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民宿空间设计研究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日期:2020-06-01 10:24 热度: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民族,每一个不同地区都有当地不同的特色文化。就以茶道文化来讲,自唐宋以来,有关茶文化的历史文献逐渐纪录在案。茶文化指人们在品茗的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点,这主要蕴含茶道、茶德、茶的灵魂,以及有关喝茶的茶画、书、故事、技巧手艺等。在古代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曾以茶代酒,以茶代礼,这种客来敬茶的习惯足以充分反映茶文化对于中华民族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茶文化的民宿空间设计研究

  1漳州茶文化的兴起及产品发展

  中国福建是一个茶文化相当浓厚的地方,特别是从宋代的经济重心南移开始。在福建最南端的漳州市与广东省交界,隔海相望台湾省。漳州区域文化种类丰富多彩,拥有宽容、平和、善良、美丽的传统,不但体现了与周边闽南地域的相似和统一,而且在自然、人文等方面表现除了多元化、和谐化、及富有化的特点。其中茶产品也是当地的一文化生产力。漳州茶产业的发展也是从此时渐渐的显露和活跃起来。明末进士阮梦庵在《武夷茶歌》中曾赞叹漳州茶叶:“近时制法重清漳,漳芽漳片标名异”。阮文锡的《安溪茶歌》中亦有“尔来武夷漳人制”的说法’。茶农自个出产的茶叶不仅供民间自饮,并且还被纳入贡品一类。明朝中叶时期漳州市海澄镇月港继泉州港之后成为福建外贸大港。据《海澄县志》载,明朝中世从海澄月港出口的茶叶年销售达到上百吨,最多一年达三百吨,为居全省之冠。’明末清初,龙溪县龙山、平和大峰山、南靖圭洋乡上洋茶远销南洋,平和的奇兰茶、海澄太武山茶、漳浦玳瑁山茶、龙溪北门茶叶行业也陆续兴起。由此可见,漳州茶文化在几百年前就已经是蓬勃发展,闻名中外。明朝随着着海丝之路的发展大量的茶叶进入到西方的上流社会,成为贵族下午社交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饮品。在漳州,功夫茶不得不说。功夫茶不仅仅是闽粤相邻地区里最有代表性的茶饮文化,同时也是中国唐宋以来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茶文化之一,在中国茶艺史上增添精彩的一笔。。漳州功夫茶在广东省靠近福建省的潮汕区域与福建闽南一带的区域盛行。“工夫”,在当地有着一股时间之意。“工字”闽南话的意思包括了“用心、细致、周到、本领”,就是说做人做事讲究。而用在泡茶这里,自然而然指的就是泡茶讲究。

  2民宿空间设计与茶文化发展

  把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特色人文、生态生产、人文习俗活动等等各类地域性的文化,通过设计成具有一定美感文化的消费家居空间就是民宿。发挥当地自然景观,文化习俗,乡土风情的独特魅力,让消费者更好的进行一系列活动及享受。因此,民宿的设计十分注意当地的地理环境,风水土壤,自然动植物,因地制宜,尽可能的采用一些健康原始绿色的当地材料进行使用,这一点也与环保绿色健康理念相呼应。当然,尊重当地地域性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好的设计必然有融入一定的文化元素,体现一定的历史韵味。现在,世界各地的民宿生产都在蓬勃发展,并与众多领域共同形成产业链,相互循环发展。在我国,民宿最早出现在台湾地区,当时要求只是一个简单的住宿形态,没有一系列如餐饮,旅游等等其他的项目相衬,只是单单为了改变住房不够的问题罢了。而如今,民宿的生存发展模式正在转变,“现代,风格,精致,高档服务”统统融入到了民宿的发展中。地域性茶文化是一项具有丰富的内涵及价值的设计理念,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生态理念、绿色理念和健康环保理念,这些理念在茶文化设计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道家认为茶的品格蕴含了”淡泊“、”宁静“、”返璞归真“的神韵。这是当今室内设计活动十分推崇的设计理念。近些年民宿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中茶文化元素设计在民宿的设计中运用广泛,地域性茶文化也得到了更大范围的关注,这使得其一方面在带动经济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地域性茶文化更好的传播和发展。

  3漳州茶文化在民宿空间中的应用

  设计师在做有关地域性茶文化民宿室内设计活动的过程中,就需要充分考虑茶文化的主题和思想,然后通过创新的手法从茶文化中分解,重组再提炼其中的优秀元素,确定地域性茶文化在民宿设计的空间色彩,选择使用上等材料方面的表现。通过继承和传承茶文化,为消费者创造一个精神功能和实用功能相结合的舒适环境,同时让民宿的室内空间设计更具有文化内涵和创新思想。

