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混结构裂缝分析及控制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日期:2010-09-04 11:25 热度:

  摘要:一直以来,砖混结构的房屋在我国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占有了相当大的比重,此类建筑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墙体裂缝问题。裂缝的存在降低了墙体的质量,影响了结构的耐久性和正常使用,同时也给居住者在感观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砖砌体结构裂缝的控制已经成为设计和施工中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砌体;裂缝;产生;控制
  一、裂缝的形式及产生原因的分析
  砌体结构产生开裂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由于受力产生的裂缝;二是非受力产生的裂缝。受力引起的裂缝是指结构构件在荷载(包括地震作用)作用下,其应力超过砖砌体材料强度产生的裂缝,这种裂缝对结构的危害很大,应当在设计时通过承载力计算避免这种裂缝的产生。非受力裂缝是由于温度变化、材料干缩、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原因产生的,本文重点对非受力裂缝进行分析。
  1、温度变化产生的裂缝
  由于温差产生的裂缝主要是由外界温度变化,房屋墙体之间及墙体与屋面混凝土构件之间变形不协调引起的。钢筋混凝土屋面在太阳直射下的温度往往比气温高得多,而且屋盖的温度在昼夜也有较大的变化。由于钢筋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与砌体结构不同(混凝土为砖的2倍),屋盖结构与墙体的刚度不同,当温度变化时,钢筋混凝土屋盖变形大,墙体变形小,屋盖的变形受到了墙体的约束。因而在屋盖中产生压应力,在墙体中产生拉应力和剪应力,房屋顶部墙体的温度应力最大。当墙体中的主拉应力或剪应力超过砌体的抗拉或抗剪强度时,在墙体中就会产生斜裂缝或水平裂缝。
  由于温度变化和产生的裂缝主要发生在房屋的顶层墙体,包括纵横的八字缝、横墙上端的八字缝、屋盖与墙体之间的水平缝、纵横墙的包角裂缝、门窗洞边的正八字斜裂缝等。
  2、材料干缩产生的裂缝
  烧结黏结类制品的干缩变形较小,而且变形完成比较快,只要黏土砖出窑后不立即上墙,由于砖砌体干缩引起的附加应力可以不考虑。而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随着含水量的降低将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干缩变形的特征是早期发展较快,如砌块出窑后28d能完成干缩变形的50%左右,以后逐渐减慢。
  材料干缩引起的裂缝的特点是分布广、数量多、裂缝的程度也较严重。裂缝形式表现为:屋顶圈梁下出现的水平裂缝和包角裂缝、房屋内外纵墙两端对称分布的倒人字裂缝、建筑一层或二层窗台边出现的斜缝或竖向斜裂缝,在墙面上出现的底部重而上部轻的竖向裂缝。
  3、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的裂缝
  房屋的上部荷载通过基础传给地基,墙体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往往会产生在下列情况下:
  (1)地基土层分布不均匀,土质差别较大时,房屋不但产生纵向弯曲,还会发生扭转,墙体的裂缝多而不均匀,裂缝相对集中在某些部分且宽度较大,墙体裂缝开裂的时间较长,可能会导致房屋的整体破坏。
  (2)地基土软弱,房屋的高宽比较大时,房屋的沉降量大且不均匀,纵墙在自身平面内的抗弯刚度较小,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较差,使墙体产生严重的开裂。
  (3)房屋各部分的高度和荷载差异较大时,房屋的高低部分交界处和荷载轻重部分交界处,将产生较大的沉降差而引起墙体的开裂。
  (4)房屋的平面形状复杂时,某些部位纵横墙的基础密集,使地基中的应力产生重叠,沉降量将大于其他部位,过大的沉降差会导致墙体产生开裂。
  (5)房屋有相邻高低建筑物相邻较近,此种情况在基础设计时虽做调整,但未进行沉降计算也易产生裂缝。
  二、裂缝控制措施
  砌体结构产生裂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当根据裂缝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1、防止温度变化产生裂缝的措施
  (1)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也可采用架空隔热板,非常炎热的地区可以采用双层屋面。
  (2)当房屋长度较长时,应设置伸缩缝,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
  (3)当现浇钢筋混凝土挑檐长度大于1.2m时,宜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宽度不小于20mm,缝内采用弹性油膏嵌缝。
  (4)顶层屋面板下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并沿内外墙拉通,圈梁下部墙体内设置水平钢筋。
  (5)女儿墙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房屋顶层端部墙体内也要适当增设构造柱。
  2、防止材料干缩产生裂缝的措施
  (1)在墙体内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对于有规则洞口外墙不大于6m,无洞外墙不大于8m及墙高的3倍,控制缝与墙转角的距离不大于4.5m,在外墙的高度和厚度突然变化处也应设置控制缝。控制缝可做成隐形,与墙体灰缝相一致,控制缝的宽度不大于12mm,控制缝内采用聚氨酯、硅树脂等弹性材料密封。竖向控制缝对于3层以下的房屋应沿房屋墙体的全高设置,对于大于3层的房屋,可仅在一层、二层及顶层墙体内设置。
  (2)在灰缝内设置水平钢筋:顶层墙体有门窗洞口时,在过梁上的水平灰缝内设置2~3道焊接钢筋网片或拉结钢筋,并伸到过梁两端墙内不小于600mm。在楼盖标高以上、屋盖标高以下第二、三道灰缝内设置水平钢筋,水平钢筋须采用焊接钢筋网片,网片的纵向钢筋不小于2φ5,横向拉结钢筋间距不大于200mm,灰缝内水平钢筋宜通长设置,当不能通长设置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也可在楼屋盖处、窗台下部等部位设置配筋带,配筋带的钢筋当墙厚为190mm时不应小于2φ12,当墙厚为240mm时不应小于2φ16。
  (3)对于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要严格控制块材出厂到砌筑时的时间不少于一个月,并控制块体砌筑时的含水率。
  3、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的措施
  (1)合理地进行房屋总体布置:房屋的平面力求简单,当体型复杂时,宜采用沉降缝将基划分成若干平面形状规则的单元;软土地基上房屋长高比不宜大于2.5,房屋各部分高差不宜过大,对于空间刚度较好的房屋,连接处的高差不宜超过一层,超过时宜采用沉降缝分开;相邻两幢房屋的高差较大时,基础之间应有一定的避让距离。
  (2)加强房屋的整体刚度:设计时尽量将纵墙拉通,并隔一定距离设置一道与之相连接的横墙,可起到调整纵墙不均匀沉降的作用;通过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增强纵横墙的连接,增强房屋的空间刚度抵御房屋整体受弯时产生的拉应力,对于调整房屋不均匀沉降起到显著作用。
  (3)合理地设置沉降缝:对于长度过大,平面形状复杂,同一建筑物地基处理方法不同和有部分地下室的房屋,都应从基础分开,设置沉降缝,使其各自沉降,以减少或防止裂缝产生。
  (4)妥善处理软弱地基:通常可采用换土法,灰土挤密桩法,强夯法,大孔径灰土桩法等对地基进行处理。
  综上所述,裂缝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其危害性和处理方法不能一概而论,在具体处理时务必正确区分,对症防治,且以防为主,只要坚持对国家对人民积极负责的态度,认真切实查明原因,砌体裂缝问题就不难处理的。
  参考文献:
  [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砌体结构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文章标题: 砖混结构裂缝分析及控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jianzhusheji/389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