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城市化区域开发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路径探讨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日期:2021-01-13 09:48 热度:

   [摘要]开发区建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但高度城市化区域开发区的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形成两难困境,本文以苏南高度城市化区域的开发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为例,探讨高度城市化区域成熟型开发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路径。向生态产业转型、资源环境利用集约化、培育现代生态产业体系是开发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有效路径。

高度城市化区域开发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路径探讨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区;开发区;高度城市化区域;建设路径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采用建设开发区的形式来促进工业发展。为拉动地区经济发展,吸引生产要素集聚,国家或地区划出一定区域设立开发区,并在其中实施有利于促进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手段。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高度城市化区域,开发区面临新的发展困境。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成为开发区发展的必由之路。

  2.高度城市化区域开发区发展困境

  我国开发区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1代为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第2代为高新技术产业区,第3代为生态产业园区[1]。80年代初,为了迅速提升经济、吸引先进技术、建设符合国际化需求的投资环境,各个地区开始陆续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2]。为了寻求充足的发展空间,开发区一般设立在城市周边新开垦的土地资源区域。产业集聚是城市经济增长的源动力,以开发区为代表的产业集聚形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进步与生产效率提高,同时吸纳大量就业,进而推动城市繁荣发展[3]。因此,早期开发区的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城市化快速发展。随着经济技术的提高和生产力的进步,开发区建设进入新的阶段,由早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进而建立更高层次的高新技术产业园[2]。经济发展带动城市化程度提升的同时,城市建成区范围不断扩张,开发区逐渐被纳入城市化区域,被城市“包裹”。而产业集聚同时也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位于高度城市化地区的开发区,陷入产业集聚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两难困境。生态环境问题的凸显,也严重制约了城市的高质高效发展[3]。因此,高度城市化区域的开发区发展面临两难困境。此时,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理念的提出,成为解决高度城市化区域开发区发展困境的一种途径。

  3.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理念是在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和工业生态学等理论的基础上[4],将谋求工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建设起来的新型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以绿色、生态为发展目标,坚持资源能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设施建设的投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集约型发展方式,持续改善环境质量,进而提高环境承载力和发展竞争力[5]。生态工业园发展最初为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丹麦卡隆堡工业共生体(Kalundborg),其成立目标是地方企业希望通过工业废物管理、淡水资源循环利用等创新合作来减少成本。90年代后,生态工业园区逐渐在全世界范围推广开,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取得了相当丰富的发展经验[1]。上世纪末,我国启动了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试点工作,并确定了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4个在环境管理方面各具特色的试点园区。2002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广西贵港生态工业园区。广东南海市、内蒙古包头市、新疆石河子市等地也随即开展了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6]。生态工业园的建设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以政策指导为导向,通过实施收回、转型、重组等政策,着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实现工业用地“二次开发”。二是加强开发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强化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实现节约发展、绿色发展。三是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严格行业准入标准,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生态工业园区[5]。生态工业园区是推进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国内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途径多以生态化改造为主[7-8]。基于现有园区产业链的生态化改造,有望成为解决开发区产业发展与城市资源环境保护之间日益突出矛盾的重要手段。高度城市化区域开发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路径可选取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产业生态化改造、培育现代生态产业体系等。

  4.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路径案例

  4.1开发区概况

  某开发区位于苏南地区,总面积仅4平方公里,产业以通用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汽车零部件等为主。开发区所在的地区是乡镇工业发展起步的地方,于2002年开始规划建设开发区。该地区目前城镇化率已超过70%,并且开发区全部位于太湖流域一级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高。开发区建设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土地资源储备有限、二次开发利用受限,产业结构单一,且以传统产业类型为主,地理位置敏感特殊,产业转型需求迫切等。开发区于2019年启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提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形成制造业先进、服务业高端、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生态产业布局完善的发展格局,将开发区建设成为产业高端、资源高效、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生态工业园区。