  3.1民宿室内空间规划

  对于民宿空间设计而言,可以充分结合茶文化,确定民宿的风格,在风格彰显细部,让人感受到茶文化的韵味,使文化真正融入到设计之中是重要的。以茶的灵魂风采融入室内设计,不求雄伟壮观,主要在表现人与大自然的沟通交流和谐相处,为使用者营造一片身体与精神栖息之地。所以定位要明确,在设计的空间与茶文化之间的贯穿,要想长期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通常来讲民宿设计给人感觉应该是寻求一种回归原始的茶文化发展理念,但在市场需求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结合新的产业和茶文化之间的理念不断升级。在这过程活动设计中一方面要融入地域性茶文化的内涵,另一方面要通过一些巧妙的布置和装饰来构建和谐统一的风格,一般讲究传统而大气,但这样的同时也要结合当今流行的现代时尚元素,让它整个的风格设计等彰显与众不同的气质,给人以眼前一亮独具一格的感觉。民宿设计以漳州茶文化为载体,溶入漳州茶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功夫茶元素进行的设计,通过这些设计去反映文化的内涵。可以将茶叶茶树的图案进行提炼,重新排列组合,再将形成的特殊茶文化元素应用于软装的设计中,当来客置身于其空间的时候,通过软装设计可以让人充分的感受到其蕴含的质朴和自然的独特感受。也可以设计一些小东西进行一些小改变,比如通过对茶叶的造型进行提炼和重组,并加以改进,将该元素应用到每一间民宿客房的门牌号上,让消费者进门之前就能发现一些不同地域中的茶文化元素特色。也可以是提炼茶花与茶树的生长形状轮廓造型,选用概况的方式表现在一些家具配置已及硬装的装饰中,并可以通过一些表现手法:重复、渐变,疏密等,让整个图形元素更为的精彩丰富,让人处于一种惬意的环境下,放松人的心情,使空间更加舒适。

  3.2追求美颜效果的的地域陈设艺术

  在装饰搭配选取更为简单精炼,少了很多豪奢的装潢,越发流畅地表现出茶文化中的精髓。茶文化不仅是在以自身地理自然环境出发的具体文化概念而且还要能体现当地的地域特殊与相关元素。优质地域的民宿空间陈设艺术能够留给游客的深刻的印象。比如以漳州茶文化为主题的空间,水仙花会是很好的点衬。水仙花花香淡雅,颜色纯洁,放置室内能让人感到一种宁静、致远、温馨之感,人们赋予它吉祥与尊贵的内涵。每当早春的时候,漳州的市民喜欢它来庆祝新年,作为“岁朝清供”的年花。在“颜值”的时代,布置传统地方特色的元素能够在他们休闲之余打卡发送朋友圈,为民宿担当起宣传的角色。在选择陈设之时营造一个优雅安静的空间环境氛围,规划放置水仙这种清新秀气且雅致的花卉,但数量不宜过多,这样就使得空间整个显得文雅、静谧、环境宜人,自然而然又是形成一块休闲养生的好去处,人不管在其中做事还是休息都更加有精气神。当然,设计是灵活多变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创新,利用墙面角落、座椅等位置呈现一种与现在常见风格不一的视觉感受和体验,使之给大众一种截然不同的感受。

  3.3追求自然的民宿色彩的搭配

  在室内空间中设计的灵魂——色彩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人在环境中受色彩的影响在生理和心理上会有较大的变化,不同的色彩搭配而成的不同色调环境,亦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内心世界遐想。主要是因为色彩存在于生活中,与人们朝夕相处,将色彩运用到设计中可以大大改善空间氛围并且色彩可以通过不同风格的变换使室内产生错落有致的效果。茶文化是缘自自然,大多数想到茶文化首先想到的是那漫山遍野的梯田茶园,印象中那一条条曲折的山坡呈现的是动人心弦的绿色,大自然的雄伟壮观,在色彩运用上,通常我们以沉稳的色调为主进行设计,搭配上一些古色古香的软装饰品,给人以呈现一种偏向禅意或者中式的设计感。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和时代沉淀的东西,室内装饰的色彩继承了传统古典风格的优雅。在民宿的设计中,加入了许多现代元素,体现了时尚的气息,结合地域特色,让民宿与茶文化的色彩相互衬托相互搭配。

  4结论

  综合以上所述,民宿是注重传统文化和为客人提供软服务的一个载体。实际上茶文化已经将消费者群体做了明确的划分,我们在民宿的设计中软装以及室内添置和场景模拟上,充分考虑茶文化的浸染和切入,做到从功能上或者可能消费者的体验上来从茶文化进行设计,可以设置茶文化体验区,采茶品茶,制茶的场所的设计和融合,让入住的消费者有茶文化的体验。另外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单靠民宿的收益难以回收成本,经过第三产业的融合,做好茶文化的引导以及服务体验,制作一些茶包赠送消费者,鼓励消费者亲自参与其中的制茶各项操作,开发与茶相关的美食等等。向人们传承我们中华伟大传统茶文化精神,从而产生社会效益。作为设计师,在室内设计不断成熟的今天,室内设计的想法理念和消费者对室内的设计要求,都需要设计师的不断自我提升,才能设计出更多富有茶文化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漳州信息网.宋代之后的漳州茶史.[2]邱族周,邱尚周.茶文化与当代空间设计[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7(12):48-49.

  [3]郑宏飞.浅析茶文化在酒店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7(2):63-65.

  [4]陈唐福.地域茶文化在室内设计领域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30):77-78.

  《茶文化的民宿空间设计研究》来源:《福建茶叶》,作者:钟志斌 张晓霞 单位:福州工商学院

文章标题:茶文化的民宿空间设计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jianzhusheji/4285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