光或适当增加照明开关点。对病房、卧室、客厅等床点位置及餐厅、酒吧、舞厅,可考虑设置调光开
关;旅店客房采用节电钥匙开关;公共场所及室外照明可采用程序控制式光电自控装置;路灯宜分组控制,推荐采用夜间节能控制方式;走道、楼梯、雨蓬、卫生间及其他人员停留时间较短可设置定时开关;卫生间灯具选用远红外线开关控制(带光控),排气扇选用另一只红外线开关(不带光控),天黑有人灯亮;只要有人(日、夜)排气扇开启,从而较好解决了令人烦恼的卫生间灯、排气扇控制问题。目前常见的定时开关有:触摸式延时开关、声光控延时开关、红外式延时开关。
4暖通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
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至少占建筑总能耗的50%以上,系统节能潜力是巨大的,优化系统设计是节能的前提,系统的自动控制则是节能成败的关键。目前,暖通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基本上采用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简称BAS或BA系统。BA系统是智能建筑的特征之一,也是建筑节能的有效途径之一,节能效率达10%~30%。
4.1系统接口设计
BA系统工程师应与暖通空凋系统、强电系统工程师密切配合,以优化系统的接口设计,主要包括:
4.1.1检测参数与传感器的选择;
4.1.2风、水、蒸汽阀门管径的计算;
4.1.3电动调节节阀的流量特性选择;
4.1.4电力与照明配电柜(箱)的一次、二次接线原理图设计;
4.1.5与独立运行控制系统的通信接口设计。
4.2节能控制优化设计措施
BA系统控制方案的优化应将节约能耗和提高控制水平放在首位,对系统的结构和参数进行最佳匹配,使整体效能最佳。例如,PID控制策略下的参数优化应考虑被控对象和环境条件等因素。从整体上讲,暖通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应
考虑下列策略;
4.2.1机电设备启停优化控制;
4.2.2变风量、变流量系统最优控制;
4.2.3冬夏季部分负荷时水泵分设控制;
4.2.4与冰蓄冷相结合的低温送风系统控制;
4.2.5参数设定节能控制,包括温度标准设定、焓值控制、利用室内CO2浓度控制新风量等。
5照明系统节能设计
公共建筑照明系统的能耗也非常大,约占建筑总能耗的15%~30%,系统节能不容忽视。
5.1照明标准
现行国家标准为(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新标准提高了照度水平和照明质量,推动了照明领域的科技进步,如优质高效的稀土三基色荧光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新标准有利于提高照明能效,推进绿色照明的实施,标准将照明功率密度值的规定作为强制性条文,从而把节能放到了重要位置。
5.2照光光源选择
5.2.1用细管径直管形三基色T8和T5荧光灯代替T12荧光灯,节能率为25%~35%。
5.2.2高度大于4.5m的场所,用金属卤化物灯或高压钠灯代替荧光高压汞灯,节能率为37.5%。
5.2.3自镇流紧凑型荧光灯取代白炽灯(40~100W),节能率为30%~75%。
5.3系统设计节能措施
5.3.1采用先进的系统控制方式:一是采用独立运行的二线制控制系统,如ABBi-bus、奇胜C-Bus2、松下全2线式控制系统等。二是采用BA系统,将照明系统作为BA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设计。比较而言,方式一的优点是系统独立运行,场景预设与亮度调节灵活,尤其适用于控制点多且功能要求较高场所,而方式二则适用于大空间场所的集中控制。
5.3.2荧光灯功率因数应补偿至0.9以上,根据应用场所特点选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或电子镇流器,以便减少配电干线及分支线电流,从而降低能耗。
5.3.3照明负荷为单相负荷,要尽可能平衡分接相序,否则中性线电流加大,导致能耗加大。
5.3.4利用采光板的昼光照明设计。
5.3.5应用声光结合控制装置及宾馆客房用节电装置。
6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
供配电系统的节能设计要考虑方案的合理性、系统设备和供电线路的能耗。
6.1优化用电负荷计算与负荷分配,选择最佳变压器负载率,从而降低变压器容量,减少变压器损耗。
6.2采用集中或分散方式进行无功补偿,提高低压侧功率因数,使其大于0.9,减少变压器损耗及配电线路损耗。
6.3合理确定配电点位置,配电间或配电柜应靠近负荷中心,从而减少电压损失与电能损耗。
6.4控制各类非线性用电设备所产生的高次谐波,降低高次谐波值,减少变压器、电动机、线路等的电能损耗。
6.5采用峰谷调节能量控制。
7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
7.1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其优点是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独立运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蓄电池和逆变器组成,若并网运行,则无需蓄电池组。
7.2系统应用
我国年均太阳能辐射量为5000WJ,年均日照时间为2200h,资源相当丰富。每平方米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量按100W/h计算,则年发电量为200kW以上。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应用场所主要包括:
7.2.1建筑物部分用电设备;
7.2.2环境照明,如庭院灯、草坪灯等;
7.2.3道路照明、体育场照明等。
7.3系统设计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7.3.1用电负荷的性质、大小及每天工作的时间;
7.3.2系统输出的电压等级;
7.3.3阴雨天气时系统连续工作时间;
7.3.4建筑物所在区域的太阳能辐射量和日照时间;
7.3.5太阳能电池板的安装位置和抗风荷载的措施。
5结语
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为50~100年,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其能量消耗是巨大的,所以建筑节能一直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电气设计专业人员应高度重视节能设计理念,全面掌握并运用有效的节能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技术文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王可崇,乔世军,王晓丽,张建.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技术措施—电气[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搜论文知识网致力于为需要刊登论文的人士提供相关服务,提供迅速快捷的论文发表、写作指导等服务。具体发表流程为:客户咨询→确定合作,客户支付定金→文章发送并发表→客户接收录用通知,支付余款→杂志出版并寄送客户→客户确认收到。鸣网系学术网站,对所投稿件无稿酬支付,谢绝非学术类稿件的投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