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住宅建筑智能化系统方案设计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日期:2010-10-22 09:49 热度: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小区舒适性、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区智能化系统的高安全性及舒适性一直受到业主的青睐,房产开发商需要建立符合业主需求的智能化建筑与环境。因此,智能化方案设计至关重要。
  
  关键词:住宅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
  
  1住宅智能化的界定
  1.1“智能住宅”概念的探讨
  智能住宅是人—设备—建筑相协调的产物,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以有限的空间进行信息交流,如电话、计算机、网络等都是突破空间的信息交流方式,住宅智能化即是由一个智能化系统构成的安全、舒适、便利的信息化居住空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将智能住宅界定为“具有适应性、预测性的智能服务系统”,其实现目标是将家庭中各种与信息有关的通讯设备、家用电器和家庭保安装置通过家庭总线技术连接到一个家庭智能化系统上,进行集中或异地监视、控制和家庭事务管理,并保持家庭设施与住宅环境的和谐。
  1.2住宅智能化的含义
  从智能住宅的讨论中,可以看出住宅智能化与办公楼、商务中心智能化不同,它是将高科技成果、先进设备、运行模式,同住宅单体以及居住小区进行集成设计,以一种便捷、“亲切”的途径呈现给住户的居住模式。
  “住宅智能化”通常被定义为:“综合运用建筑、设备、电脑网络和综合布线技术,通过家庭管理平台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各种子系统有机结合的一个系统,使其发挥多功能、高效益和高舒适性的住宅建筑运营模式,其内容主要包括住宅的安全防范、主要设备和配套设施的管理与监控、信息网络系统等。”
  2住宅区智能化模式的需求
  从传统意义上讲,人类的居住模式比较简单,卧室、厨房、厕所,就可以构成满足人们基本居住需求的空间单元,而智能化居住模式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居住行为的安全性
  智能化居住模式首先应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安全性方面的要求,其中包括防火、防灾、安全防盗等方面。
  2.2居住行为的高效性
  提高生活效率,是信息时代居住模式智能化的重要目的之一,其中包括先进的网络通讯设备与信息处理终端设备,社会资源的高度利用,以及支付方式的网络化、智能化等多个方面。
  2.3居住行为的舒适性
  通过建筑设备、家用电器的自动化及综合化控制,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舒适的居住环境,以实现优质的物质环境与物理环境。
  2.4居住行为的便利性
  提倡生活质量与效率的提高,节约时间。
  3建筑住宅工程智能化设计的应用
  3.1网络通信系统智能化设计
  网络通讯系统是住宅智能化设计的神经系统,它将居住小区内各个功能子系统的终端设备和网络管理中心连成网络,并与Internet互联,为住户提供信息传输的通道以及同外界沟通的桥梁,从而为居住者提供完备的物业管理和综合信息服务(见图1)。
  连接各个住户网络的基本传输介质包括:电话布线、有线电视线、电源布线、计算机网络布线。其中,计算机网络是智能化设计的重点,网络应具有非常好的可扩充性和扩展性,可以为住户提供国际互联网接入、物业管理等服务。
  a7.jpg
  