  4.2开发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路径

  根据开发区的产业基础和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要求,确定开发区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路径为:传承产业基因,生态转型发展,创新驱动未来。通过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带动开发区这块传统工业热土焕发新的生机。一是传承产业基因。开发区所在的地区具有深厚的产业发展底蕴和基础,解放前就有近代化工业雏形起步发展,解放后乡镇工业发展起步,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大力实施科技推动战略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乡镇工业迅速发展壮大。该地区工业主要以机械工业为主,是冷作之乡。80年代后其他行业迅速发展,逐步形成多行业共同发展的格局,至世纪交替之际已形成以通用装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汽车零部件等为主要特色的传统产业体系,产品在国内外有较强的竞争力。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开发区要继续发扬抢抓机遇、敢闯敢试的精神,传承产业基因,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新时代继续发扬壮大开发区产业经济。二是生态转型发展。开发区2002年筹划建立,十多年发展过程中,开发区经济迅速发展,企业数量迅速增加至200多家,开发区用地也基本饱和。由于开发区位于高度城市化地区,用地已经无扩展空间,入驻企业多,用地基本饱和,因此面临严峻的土地资源紧缺问题。同时开发区全部位于太湖流域一级保护区,开发区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特点为区域环境保护带来了潜在的威胁和压力,太湖流域生态环境敏感,保护要求高,对开发区的产业发展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园区必须在有限的空间和资源能源限制内谋求突破发展,因此开发区企业必然走生态转型之路。开发区在空间上优化用地规划,加快推动工业企业整体提升,在开发区内实施“腾笼换凤”战略[9],引导企业形态向高层、产业向高端发展,树立空间有限,发展无限理念。区内企业要大力提升技术含量,延长产业链,节能减排的同时注重资源能源的梯级利用,达到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向生态工业转型。同时开发区在资源能源方面走精细化管理、节能减排之路,创新环境管理机制,引导企业逐步实现微排、零排、低能耗,实现开发区现有产业的生态转型发展。在管理上开发区在建设生态工业园时应通过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对企业进行激励,使企业积极地参与到生态工业园的建设中,进而提高企业建设生态工业园的水平[10]。三是创新驱动未来。开发区已建立起特色传统产业体系,在未来的发展中亟需向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转型,同时大力引进发展创新型技术含量高的新兴产业,全力打造科技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引领区。未来,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立足主导产业,进一步拓展新优势,新兴产业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物联网、智能交通产业等现代服务与高端生产融合发展的基地,全力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制造点。树立创新才是经济增长“加速器”的概念,确立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谋突破、以创新求发展。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企业扩大研发投入,帮助创业企业快速成长壮大。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与创新提高产量,同时加强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园区的生态化、绿色化发展[8]。开发区规划发展物联网、智能交通产业,以科技创新为基底,以生态环境友好为条件,在企业引进之初注重产业链的构建和资源能源的梯级利用,严格遵照生态工业园区项目准入条件,确保新入区项目符合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要求和园区的环境保护要求。

  5.结语

  生态工业园区是探索工业园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工业组织形态,通过推动产业向生态产业转型、加强资源环境集约利用、培育建立现代生态产业体系,以此承载高度城市化区域开发区在新时期环境下转型发展的使命,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王维.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发展趋势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8(08):190-191.

  [2]包惠玲.中国生态工业园发展现状研究[J].特区经济,2019(01):59-61.

  [3]周凤秀,温湖炜.绿色产业集聚与城市工业部门高质量发展——来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政策的准自然实验[J].产经评论,2019(1):5-19.

  [4]涂芸.生态工业园规划建设的理论与方法研究[J].居业,2018(08):36-37.

  [5]王浩.基于低碳理念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对策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9(09):4-5.

  [6]林艳红.福建省工业循环经济生态园区建设的障碍与突破路径[J].海峡科学,2019(1):56-60.

  [7]刘会成,林立清.新建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路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15):139-140.

  [8]张彩霞,王艳.区域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9(06):51-54.

  [9]刘丹丹,康婷婷,林立清.传统开发区转型升级过程中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路径——以苏北某开发区为例[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8(11):15-17.

  [10]叶旺.建设生态型特色工业园区的对策探讨[J].智库时代,2019(31):282-284.

  《高度城市化区域开发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路径探讨》来源:《科技经济导刊》,作者:贾冰 接晓婷

文章标题:高度城市化区域开发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路径探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jianzhusheji/4476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