  图1网络系统智能化设计分级列表
  
  3.2防范报警系统智能化设计
  防范报警系统是住宅智能化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灾情自动报警系统、安全防盗系统、紧急呼救系统几个方面。
  3.2.1灾情自动报警系统
  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可燃气泄漏报警系统两部分设计内容,前者即在住宅楼梯间、电梯前室及居室客厅等处设置智能型烟感探测器。智能型烟感探测器与小区管理中心的防盗、防灾监控网络系统相连,当火灾发生时,声光警报启动,通知住户和小区管理中心迅速采取措施;后者则是在住户厨房和浴室内安装煤气泄漏报警器,当有煤气泄漏时,触发报警并自动关闭管道阀门,启动声光警报,同时传送到小区管理中心,通知住户和小区管理中心迅速采取措施。
  3.2.2安全防盗系统
  包括门禁系统、对讲防盗门系统及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其中,门禁系统是在住户入室门框上边中央位置处安装一对门磁,住户可用钥匙正常开启,如果发生非法撬门,门禁系统会发出报警信号,通过家庭防盗主机将信号传至小区物业管理中心,值班人员即可调度保安人员及时到现场处理;对讲防盗门系统即是指在每个单元入口处安装楼宇安全门对讲系统,每户都设置可控制楼宇安全门的对讲机,来访客人可以通过对讲系统实现与被访住户对话,同时保安人员可以直接与住户对讲以确认访客身份。
  在高级住宅楼区,常采用可视化楼宇安全门对讲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则是在小区的出入口、主要道路、停车场等重要场所安装监控摄像机,将监测区的情况以图像方式实时传送到管理中心,值班人员通过电视墙可以随时了解这些重要场所的情况并存储录像。
  3.2.3紧急呼救系统
  指在楼道电梯处,或是住户客厅、卧室等地设置紧急呼救按钮,当遇到突发危险时,只要按下该钮,管理中心收到信号即可派人赶赴现场。
  3.3管理服务系统智能化设计
  管理服务系统是住宅智能化设计的核心部分,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理念。该系统主要包括自动抄表计费系统、IC卡系统,以及楼宇自动控制系统。
  3.3.1 自动抄表计费系统
  在住宅建筑内部水、电、气三表较为集中处设置数据采集器,水表、电表、气表(采暖地区)读数随时收集,并存储在存储器中。数据采集器采用总线方式与管理中心电脑主机相接,管理中心可计费、打印,也可利用银行的数据网络传到各职能管理部门,实现电子自动抄表到户。
  3.3.2IC卡系统
  住户通过一张IC卡可以在住宅区内自由、方便进出、停车、消费、交纳各种费用等,实现“一卡通”。IC卡系统与巡更系统、停车管理系统可以共同实施,同时还可以建立门禁档案、住户档案和住户医疗档案等。
  例如,停车管理系统由道闸、IC卡读写器、管理电脑和传输线缆组成,住户持智能IC卡进出时,只需将卡在读写机有效距离前轻晃系统就一下,能完成检验、记录、核算、收费等计算工作,同时道闸自动启闭,对于来访车辆,由值班人员发放临时卡,多种资料核实无误后才放行。
  3.3.3楼宇自动控制系统
  该系统对住宅建筑内部机电设备实行自动控制,以计算机控制、管理为核心,以各类传感器和执行机构对区内电力(空调)、照明、电梯、给排水、喷淋灌溉等进行检测,实行分散控制、集中管理。
  4智能化设计对住宅建筑的影响
  4.1对住宅结构选型方面的影响
  智能化设计要求在住宅建筑内部以及小区范围内进行综合布线,管线种类多,数量大是住宅智能化的主要特征,因而综合布线会占用较大的建筑内部空间,住宅结构选型方面将受到影响。
  例如,高层住宅从经济角度考虑,常采用梁板体系,但智能化设计后,楼板下方梁高部分的空间难以利用,若穿梁布线则会影响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此时采用造价相对较高的厚板体系,其板下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在节约空间的同时,降低了住宅建筑的层高。
  4.2住宅建筑构件方面的影响
  受到智能化设计的影响,住宅建筑的楼、地层、顶棚、墙面等构件需要采用合理适宜的构造做法,使综合布线达到经济、美观、实用的处理效果。
  4.2.1楼、地层综合布线常见方式
  常采用在楼地层的面层预埋线槽与外装修架空地板两种方式.其中,前者构造做法简单经济,更适用于层高受到一定限制的住宅,但不利于后期检修;后者构造做法相对复杂,通过龙骨实现架空高度,约150~700mm,在龙骨上再铺设活动地板,板面常见尺寸为450mm×450mm,500mm×500mm,600mm×600mm,材料多为木材、石棉、铸铁、铝合金等。
  4.2.2顶棚综合布线常见方式
  现行《住宅设计规范》规定: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核心,普通住宅层高宜为2.80m。住宅顶棚综合布线需要天花板的吊装高度至少应满足2.5~2.7m因而2.80m层高难以满足智能化设计的要求。
  统筹考虑各种管线,以及照明系统,送风与回风口、烟感温感报警器、自动喷淋等设备的综合布置,智能化住宅适宜采用3.0~3.3m左右的建筑层高。
  4.2.3墙面综合布线常见方式
  通过在毛坯墙面开凿线槽综合走线和安放插座的方式,以实现住宅智能化设计。
  5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化设计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应体现“以人为本”的首要原则,做到快捷、安全、舒适;其次,在智能化系统设计和设备的选用方面,应考虑技术的先进性、设备的标准化、网络的开放性、系统的扩展性及可靠性.住宅智能化应实现以下几点目标:
   ①提供舒适、安全、宜人的生活空间;
   ②信息高速公路家庭化,提供快捷、全面的信息交换功能;
   ③提供包括儿童教育、成人教育、家庭保健、远程看护服务在内的多层次家庭服务。
  与国外相比,国内关于智能化住宅的研究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末。相关资料表明,当前中国住宅智能化设计方面的投资约占建筑项目总投资的5%~8%,经济较为发达地区达到10%。
  必须看到,该阶段智能化设计在住宅中的应用,还停留在为未来真正实现全面住宅智能化搭建基础网络平台的初级阶段,仍需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住宅智能化发展建设的宝贵经验.随着智能化设计的不断深入,实现安全、便捷、舒适的智能化居住模式这一过程并不漫长。
  
  参考文献
  [1]高庆敏.智能化住宅设计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5(1):42-43.
  

  搜论文知识网致力于为需要刊登论文的人士提供相关服务,提供迅速快捷的论文发表、写作指导等服务。具体发表流程为:客户咨询→确定合作,客户支付定金→文章发送并发表→客户接收录用通知,支付余款→杂志出版并寄送客户→客户确认收到。鸣网系学术网站,对所投稿件无稿酬支付,谢绝非学术类稿件的投递!

文章标题:浅谈住宅建筑智能化系统方案设计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jianzhusheji/4689.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